战国时期荀子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读书人,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大儒。

据说,荀子丢官后,寓居在兰陵这个地方,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收徒教书。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1)

荀子在长期的游学和考察生活中,经过反复比较,认为孔子的学说讲求“仁”,是最好的治国理念,也比较符合他的心意,而其他各派都有所局限和缺点。

因此,他大力推崇儒家的智慧,并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对儒家学说特别是儒家的“外王之学”和治国之道有所发展。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恰好相反,这就是他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这样的法家人物的一个内在原因

在荀子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

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2)

就是说:人天然具有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两人受学之后,均由儒家变为法家,后来成为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通过李斯的秦国实践,荀子的“帝王之术”得以展现出极大的魅力。

北宋苏轼也曾经说:荀子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3)

荀子的厉害还在于他的学术能力,一本《荀子》真的是博大精深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与其弟子所作。

全书现存三十二篇,集中记录和体现了荀子的思想言行的有用性。

他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意思是说: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他还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意思是:一个人的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一个人的耳朵也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

荀子还主张: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4)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纵观荀子的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教训,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现实的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所以,他的学生李斯能够具有实际的行政能力,也是与荀子的教导分不开的。

总之,荀子的文章崇尚实用,反对华辞巧说。

所著《苟子》一书,文辞繁茂,多用排笔,气势浑厚,标志着说理文的新发展。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不入孔庙。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5)

对于人性问题,苟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并指责秦政“无儒”,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其名篇《劝学篇》中强调博学,学而致用,坚持不懈,以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宏论。

事实上,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学宫之长,相当于现在大学的校长职位!

想当年,齐国需要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子因此三次出任祭酒一职。

后来,齐国有人诋毁荀子,于是他便前往楚国,春申君任命他做了兰陵县令。

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罢职,就在兰陵安家。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6)

在此期间,李斯曾是荀子的学生,学成之后,去秦国从政,最终成为秦国的宰相。

真的是名师出高徒呀!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另外,他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还说,骏马跳跃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奔跑十天也能跑很远,在于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7)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他还说: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也就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从不抱怨天地。

抱怨别人的人往往穷途末路,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往往缺乏志向,不进取。

明明是自己的过错却反过来责怪别人,这不是太愚妄了吗?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聪明而又虚心请教,方能成才。

值得一提的是,学不可以已。

荀子为何能教出韩非子(他为什么能够教出李斯和韩非子那样的高徒)(8)

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实际有用的知识,学习荀子的文章,可以转化为力量和用地到的智慧。

因此,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子真正是“青出于蓝”了。


一起探讨诸子百家的智慧,欢迎关注我!

创作者:龚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