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1)

大醉拳

据说成龙在主演《醉拳》之前并不懂得醉拳,他和导演袁和平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边参考有关的资料边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创编,最后才在银幕上呈现出它的别样风采来。

其实,醉拳在武林中早已有之,套路除了“醉八仙”(又称“饮中八仙”)以外,还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鲁智深醉打山门”等,大同小异,都是以醉形醉态结合攻防技法的象形拳术。上实际五十年代,上海的武术家邵善康先生在传统醉拳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增加表演元素,提高造型与韵律美感,创编了一套新式醉拳。后来在武术赛场上出现的醉拳大都仿照于它。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曾经受到过邵善康的亲自指点。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2)

相比之下,李连杰的新式醉拳更加流畅优美,与成龙带有南拳刚劲味道的自创醉拳相比,在表演中更加好看。李连杰曾在《铁鸡斗蜈蚣》一片中用醉拳与人搏斗,其艺术化的身姿和身法,惟妙惟肖的醉态,确实在观感上胜成龙一筹。李连杰之后的醉拳更增添了扑跌的成分,于优美中突出震撼的效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走红,成龙也坐不住了,联合刘家良导演拍摄了他早期成名作的续集《大醉拳》。这部电影非常成功,不但又让我们见到了久违的流着“蘑菇头”的黄飞鸿,还让我们见识了成龙对于醉拳功夫的另一番演绎。

“飞鸿过去曾经用醉拳打赢过人,因此念念不忘。其实我不让他打醉拳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啊?”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3)

《醉拳》的导演和主演——袁和平及其父袁小田

“因为打醉拳就要喝酒,喝少了不顶事,喝多了就头昏脑胀人事不知,要喝得刚刚好才能起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打醉拳就把自己变成个醉鬼,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大醉拳》中黄麒英与别人的对话,也是能让人将这部功夫片的大制作与先前的小成本电影联系起来的唯一线索。

所谓飞鸿打赢过的人无疑指的是严铁心。当年,黄飞鸿用醉拳将这个冷血杀手击败,救下了危难中的父亲。黄麒英见儿子如此出息,心里十分高兴。但父亲毕竟是父亲,在赞叹醉拳威力的同时,他也担心儿子真的会养成酒瘾,最后弄得和红鼻子的苏乞儿一样,不但脂肪肝高血压,还娶不到个媳妇,到老了仍四处流浪孑然一身。

打醉拳真的要喝酒吗?

成龙的电影里都说要喝,他饰演的黄飞鸿在《醉拳》里喝花雕女儿红,到《大醉拳》里升了格,改喝轩尼诗XO外加茅台五粮液了。

他师父叫花子苏乞儿不是说嘛——要七分醉意!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4)

对于电影里这种越醉越厉害的说法,真正的武林中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醉拳之醉在于迷惑对手,或使其大意轻敌,或使其无从着手,而掩护我真实的战术动机。这样做需要清醒的头脑。喝得头重脚轻意乱神迷,肯定要自乱阵脚,被动挨打。

本身是武术大师的导演刘家良,在《大醉拳》拍摄过程中与主演成龙产生了分歧,不过不是因为喝酒,而是成龙认为他的手法太陈旧了。刘家良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日后,他真的拍了部《醉拳3》,不过令人失望的是,他并没有兑现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醉拳”的诺言。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5)

《大醉拳》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成龙主导拍摄的,他本身也是位优秀的导演。

成龙依然坚持他在《醉拳》里大肆渲染的观点——喝够足量的酒才能发挥醉拳的威力——这也是他用来吸引观众的最亮点。稍作调整的是:喝酒喝到多少正好,这是个不易解决的难题。

黄飞鸿喝着轩尼诗XO外加茅台五粮液,把一大群坏人打得狼狈逃窜,可他的酒瘾也收不住了,连来拉架的老爸也不认得。接下来他又在街头喝了不少加饭酒,结果当坏人返来报复时,他周身瘫软、手脚颤抖,毫无抵抗力,被人好一番羞辱。

飞鸿事后吸取教训,听从老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诲,再不沾酒。无奈与他作对的那伙坏人并未停止作恶,而且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内心充满正义感的他只好奋起而战,为了取得最后胜利,不得已大开其戒。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6)

在最后一场压轴大战中,飞鸿又一次遭遇腿功高强的敌手,一开始被踢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危急关头,他想到了酒。

他老爸黄麒英认为,酒在格斗中的作用只是造成身体神经麻痹,减少被打击的痛楚。

飞鸿凭自己的经验还认为,酒能催生强大的打击对手的威力。

格斗地点在一个炼钢厂的车间里,找不多酒,只有工业酒精,飞鸿顾不了许多,舀了一大勺就喝了下去。这下,他好像有金刚附体一般,变得勇悍异常,锐不可当,一鼓作气将对手打得咽了气。

什么是真正的醉拳?成龙通过这段表演告诉我们:喝醉了打的拳都是醉拳!

盘点电影中似醉非醉的醉拳片段(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