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故事想必你肯定听过:

他每次给狗喂食之前,都先摇动一个铃铛。久而久之,狗学会了把铃铛当做进食的前奏。后来,只要铃铛一响,不管有没有食物,狗就会开始流口水。这就是巴甫洛夫著名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1)

科学界曾经有这么句话:薛定谔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鸽子、桑代克的猫、科勒的猩猩等等等等。这些动物在上述各种著名理论的建构和论证中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科学家们在探索世界奥秘的时候往往不方便直接在人身上做实验。而且,与动物相比,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听话。

事实上,在巴甫洛夫这个妇孺皆知的实验中,他最早的实验对象就不是狗,而是自己的亲弟弟。然后,这个著名的巴弟弟,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场人不如狗的悲剧。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2)

当时,巴甫洛夫已经是个著名的生理学家了。而他的弟弟尼古拉,却是个事业不顺,整天窝在家里的帽子设计师。可惜了他生错时代的弟弟,要是在现代,这就是人人艳羡的自由职业者。但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在当时是被认为名副其实的游手好闲。

由于巴甫洛夫这种隔壁家的孩子特别沉迷科学研究,因此经常一个人待在实验室里,平日里与弟弟的交流也很少,兄弟间的感情自然日益生疏。而这位从事自由职业的弟弟对事业蒸蒸日上的哥哥产生嫉妒,甚至有时还会表现出厌恶。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3)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巴甫洛夫说起自己准备在狗身上进行唾液分泌的研究。一直想缓和兄弟俩矛盾的父母听了,便热情地提议让他的弟弟取代狗来进行实验,以便让两兄弟能多点时间相处,培养感情。

父母似乎经常是这样,总是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指导我们该做什么。碍于父母的要求,巴甫洛夫勉强答应了。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4)

然后,一场人与狗的较量开始了。一进实验室的弟弟就像个被宠坏的小女孩,对巴甫洛夫嚷嚷着要把实验用的食物换成上等的鱼子酱。而作为科学家的巴甫洛夫怎么可能会富到这种程度?他自己常常每天饥肠辘辘地在实验室做实验。巴甫洛夫只能强压怒火与弟弟协商,最后确定实验用的材料是烤面包片。而这已经让巴甫洛夫觉得心里非常不爽了。

实验开始时,弟弟还算配合。每当给他一盘面包片之前,巴甫洛夫就会先摇响铃铛。弟弟分泌唾液的反射很好,称得上是合适的实验品。但后来证明,有些人真不如狗。随着实验的继续,弟弟被饥一顿饱一顿的感觉折磨得失去了理智,最后竟然和哥哥起了争执,甚至将巴甫洛夫打得头破血流。实验的结果你肯定猜到了,他与弟弟的感情还是难以补救,而用人来进行的实验也宣告失败。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5)

当巴甫洛夫躺在医院时,尼古拉流连于各大酒吧,夸夸其谈自己完全替代了巴甫洛夫在实验室里的地位。巴甫洛夫知道后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顾还打着石膏的鼻子,重新回到了实验室。

这次,巴甫洛夫找了一只公牧羊犬代替自己的弟弟。实验者和实验品终于不用再说话,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尼古拉后来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那些认识他的人都认为在他身上丝毫找不到曾经扮演过心理学史上这么重要角色的影子。

巴甫洛夫没有狗(本来是他的亲弟弟)(6)

当然,在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