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

秘色瓷是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越窑烧造的精品瓷器,专为宫廷烧造(官方定义)。今天我们跟随故宫《秘色重光》展览的节奏,带着大家认识一下秘色瓷,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秘色瓷的基础知识,带大家初步了解“九至十一世纪的国际性瓷器”。

秘色瓷是越窑的明星之作,每次烧成后,会挑选上品进贡。目前发现的第一批秘色瓷,为1987年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13件文物,主要为碟、盘和碗。它们也成为了秘色瓷的“标准器”(判定其他瓷器是否为秘色瓷的样版)。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2)

图:秘色瓷的标准器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3)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4)

图:越窑青釉渣斗(渣斗:起源于晋代,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5)

图: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汉唐以来,“土贡”制度盛行,地方向皇帝进贡本地特产。秘色瓷也应运而生,成为“贡瓷”。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6)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7)

图:越窑青釉执壶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8)

图:越窑青釉褐彩器盖(左一)、越窑青釉鸟形埙(xūn)(右下二)、越窑青釉执壶式砚滴(右上左)、越窑青釉葫芦(右上右)

备注: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9)

图:越窑青釉刻花盒

秘色瓷开始生产的年代大约在唐大中年间前后,出现后一直平稳发展,直至五代后期质量开始下降。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0)

宋熙宁元年(1068),是目前秘色瓷考古的下限年。秘色瓷的价值在于其短暂性地高品质绽放,且在瓷器发展与宫廷进贡文化研究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在第一单元的最后,我们展示下越窑秘色瓷的“明星瓷器” ——八棱净瓶,也就是官网推展海报上的瓷器。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1)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2)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3)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4)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下一篇,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第二单元——皇帝的瓷器。按出土帝妃陵墓的不同,给大家展示风格各异的秘色瓷!


秘色重光展的第二单元标题叫皇帝的瓷器。为什么说秘色瓷是皇帝用的瓷器呢?这与秘色瓷出土的地点有关!(如果你不了解秘色瓷,点击→秘色瓷是什么?)

它们绝大多出土于法门寺地宫遗址、吴越国统治者钱氏家族墓地、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宋陵周王墓、辽代陈国公主墓、辽圣宗贵妃墓等。(标红为本单元重点介绍的出土地点!)

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考古研究发现,秘色瓷只出土于皇室贵族的墓地。进而可以推定其为地方进贡给皇宫的上品瓷器。接下来,我们按照不同的出土地点,带领大家不出门看秘色瓷展!

吴越国及钱氏家族墓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5)

唐末,钱镠(liú)平定江浙有功,

被任命为镇海节度使、吴王。

并于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建立吴越国,

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纳土归宋,

历时七十余年。

吴越国钱氏家族共三世五王,

墓地中发掘大量的瓷器,

其中秘色瓷就有四十四件之多。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6)

图:浮雕盘龙纹罂(yīng),出土于钱氏家族墓中的钱元瓘(吴越国第二代国王)之墓。罂,盛水贮粮之具,既可用来汲水、存水,也可用来盛粮,在汉代即已存在。

接下来的几款秘色瓷出土于康陵,也就是钱元瓘的王后马氏墓,位于今浙江省临安市。

钱元瓘的王后马氏墓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7)

左:越窑秘色瓷花口碗(五代) ,右:越窑秘色瓷盘(五代)

同样出自于康陵,

它们三个,却占了一个展窗。

(可见不一般!)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8)

左:越窑秘色瓷碗,中:越窑秘色瓷展托,后:越窑秘色瓷盒

辽圣宗贵妃墓

此墓的墓主为辽圣宗贵妃萧氏,贵妃生于保宁元年(公元970年),卒于统和十一年(公元993年)夏,享年24岁。

这匹秘色瓷于2015年考古发现,且在瓷器器口、足边包有金属装饰(学名称为“釦”)。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19)

秘色瓷在哪里发现的(秘色瓷的秘色是什么颜色)(20)

图:越窑秘色瓷银釦执壶(辽)

第二单元以皇室贵族的陵墓为划分进行展示,不同的展窗内的秘色瓷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墓主的身份有关。

如吴王的墓中秘色瓷的纹饰为龙,王后的康陵出土的秘色瓷多为花口造型等。除了身份之外有些还与秘色瓷的发展、地域文化及审美取向有所关联。如瓷器金包口,并非是秘色瓷所独有,而是瓷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