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去事务所实习吗(我收到了3份事务所offer)(1)

叮!邮箱又涌进新消息:录用通知。

这是我从德勤二线所辞职后,本月收到的第3份事务所offer,其中2家八大一线所,1家四大二线所。没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却让我在面临选择时更加迷茫。

是尽快选择其中1家,还是再等等四大一线所的回应?如果选择其中1家,是选八大一线所还是四大二线所?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选择拼凑而成;你每次迈出的脚步都会变成未来回首的路。今天小编就从如何选择offer,以及四大一线所PK四大二线所PK八大两个方面出发,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职业选择上的启发。

有必要去事务所实习吗(我收到了3份事务所offer)(2)

选择offer的正确姿势

其实,选择去什么样的公司,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时间投资在什么地方。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环境,在评估一家公司之前,首先评估你自己。

激情、优势和目标互相约束。评估你自己之后,再对职位进行一个基本评估。并且将职位的评估结果与你自己相对照,选择匹配度最高的职位。

以下为职位评估表格参考:

有必要去事务所实习吗(我收到了3份事务所offer)(3)

匹配自己与职位时,是在评估一份工作的回报。可以分为:收入、成长空间、情感3个方面。大家可以一一对应。

有必要去事务所实习吗(我收到了3份事务所offer)(4)

四大一线所PK二线所

那讲完了宏观的选择,我们再来看具体的比较。

目前四大在大中华区的分所数量都在20家上下,随着四大在强二线城市陆续进驻完毕,近几年四大已经开始向昆明、海口、贵阳等经济体量不太大的城市扩张,毕马威2020更是一口气新开苏州、宁波、合肥三家分所,可见四大二线所的发展是大趋势。

除了积极开辟增量市场外:

节约成本:二线所以一线所9折的工资借调到一线所的项目去,可以相对节省人力成本,这和四大近年来设立的共享中心原因类似;

政府推动:四大齐聚海南就和海南政府的大力推动分不开;

也是四大发展二线所的重要原因。

至于设立二线所的方式,除常见的直接开设新所外,也存在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合并的方式。比如安永的西安所和昆明所据说就很大程度吸纳了瑞华的人员和业务。

二线所的特点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工资:二线所起薪是一线所的9折,目前的行情基本是一线所税前9000*13薪(德勤咨询以及摩立特、思略特、帕特农不在讨论范围内),二线所税前8100*13薪,差补和OT似乎一二线都是相同的。

此外,普华永道从senior起一二线城市工资相同、其他三家应该是从M起一二线工资相同(未全部求证)。

相比较来看,四大在一线城市没什么吸引力的起薪,在二线城市已经是较高的工资了,我甚至听说过二线所的senior工资高过二线城市很多财务经理的说法。

项目质量二线所自己的项目一般是本土企业的,整体项目质量要比一线所较差,但是二线所员工有很大几率被借调到一线所的项目。

IPO主要看二线所大par的风格,未必二线所就不做IPO的,比如德勤南京所就曾传言特别喜欢接IPO。

劳动强度:关于这点有点众说纷纭,普遍看法是四大二线所并没有因为身处二线而岁月静好,反而可能因为没有太多员工而强度更高、学习曲线更陡峭。当然四大一线所已经强度很高了,二线所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

同事关系:二线所人员更少,相对来说圈子小、大家相互认识的几率越高。这个一方面可以说是关系融洽,另一方面也可能不太透明。

升职空间:由于员工较少、薪资在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二线所的升职空间较一线所应该是更窄的,上面没人想走、业务量也撑不起太多的管理层,下面升职也就更难。

跳槽选择:这一点明显是一线所优于二线所,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机构和更高端的岗位,而二线城市在这一点上是比不了一线城市的。

有必要去事务所实习吗(我收到了3份事务所offer)(5)

四大PK八大

看完四大内部的比较,我们再来看四大和八大的PK。

本土八大由中国最具规模的八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瑞华出事后,容诚成为新八大之一。它们分别是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华、大信、致同、天职国际、容诚。

薪资PK

总体来说,四大的起薪高于八大。经历过几次起薪上调,四大的起薪平均为9000,而八大的薪资水平不尽相同。

立信:立信的薪资水平很高,如果你恰好在一个最吃香的部门,那你的薪酬很可能会超过四大。在立信,奖金或许会比薪资还高。应届生进入第一年起薪5k左右,第二年起加项目提成,水平会上升很多。

天健:在北京和上海的薪酬会高一些,不过也受到不同部门的限制。应届生第一年起薪4-5k,差补50-80,但之后的上升空间会很大。

信永中和:一体化程度高,但薪资水平在四大与八大中偏弱。应届生第一年的薪资按照工资计算。如果第一年就想要高薪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加班。

天职:天职的薪资水平算是八大中比较高的。在应届生的第一年大概起薪在5k左右,加上奖金,年薪大概在7w左右。由于内资大多多劳多得,所以在项目中工作会得到更丰厚的薪酬。

大华:大华的起薪中等。应届生第一年在4-5k左右。也有项目提成,不过进入大华后的第一年一般无法接触到最主要的项目,还是以学习为主。

致同:内资中薪酬最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应届生的第一年大概底薪6k左右,虽然不如四大的高标准,但在后期加上项目分红之后与其不相上下。

大信:应届生第一年薪资基本在4k左右。但由于项目比较多,加班时间也比较多。所以拿到了CPA后,晋升和加薪都是非常可观的。(以上具体薪资随地区不同会有所变动)

容诚:合肥分所研究生起薪5500-7000,本科生少500;起薪还是不错的。

发展PK

四大有其特定的晋升机制,以普华永道为例,一般的升职顺序是:

A2→A1→SA3→SA2→SA1→Manager→Senior Manager→Partner

刚入职的新人在3年后基本能升上高级审计。

国内八大的晋升路线基本上和四大差不多,先从审计助理开始,然后到审计员、高级审计员、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等。晋升至合伙人的执业资历一般为:本科生工作满12年,硕士研究生工作满10年。

区别在于不同所的晋升级数不一样,比如之前瑞华,在合伙人以下有33级,那你可能几个月内就会得到晋升,有而得所级数少,你可能每1-2年晋升一级。

但是在八大外的很多小所,晋升就相对比较“民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老板的心情等等。

工作强度PK

四大非常忙碌,在四大的一天顶得上普通企业的两三天。

办公氛围上,国际四大毕竟是外资,外国人的风格是要硬朗一些。而老牌本土事务所一般管理得比较散,条条框框没有那么严格,更有“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的感觉。这点有利有弊,因人而异。

加班强度上,本土八大工作量不小,不轻松,“变态”起来也很夸张。

另外,八大也会承接不少中型企业IPO和新三板的项目,这意味着你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而非仅仅是一颗螺丝钉。无论是业务量和完成结果上,尤其是在本土,八大已经越来越逼近四大的水平了。

在经过各种对比后,不得不承认对于刚入职的员工来说,目前不管是一线所还是二线所,四大的起薪水平都高于八大,但八大的发展势头也不可小觑。在八大中,踏踏实实地干三、四年,薪资也可以和四大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