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弘妈育儿经(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小张的儿子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个喜讯瞬时传遍了整个小区,小区里的人纷纷上门拜访,祝贺张妈妈的儿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面对众人的道贺,张妈妈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反而显得愈加惆怅。在丈夫的耐心询问下,张妈妈才道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张妈妈不想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孩子住校了,让她舍不得。其实现在有很多家长,都不想孩子离开自己,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这样做反而是害了自己的孩子。那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每当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家长们都会面临一个抉择:到底让不让孩子住校。这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选择,但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家长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便不顾孩子的想法,将他牢牢地捆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做的影响极坏,不仅会耽误孩子的成长,甚至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当家长们,在面临这样的抉择时,一定要学会慎重,千万不要独裁专制,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你要明白,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孩子的未来。

儿子今天住校了的心情(孩子头回住校)(1)

妈妈的做法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她有一个儿子名叫安德烈,为此,龙应台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记录儿子的成长过程。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发现,龙应台对他的儿子可以说是十分的包容与理解。

当她的儿子上学要离开她时,尽管她心里感到万分的不舍与难过,但她还是放开了安德烈的手。她放开,不是因为她冷漠无情,而是因为她明白,最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正是在她的断舍离下,安德烈成长为了一个独立的大男孩。我想龙应台教育孩子的方式,给那些放不开的家长们做了一个合格的示范: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儿子今天住校了的心情(孩子头回住校)(2)

家长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独立能力

很多家长都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独立能力,殊不知,这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在家长看来,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孩子,是向孩子表达爱最具体的方式。而正是这种错误的心理,恰恰造就了孩子的不独立。什么叫做独立,先独才能后立,家长只有先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孩子才能够成为独立的人。放手不是不爱,而是为了孩子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家长怎么让孩子变得独立?

1、从小培养孩子的胆量

有的孩子之所以不独立,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胆量太小的缘故。一个人的胆量如果太小,便干不了大事。历史证明,成大事者,不仅要有大智慧,更要有大心脏,所以培养孩子的胆量也是家长的必修课程。

儿子今天住校了的心情(孩子头回住校)(3)

2、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小朋友在家都标榜自己是“小公主”、“小皇帝”,这种极度依赖父母的行为,反应了现代社会家长们病态的价值观。试问,像这样毫无自理能力的孩子,将来一旦离开了父母,他将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家长在给予孩子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自理。

3、让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

长期让孩子处在熟悉的环境下,那孩子就会像温室的花朵一般,经历不了任何的风吹雨大。有时候,挫折不一定是坏事,适当地让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对他的成长往往更加有利。

儿子今天住校了的心情(孩子头回住校)(4)

4、教会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独立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你让一个三岁小孩就学会独立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根本没有独立的条件。独立的前提,是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就像深林里的老虎,在离开幼虎时,都会确定孩子学会了自我保护,才会选择离开。这告诉我们,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是独立的关键。

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才是人生的主旋律。父母不可能永远地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边,所以当好父母的前提,就是学会别离。离别虽是万般痛苦的,但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让彼此都得到了成长与救赎。孩子住校,不仅给了孩子独立的空间,更是给了父母一个放手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明白,父母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自由。


育儿难题找弘妈育儿经,家庭教育从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我是@弘妈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