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公关之家 作者:Leon360k

什么是舆情,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空间内围绕事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舆情不是对民意的简单规律概括,是作为参与者的公众对涉事方客体及其政策方向持有的社会综合态度。同时,也是较多群众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情绪、意见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揭开舆情的神秘面纱)(1)

舆情本身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在实践中需要对舆情概念涵义的理解包括。第一个是,舆情是公众意愿和诉求的反映,公众的舆论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舆情;第二个是,舆情所表现出的意愿和诉求,是对涉事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并非公众意愿的全部;第三个是,影响事件的发展和变化的因素是产生舆情的基础,舆情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第四个是,舆情影响的空间范围对舆情传播及其涉事方行为的影响有十分重要作用。

舆情是什么意思?舆情是信息的传播

1. 舆情信息

广义上来看舆情信息也被称作“社会舆情信息”属于社会信息范畴之内,是经过公众意识而产生,能对社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消息、情报、讯息等形式的总和。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表现,是指在公众对社会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利用、报送和反馈的信息运作过程,其间用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作情况的资讯、数据、音信、情报、信号和指令等。

而从狭义来看舆情信息是反应舆情的状态及其运作情况的载体,舆情信息工作包括对舆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表现形态,如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是反映出公众社会态度的表现形式材料,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便是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它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信息,只有经过人们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普遍看法和认知”才算是舆情信息,比如能够造成社会恐慌的传染致病源,它在舆情信息传播中仅是产生社会影响的因素,而能够引起公众的不安而形成恐慌的某种公众社会态度、看法和意见,才是真正的舆情。进而将这些态度、看法、意见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舆情信息。

舆情是由于社会影响因素(社会因变事项)而引发的公众社会态度,是一种随时存在且跟随影响因素而变化的客观存在。而舆情信息是经过人们有组织、有目的对舆情进行针对性采集,并经过加工形成的专门对特定舆情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描述和表现,是舆情的一个部分或一个侧面。所以,舆情是客观完整的且普遍存在的,舆情信息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2. 舆情信息的传播

舆情信息是事件对公众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在宣传报道中舆情信息是报“目标”对人们产生的启迪和宣传“目标”公众有什么样的思想反应。

舆论场是由若干的刺激因素相互作用,使部分公众形成相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影响舆论场需要三个要素,“同一空间的人群数量密度和人群交往频率”、“舆论场的开放度”、“舆论场的渲染事物和气氛”。在舆论场中人们的意见经过交流、组合、调整、选择,会相较于普通环境中更强的加速舆论的蔓延趋势。

舆论场中标签化的舆情事件会刺激公众对事件的关注、扩散、讨论等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事件的热度,尤其表现为越具备社会高敏感性的标签越能刺激并引起公众的围观和讨论,比如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相关的各类社会利益与情感的社会性标签。通过舆情信息构建起的舆论场将有效刺激舆情的发展和演变,促使事件不断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网络舆情传播集合了各类舆情信息传播特点,如微博的热门议程(话题)及各类媒体、记者发布的相关信息,经过意见领袖的引导能够使舆情信息获得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的“赋能”,在更多的网络公众不断的参与、评论十分容易形成“群体极化”和“规模效应”等状态。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往往都会存在有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简单的利用新媒体与意见领袖(舆论领袖)资源开展实施“议题设置”、“协同过滤”、“首因效应”、“刻板印象”等策略,进一步形成如“沉默螺旋”、“规模效应”、“群体极化”等效果。这些利益者还会根据涉事方的应对策略使用“舆论波”运动,将舆论形成波浪式的传播趋势,使涉事方难以应对或疲于应对。

舆情类型列举

1. 新闻舆情

新闻舆情是媒体验证包装过的舆论,所以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特性。新闻类舆情必须就某报道事件进行客观与诚实的媒体分析和报道,它在社会公众面前具有权威性的社会舆论地位,需要通过新闻界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新闻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随时了解事件和舆论情况,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传播载体,传递政策、引导舆论、影响公众决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需要获得政策导向、行业研究、公共关系、品牌及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热点信息、竞争者情报的组织,必须对新闻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监测分析。

2. 金融舆情

金融舆情是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发布主体,基于自身的观点以某主题为中心以信息传播渠道为依托进行信息发布,并随之引起广泛的、不同的主体间信息评论与互动。其中金融舆情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其传播或接收舆情传播信息的目的也因其自身需求而各有不同,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传播会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或失真情况,而相反没有目的性的传播则会保持真实性,但也会具有一定个体特点的影响存在。

金融舆情相对属于专业领域内的一种舆论环境产物,其主题是特定金融舆情传播的主要特征,宏观层面来看可以分为事件和话题两类主题,事件主题以金融市场、机构中发生的特定事件为传播主题相对较为有一定的微观现象,而话题主题是能够影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特殊因素所形成的传播主题,比如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等。而其内容主要包含观点、逻辑和事实依据的内容,而其内容的事实为基础、逻辑为骨架、观点作总结。

3. 涉税舆情

涉税舆情主要指与税务部门、税收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舆情信息,以及参与到税务相关工作的社会组织,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社会公众人际传播。

l 影响力广泛

事件发生后传播迅速且影响范围广泛,而且涉税舆论方面的帖子会在工作日8小时之外被发布到网络上去,这些会给舆情监管相关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l 破坏力强

对社会公正影响力十分强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会降低社会公信度、公正性,并影响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社会特殊目的的不实或诱惑性传播信息,经过公众的猜测和特殊目的者的加工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l 认知不深入

国内各地具有不同的执法环境,部分区域的人文环境会影响到执法部门对涉税舆情的认知不足,如不重视其造成的影响、常以经验主义观念看待工作,以及轻视内部关系和矛盾等。

l 处置待加强

相关部门在舆情危机形成之后既要面对舆论压力,还要面对上级问责的压力,缺乏经验的慌乱应对造成各类信息未经调整便一同发布,导致舆论的情况愈发严重,所以,更要注意新闻媒体间的关系合作与冷静分析。

4. 网络舆情plus

网络舆情plus是结合“互联网 ”而提出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海外舆情、可视化及各类网络新媒体等条件,引导国内舆情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并赋能加强行业持续产出有价值的作用。

常规情况下我们认为“互联网某行业舆情”属于“网络舆情 ”的范畴,但实际上还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条件,形成从第三产业向第二、第一产业发展,进而使各产业、行业、企业都包含在舆情系统当中进行全面立体的舆情监测与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师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2013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纳入CETTIC职业培训,并授权于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来负责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的从业凭证。其学科中的基础内容包括,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统计学,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社会心理、网络文化、刻板印象进行长期观察与研究,进而又细分为搜索引擎专家、网络调查专家、图表专家,以及统计专家等技术领域中的专业人员。

同时,网络舆情分析师属于专职从事网络信息监测、舆论环境研究、舆情态势分析、网络危机处置等方面的社会专业工作,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监测、分析、咨询等专业服务。其工作内容是从网络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目标、有价值的特定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逻辑性的分析研判,为服务对象了解网络信息和观察网络的动态,并处理舆论危机提供判断决策的相关参考。但现今网络舆情监测还处于行业自律的阶段,网络舆情分析师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相关的信息处理要求,以及报告内容的专家会审,形成尽可能的消除因个人情感和观念造成的研判结果缺乏客观性的情况。

(本文摘自 中国公关行业门户网站——公关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