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匮乏,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我从大学毕业后,上班挣到钱了,很长时间里,都特别喜欢买篮球鞋,媳妇就经常吐槽说你属蜈蚣的吗,看到鞋子就买?

这种心理,更多是出自少时家贫,对心仪球鞋望眼欲穿而不可得的一种补偿。

我出生在安徽中部的一个乡村,物质上的匮乏,贯穿了整个青少年时期,挨饿谈不上,但也仅仅只是能吃饱饭而已。

尤其记得上高中时,每个周末回家一趟,带上俩罐头瓶咸菜回学校,这就是一周的下饭菜,冬天还好,夏天就臭的很快,别有一番滋味。

偶尔父母有点余钱,往咸菜里伴上零星的瘦肉,过一下油,便是打牙祭了。

至于精神生活,电视,小说,网吧,那是坚决不让碰的,于是便只剩下打篮球了,兼具体育和娱乐。

我直到去了镇上的高中,才开始接触篮球,初中学校里虽然也有一块,从操场泥土地里平整出来一块,被叫做篮球场的场地,但是太破烂了,

木质的篮板永远破个大洞,篮圈锈迹斑斑,了无生气地垂下脑袋,

地面还长满野草,隔壁村子里的牛经常过来溜达,留下一坨坨新鲜的牛粪。

打篮球的少年么,最费的便是鞋子,母亲每每花二十七元,给买上一双,除了一丁点透气缓震,脚踝和足弓支撑都无限趋向于零的回力,往往几个月后,鞋底或者鞋帮,必定要烂掉,这总让节俭的母亲肉痛不已。

中年人的成长(你发现自己成为了中年人)(1)

就这,能穿三两个月,已经是省着穿的结果了,通常打比赛时才舍得拿出来穿,每穿完一次,还要细细地拿牙刷沾洗衣粉洗涮,再拿纸巾裹起来晾晒。

那平时打球穿什么?

解放鞋,拖鞋,有时干脆赤脚,大脚指下边都磨出大水泡,

还是乐此不彼。

媳妇少年时家境比我好的多,所以她很难理解,我随时随地的“抠门”,比如讲究吃,但不讲究穿,衣服鞋子不坏掉是不肯丢弃的,离开房间一定要关灯,出门在外看到路边的水龙头滴水,我也要下意识地过去拧上,

却唯独对买鞋非常大方。

事实上除了吃饭和买鞋以外,我的消费欲望一直极其低下。

后来年岁渐长,特别是孩子出生以后,忽然连鞋也不爱买了,反而更愿意给媳妇孩子,给父母,买鞋子,买吃的用的,这往往要比给自己买鞋时,更让我觉得快乐。

中年人的成长(你发现自己成为了中年人)(2)

在三十岁以前,我都是全心全意地,为自己而活,以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十几岁时,我想要nike的长裤,想要一双科比的球鞋,梦想着穿上它,就可以扣篮,

二十几岁时,碰到喜欢的姑娘,我就什么都不想要了,只想待在她身边,哪怕下一秒钟就灰飞烟灭。

三十岁的时候,终于和别的姑娘结婚,生子,猛然惊觉父母老去,中年一下子来的猝不及防。

所谓的中年,就是举目四顾,都是要依靠你的人,而你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中年人的成长(你发现自己成为了中年人)(3)

前些年,还在互联网行业打拼,正是疯狂内卷,体重窜到一百八的时候,有位同事在小区里遛弯时猝死,身边是他怀胎四个月的妻子,

震撼的无以复加!

我第一次意识到,人是会死的!

人是会过劳死的!

于是我在文章里写:

对公司来说,你只是几万分之一,

对家人来说,你是整个世界。

从那以后,我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还是长相还是际遇,都只是非常普通,大概率是要碌碌无为地过完这一生了。

所以我开始抵触老板激情四射地画大饼了,也不再全身心为老板的身家暴涨而奋斗,

却花了大量时间来健身,教学,写文章,一直到辞职,做专职的健身教练,也一直是自己做,不雇人、剥削他人,也不受他人的剥削。

工作嘛,做不完的,

钱嘛,挣不完的,

命嘛,人均一条,

我只是想多活几年而已,更重要的是,

我一定要陪孩子一起长大。

之前还有一些其他爱好,譬如向往风和自由,喜欢骑摩托,

后来也都慢慢戒了。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过程,然而到最后你往往会发现,

好死不如赖活着,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事。

中年人的成长(你发现自己成为了中年人)(4)

于是年少时的梦啊,慢慢都被锁进抽屉,藏进柜子里,

偶尔在半夜,还能梦见那个,顶着烈日,在篮球场上奔跑的少年,

那时头发还茂密的父亲,正倚着单车,拎着水壶,看我在球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

梦醒以后,起身摸一把呼呼大睡的媳妇和孩子,心里瞬间又踏实下来,只是忍不住还要啐一口,

嗨,这狗日的中年,又老了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