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1)

今年9月份入学的一年级小豆包在学校的学习将会面临一个很大的改变:语文教材改革了。《论语》正式进入一年级课本,大量增加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要学习124篇古诗词,增幅达到80%。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2)

语文不再是空有三大科之虚名总是被忽略的科目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语文启蒙,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幼升小的“牛娃配置表”,虽然这个并不是官方论断,但是也让焦虑的鸡娃母亲默默地跟自家孩子对比了一番。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3)

对于教孩子识字我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感觉自己能教,汉字嘛,每天都用,没什么难的,但是又心存疑惑:该怎么教?难道要重复我们小时候那种操作——老师用教棍点着黑板上的字,大声读,然后在田字格本上写上几行?小时候的苦行僧式的识字和快乐一点也挨不上边!

识字敏感期

孩子从4岁半开始,一直到7岁,会经历识字敏感期。对蒙氏教育了解的家长都知道,敏感期的意义在于孩子在这个时候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关注环境中的汉字,无论是电梯间的广告牌,还是绘本中的汉字,看到了就追着大人问“这个字念什么呀?”“那个字什么意思啊?”。家长千万别嫌烦,要抓住孩子宝贵的敏感期,在孩子表现出兴趣后耐心地教给他,孩子能乐在其中,找到识字的兴趣所在。

亲子阅读

家长往往会把绘本作为教孩子认字的第一个工具。阅读过程中适度地指读确实非常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所听即所见,在文字和发音之间建立联系,逐步从亲子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只是有一点,读绘本认字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让功利性的识字目的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4)

在生活中学习

很多家长会选择购买识字卡或者识字贴画,贴在墙上,逐一点着让孩子认读。这种被动识字的方式不适合孩子,因为这是一种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认字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恐文字”的情绪,教孩子识字还是应该回归生活,在实际情景中激发孩子的兴趣。

抛砖引玉举个例子,家里的物品摆件都能成为孩子识字素材,把物品名称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地写在便利贴上,孩子看到这个东西就看到这些字。不过这个方法真的有点考验爸爸妈妈的书法功底和耐心!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5)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6)

用看得见摸着找的东西教孩子,容易让孩子在音、形、意之间建立联系。

识字的几种策略

01象形字 图画识字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有一些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由图画演变而来,可以让人产生很多种联想。孩子最开始学汉字都是把汉字当图画来认,所以从简单的象形文字入手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家长一边给孩子解释字意,一边动手画画,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7)

汉字与英语最大的不同在于汉字大部分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但一个字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

比如在孩子认识“人”之后,爸爸妈妈在人字旁边再写上一个人字,告诉孩子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字组成“从”,三个人走在一起就是“众”,“两人为从,三人成众”。

02相似字识字法

汉字当中有许多相似的字,对孩子来说,那些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笔画长短的字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认错,爸爸妈妈可以将这些字格外写下来,教孩子辨别,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相似字辨别还是小学语文必考内容哦)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8)

识字的三个方法(这么学识字才能寓教于乐)(9)

03关联法学识字

孩子有了一定的数量的汉字储备之后,可以用下面这两个游戏巩固加深。

爸爸妈妈将成对的反义字写下来,比如远&近,高&矮,胖&瘦等等,然后把这些卡片放在一起。拿出其中的一个字之后,让孩子找出对应的反义词。

用思维导图认字很有趣而且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的最中间是我们要学习的汉字,关于这个汉字想到什么就画几个分支,比如这个字的拼音读音、笔顺、组词,还可以画一画,由这个字可以联想出很多相关知识。

学习汉字本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教条又枯燥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学习汉字也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儿,当孩子看到一个他认识的汉字,大声说出来的时候,那种爆棚的成就感会激励他探索更多。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方法,保护孩子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