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会不会很惨,会不会很后悔,这个事情,没老到那个份儿上,没到那个褃节儿上,恐怕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答案会是什么。

就像很多人说,我可不要活那么老,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拉屎拉尿都要人伺候,一点儿尊严都没有……巴拉巴拉,可是真到那个时候,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呢?

所以说,在我看来,自己的人生,永远只是和自己有关,和任何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讲两个真实的,就在我身边儿的事,真人真事儿。

我妈妈有个很要好的伙伴儿,从小玩大,我叫她毛毛阿姨。

毛毛阿姨姓黄,家里兄妹三人,她老小,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黄爷爷是高级工程师,那个年代里妥妥的高知,家教甚严。但就是这么优秀的老人,六十多岁罹患阿尔茨海默症,那时候,没有多少人懂这个病,都以为就是老糊涂了,越来越健忘,从出门找不到家,到最后连在家都迷路,上个厕所就回不去自己屋。

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怎么样(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1)

毛毛阿姨看到黄爷爷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就诓着他把房子过户到了自己名下。为这事儿她哥哥姐姐跟她掰翻了,哥哥姐姐对黄爷爷有怨恨,都不肯管他。毛毛阿姨得了好处也再也不来了,就是黄奶奶和外孙女颖颖,照顾着黄爷爷。

巧的是,颖颖和我同龄,“父一辈,子一辈”,让我们也成为从小的玩伴儿,中学时我们俩还在同一所学校。因为要照顾得病的爷爷和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奶奶,颖颖放弃了本来可以上高中考大学的路,选择了职高,早早参加工作赚钱。

多亏了颖颖,还有她同样善良的老公,他们把老两口接到了自己租住的房子,一起住下。为了照顾黄爷爷黄奶奶,颖颖和老公商量好,暂时不要孩子,全心全意伺候老人。

七年前,黄爷爷过世了。过了三年,黄奶奶也走了。这两位老人,一生含辛茹苦拉扯了三个孩子,最后的几年里,却没有一个孩子去看过他们,甚至被骗走了房子,工资也被老大一直领着,这些年白吃白住在外孙女家,却从没有被小两口嫌弃。

有次和妈妈闲聊起这些,妈妈又给我讲了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有位年轻女士,结婚好多年从未怀过孕,中医西医看了个遍,所有可能的方式都尝试了个遍之后,夫妻俩领养一个女孩。

领养的第二年,这位年轻女士居然自然怀孕了。一年后,夫妻俩有了自己的女儿,欣喜若狂。而随后的问题也一一浮现。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因为领养而多了一份负担的现实,使得夫妻俩开始慢慢嫌弃领养的女儿,把她视作生活拙荆见肘的罪魁祸首。他们冷落她、疏远她,越来越多地把她扔在女士的父母家。

年幼的女孩看到从前对自己呵护备至的爸爸妈妈如今只对妹妹笑,而她就像空气一样没有人在意搭理。她努力讨好爸爸妈妈和妹妹,换来的却只有更多的冷嘲热讽。有天,她甚至被养父母“无意”告知了真相。于是,女孩很长时间不再说话,也不再笑,也不再回那个家。

老两口痛骂女儿女婿,却骂不醒两个自私的成年人。于是老两口坚决把女孩留在身边,用并不富裕的退休金抚养她,自始至终把她当作亲孙女一样疼爱。

这位年轻女士,就是黄爷爷的大女儿。这个被领养的女孩,就是颖颖。

至此,第一个故事讲完了。最后给老两口养老送终的,是和他们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被领养的外孙女。

第二个故事。

我的一位远亲姐姐,比我大将近二十岁,比我妈小不了几岁。在我还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听说“丁克”这个词,就是因为她——妈妈告诉我,我这个姐姐和姐夫是“丁克”一族。

那时候的人们普遍还不能接受“丁克”,包括我妈在内,她就没事儿老在家念叨,哎呀这可怎么行啊,还不趁年轻赶紧要一个,以后老了生不了了就该后悔了,没个孩子总归不是个事儿呀……云云。

现在,我这位姐姐六十大几了,姐夫也马上七十了。两个人还是像年轻时候一样,恩爱有加,岁月并没有打磨掉两人之间的爱意,反而更显得温馨。逢年过节一起吃饭,看到他们还是手牵手,彼此眼神中的温暖,我都觉得——我又相信爱情了!这是真话,不是开玩笑打岔的。

对于养老,他们早早就有所打算,现在不是有那个泰康的养老院吗,贵是真贵,但是条件也是真好。他们俩没有孩子,开销就小很多,有足够的钱,加上自己也有房子,以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去那里养老。

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怎么样(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2)

据说那里的门槛是,押一套房,每个月的费用还要1w /人。贫穷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

去看过的人都说环境特别好,就像花园里一样,住的就是像自己家一样的公寓,可以自己开火做饭,不像很多养老院是不能自己起火的,只能吃食堂大锅饭,然后各种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他们就打算以后把房子那些留给姐夫家的侄子了,听说是连遗嘱都写好了。这侄子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他们也想得很明白了。

所以,姐姐姐夫的养老规划做得还是很充分的了,两个人有经济基础,也有思想准备,也去做了实地调查,还做好了登记。

当然,姐姐姐夫现在年岁还不算太大,毕竟还没有住到里面。这个故事可能还不是特别具有说服力。

之前也有报道说,在养老院里,有钱没有用,关键是要看有没有人去看你——如果你有人定期去看你,那护工会对你不错;如果一年到头没人来,那护工可能就觉得你是没人管的,就会虐待你。

可我们看看身边,就算父母不是住养老院,是自己居家养老的,做儿女的,我们又能保证多长时间就一定回去看看他们呢?

前阵子有篇报道,说一位独居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儿子没时间去看她,就每天给她叫外卖。后来疫情,更不方便走动,而儿子为了省外卖费,把一天叫一次外卖,延迟到两天一次,甚至三天一次。就这样,一年多都没有人去看老太太,最后老太太家里的外卖饭盒和包装甚至堆了半间屋子!家里都是一股子腐败难闻的味道!老人就在这样的家里生活!

相对于老人,我们或许更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父母们也总是叮嘱我们:“把孩子照顾好,不用管我们。”

这事实上,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物种繁衍生息的需要。照顾幼崽,抚养他们长大,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这是父代的责任,也是本能。

而照顾年老体衰者,使他们有所食,有所居,有所靠,在绝大多数动物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狮王老了,就要让位给新的狮王;猴王老了,就会有新的年轻猴王替代。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知乎上有个相关问答,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点击查看)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孩子如此关心,而轻视了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父母了,是不是人类已经到了尽头了呢?

而赡养老人,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要求。所以说,即使有孩子,也不要拿这个“养儿防老”的理念去强压在孩子头上。我们生养他们,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孩子哪里能够选择呢?还不是我们自己选择把他们带到这个世上来的?

假如有人真是奔着“防老”这个目的生孩子,那我觉得还是先自己转变观念吧,不要把自己活那么累,也不要为着这个自私的目的而创造一个小生命,让他的一生只为这个目的而存在。

看看我们身边,包括上面两个真实的故事。有儿有女,有钱有房,到最后未必能够乐享天伦;无儿无女,攒钱攒房,老了一样可以乐享人生。

前提是有个好身体,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再有个好心态。这三样儿属最低配置,如果还能再有一两样儿兴趣爱好,三五好友,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衰老和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老了以后身体大不如前,精气神儿也一日不如一日。从这点上看,老了肯定惨,眼花耳聋,再到后来生活不能自理,退回到婴儿一样需要人寸步不离,怎么能不惨?

至于说后悔,我觉得,怎么样的人生都会有遗憾和后悔,因为每个人,即使再有钱有闲,也不可能经历所有,也不可能过完每一种人生,也不可能试遍每一种选择。

所以,曾经有多少种选择,今后就会有多少种后悔。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都是单选题,只要你选了,无论哪一种,都必然会有后悔的瞬间。

与其天天琢磨这些个没用的,不如1⃣️好好锻炼身体,多自理几年;2⃣️努力挣钱,存款就是自己的底气;3⃣️没事儿多读书,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就算一个人也能活得精彩。

这才是老了以后过得尽量舒坦的最好保障!

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怎么样(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