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蓝釉艾叶形笔洗 霁蓝釉艾叶形笔洗(1)

祖父喜欢书法,爱屋及乌,也喜欢收藏文玩。在祖父收藏的文玩中,他最钟爱一个霁蓝釉艾叶形笔洗。家乡有五月初五端午节采艾叶挂艾叶的习俗,有一年端午节祖父在外地做生意,回不了老家,又无艾叶可以采摘,就一个人到集贸市场逛游,希冀能买到艾叶。艾叶最终没有买到,却在一个小古玩店,意外地看到这个霁蓝釉艾叶形笔洗,就买了下来,摆在了书桌上,借以驱邪消毒,希冀做到百毒不侵,生意兴隆。

祖父这只笔洗,高1.7厘米,长15.6厘米。洗口内敛,妙颖生动,叶脉纹理清晰,形象逼真。看上去就像一片迎风舒展的艾叶,筋脉清晰可见,彰显一派盎然生机,仿佛微风飘过送来了缕缕的馨香,令人心醉。笔洗设计精妙入微,通体内外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匀净,极为雅致,足可看出艺匠对于文房小品之独具匠心。这件笔洗实用性与观赏陈设性并重,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池笔山相伴充满诗情画意,做到了造型、装饰和釉水的完美结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案头雅玩。

艾草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传说中,进入端午,天气逐渐炎热,易生病毒瘟疫,因此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杀菌防病、避邪驱瘴。《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认为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于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艾叶最早的用途是灸,并与“针”齐名,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艾条灸或艾熏的记录,而且还有“医家用灸百病”之说。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医草”。

将文房笔洗做成艾叶的形状,其寓意一是遵循古训,身体力行,可以做到百毒不侵,万事如意;另一层寓意就像佛家所说的那样,在清静的书房里陈设此物,可以排除一切杂念,摒除浮躁心态,保持心灵的宁静。

(李喜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