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五单元,内容属于世界近现代政治史——从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时间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共两节课三个板块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为主线,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过程完整的展现出来,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第一板块概述了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板块概述了1871年巴黎人民尝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板块概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如果从教师的理解出发来设计本单元教学,我会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为一粒种子,把巴黎公社作为养料,然后逐渐成长为十月革命胜利这样一株绿植,从而来体现本单元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那么学生会如何设计本单元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01/

学生优秀作品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跟着学生学习单元教学)(1)

这是三、30班第二组设计的思路跟我的比较接近。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联想到植物的生长,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喻为植物根茎叶的成长,把巴黎公社比喻为水壶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养分,把十月革命的胜利比喻为开出了绚丽之花。

1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跟着学生学习单元教学)(2)

2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跟着学生学习单元教学)(3)

这是三、29班第二组的思维导图,他们的创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以微信群聊为构建模板,以对话式教学为展开方式。在“工业革命下的西方社会”模块,以资本家与工人的争吵为切入点,揭示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进而引出空想社会主义和三大工人运动,巧妙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模块,以马克思与工人的对话为切入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意义。

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模块,以巴黎人民工人的对话为切入点,揭示了巴黎公社的产生背景、建设措施,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的对话,阐释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用讲解员的画外音总结了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模块,以俄国人民与工人的对话为切入点,揭示了一战背景下俄国社会矛盾尖锐,巧妙地揭示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以临时政府与列宁的对话,阐释了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列宁与工人的对话阐释了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在“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模块,以总结的方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1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跟着学生学习单元教学)(4)

2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跟着学生学习单元教学)(5)

这是三、29班第七组的思维导图,他们用穿越剧的方式,构建了中学生李华去到工人运动的法国见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去到法国巴黎见证巴黎公社的建立与失败,去到俄国见证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以李华的所见所思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而构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师总结

所谓教学相长,以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今年通过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也见识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无穷潜力。这三个小组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小组的微信聊天构建模式,我觉得这个思路可以形成一节优秀的课堂设计,推出到各级各类比赛观摩平台去展示。当你还在为如何构思一节好的课堂设计而发愁的时候,不妨到学生中去寻找一下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