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而言,他需要和社会形成相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社会和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只有有了相互认同,个体生活在社会中才不会充满违和感,而整个社会所反映出的氛围,也让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了家的归宿。然而因为科技进步,历史的发展,个体的差异,社会和每个个体的步调很难保持的完全一致,当两者出现极度不协调时,个体在社会中便会变得无可适从,当大多数的个体和社会都极度不协调时,整个社会的氛围也会显得迷离而缺乏生机和活力。

而在众多组成社会群体的个体中,又会有不同的社会境遇,在物质上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贫穷。在性格上,有的人热情,有的人沉默。又因为他们遇到的不同的生活状况,如爱情不满意,家庭不幸福等诸多问题。因此便会引发出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不同隔膜,如果此时个体自身缺乏调节能力,或者遇到社会节奏变化较快的情况,便会有一些本身已经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个体,找不到自我发展的方向,找不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精神共鸣。

而这个自我感觉已经被社会抛弃的个体,便会整日的生活在寂寞疏离的环境中,他们渐渐的远离人群,失去朋友。并将自我封闭在他们自己的精神价值世界里,但是每个个体又有被世界认同的先天欲望,这就使得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以哗众取宠的方式引发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认同。在外界看来这种行为是疯狂的,愚蠢的,而对这些个体而言,他们又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社会群体的沟通,而失去了对自我,对社会价值观的基本判断。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1)

在距今43年的1976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名叫《出租车司机》的“黑色”电影,这部影片由好莱坞大师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由被誉为“戏王之王”的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在影片中,德尼罗饰演一位越战归来的退伍军人特拉维斯,他独自生活在纽约,因为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没有合适的引导,特拉维斯游离在自我和社会的结合处,他试图走向社会,但总是欲言又止,他满怀愤怒,却说不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诉求。

​因为失眠的原因,特拉维斯成为了一名夜间的出租车司机。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窥探这个他眼中肮脏、不堪的世界。而导演正是借助特拉维斯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当时美国萧条、凌乱的社会形态。当时越南战争刚刚结束,但是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却依然存在,而整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让特拉维斯发出他对于越南战争的看法,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这样更容易使特拉维斯成为一种看似客观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观众们会对他为何变成这样的一种人进行更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2)

虽然在影片中特拉维斯仅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但是评判社会的眼光却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在他的眼中,当下的社会需要彻底的治理,这一点从他和总统候选人帕斯汀的对话中就能看出。出于对女神贝西的仰慕,进而特拉维斯对贝西的雇主帕斯汀也有了好感。但是他口中的理想世界和帕斯汀的事业意图显然是完全不搭调的,特拉维斯一番慷慨陈词后,帕斯汀依然走向了灯红酒绿。这个场景所展现的,便是特拉维斯这个群体和社会的深度割裂。

在影片中,这个出租车司机,时而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是而是一个被境遇折磨的参与者,时而又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审判者。几重身份的相互叠加,使得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首先作为出租车司机,他却用一种悲悯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世界,他渴望用爱情拯救寂寞的贝西,他渴望用金钱拯救失足少女艾瑞丝(由14岁的朱迪福斯特扮演),然而他的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什么地方呢?对的,这些使命感来源于他曾经是一名军人。无论美国对越南发动的战争有什么样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对于特拉维斯而言,他是带着一种拯救的使命去执行任务的,而这种使命感,一直延续到他回到纽约之后。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3)

这便是特拉维斯渴望回归社会的方式,他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希望让社会见识他在战场上的力量,他只是希望眼前的社会和他的价值观能够相互认同。但是因为之前走得太远,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世界,他都偏离了他生活的环境太多,以至于他无法完成肉体和精神上对当下生活的回归,特拉维斯的这种对生活对社会的疏离感一直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末。

从影片的开头,特拉维斯便试图找寻一种方式,完成他和社会之间的结合,这所有的努力,从他成为一名夜间的出租车司机开始。但是越是随着对社会的深入,他越是变得无可适从。在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之后,特拉维斯总是用一种空洞无焦点的眼神,审视着周遭的一切,这种眼神不仅仅是茫然,还是一种对灯红酒绿世界的隔阂。伴随着“黑色电影”标志性的爵士配乐,导演通过特拉维斯的视角,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个体享受孤独时的悸动,以及一个世界深陷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的孤独。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4)

特拉维斯和这个他不能融入的灯红酒绿的世界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深陷在这个世界中贝西和艾瑞丝却不以为然。当特拉维斯邀请贝西去看电影,并以此深化他们的恋爱关系时,当特拉维斯希望资助艾瑞丝逃跑时,他收到的却是一种无法缓和,没有商量的拒绝。在她们的共同意识里,特拉维斯没有资格和力量去教化她们的生活。特别是贝西,在她的眼中,特拉维斯和他约会的方式是低俗的,是粗劣的。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5)

特拉维斯在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融入社会时,遭遇了形式上的重创,此刻的他渴望用另一种方式向这个社会表明自己的存在。他从黑市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并希望做一次惊天动地的事情,引起这个社会,特别是贝西的关注。他将最初的目标锁定在总统候选人帕斯汀身上,之所以选择帕斯汀为目标,是因为特拉维斯认为这样做,更容易达到让贝西关注的效果。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6)

但是在执行这个事情时特拉维斯的意志并不坚定,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依然充满着善良和正义。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将目标聚焦在总统候选人帕斯汀的身上,也许他认为效果足够震撼,也许他认为总统候选人应该为当下的社会现状负责,也许他仅仅是单纯的想引起贝西的关注,并以此向贝西,向世界证明自己。这种种可能,在银幕上,在观众的心里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作为个体和社会冲撞的态度,在影片中却是鲜明的。

在这个过程中特拉维斯偶然遇到了艾瑞丝,一名年仅12岁的失足少女。在影片中,特拉维斯和艾瑞丝在餐厅的一段对话特别具有代表意义,起初特拉维斯希望通过资助的方式帮助艾瑞丝离开,但是出乎特拉维斯意料之外的是,艾瑞丝拒绝了特拉维斯,因为年纪尚小的艾瑞丝还不能完全明白社会的法则,还不能明白爱情真实的含义。如果说贝西的拒绝让特拉维斯充满了愤怒,那么艾瑞丝的拒绝则让特拉维斯进行了反思。同样被带入反思情绪的,还有银幕前的观众。我们这些身处生活中的个体,我们是不是也像艾瑞丝一样,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中呢?我们没有办法很快的得到任何回答,而带着这份质疑去时不时的反思生活,显然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7)

最终特拉维斯将头发剪成了一个富有时代感的发型,导演是希望通过这个设计,让特拉维斯的形象更具有时代普遍性的特征,这个发型的设计,使得特拉维斯代表了那一个大时代的整个群体。他们渴望着冲破现实和当下的束缚,却等不及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他们需要用一种方式宣泄出内心的愤怒。最终刺杀帕斯汀失败的特拉维斯来到了艾瑞丝的住处,他血洗了整个妓院,用一种残酷无情的形式,他渴望着与那个场景同归于尽。然而阴差阳错的是,他却成了平民反抗黑帮拯救失足少女的英雄。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8)

在一次激烈的对抗之后,特拉维斯又回归到了出租车司机的身份,他依然用一种疏离,没有焦点的眼神审视着眼前的社会,这次他彻底的懂得了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距离,他需要的不是一场战斗,一次冲突,他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演变。

特拉维斯是幸运的,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经历,他拯救了自己和一名少女。特拉维斯又是不幸的,因为即便是这样,他依然要经历更长的历程,去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即便是事后曾经心中的女神贝西主动向他示好,他依然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己,当他冷漠的离开时,他已经重新定义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戏王之王”罗伯特.德尼罗用他精湛的演技,诠释了处在英雄和魔鬼之间的特拉维斯。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9)

导演通过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展现出了特拉维斯渴望得到社会理解的诉求,他希望世界倾听一下他内心的声音,虽然他也不明白自己的疑问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只有这样,观众们在这部影片中所感受到的主题才是沟通本身,而不是沟通的内容。

三个视角刺杀总统的电影(43年前的这部电影有)(10)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名叫做约翰.欣克利的观众在观看了15遍这部影片之后,竟然爱上了影片中艾瑞丝的扮演者朱迪.福斯特,在苦苦追求朱迪.福斯特未果后,约翰.欣克利竟然模仿影片中特拉维斯的行为,希望通过刺杀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来引起朱迪.福斯特的关注。巧合的是里根总统曾经也是一名好莱坞演员,他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差点因为一部好莱坞的电影而丧命。而约翰.欣克利和特拉维斯在银幕内外的共鸣,展现出了影片中关于个体情感的感染力。不同的是影片中特拉维斯是一名生活在底层的出租车司机,而约翰.欣克利现实中是一位富家子弟,可见影片中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矛盾,并不特指某个群体,而是普遍的,具有共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