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的(想不到的儒林外史)(1)

《儒林外史》里有段遇虎情节。这段遇虎,是由一位孝子完成的,他的名字只提及过一次,姓郭,名力,字铁山,在书中,更多的时候都统称其为郭孝子。这位郭孝子的本领很高。后面仗义行侠、平叛建功的另外一位侠客萧云仙,他的父亲萧昊轩提及时讲,这位郭孝子与他当年是“齐名”的,而萧昊轩,弹弓出手,例无虚发啊。

郭孝子去寻找在宁王之乱中不知所踪的父亲,到了成都一带时,算上怪物,总共有五次奇遇,两次是老虎,两次是怪物,还有一次是强盗夫妇扮成鬼来吓死路人,抢夺行李。真正交锋的是那两只老虎,第一只,郭孝子装死,被老虎抓住坐在屁股底下,挖了坑用树枝埋了,准备用来孝顺有角的、两眼像两个红灯笼、浑身雪白、一巴掌能将老虎的头打掉的怪物。郭孝子因老虎去请怪物,跑到树上,得以逃过一劫。

与他相反,还有一个“侠客”,自云是“张铁臂”。为什么会有“铁臂”这样的称呼呢?他自己讲自己是天生神力,小的时候同伴考验他,让他躺在大街上,对面过来一个牛车,从他这过,他居然徒手将牛车抬了过去,毫发无损。他的确会一些拳脚功夫,刷得一手好剑,大家都为他喝彩。

结果有一天,这个人到了在当地有名望娄三娄四的府邸上。月色未上,天色昏暗,娄三、娄四正要写信,猛然听到瓦片上有声响,随后就从屋檐上掉下一个人来,浑身血污,手里提着一个袋子。一看就是张铁臂,手里拿着仇人的头颅,这是要人命的官司,张铁臂一心还要报答一位恩人,需要五百两银子,他只身而去,人头留在这,为了让对方相信,希望娄三娄四能举办个观赏仇人头颅的宴会。拿钱之后,飞身上房而去。娄三娄四还真厚道,不点破迷题,备酒备菜,邀请宾朋,专等张铁臂张大侠来,却如何都等不到最后,那颗装头颅的布袋散发一股臭味,女眷实在受不了了,打开一看,一颗猪头。

关于儒林外史的(想不到的儒林外史)(2)

第三位侠客,则是萧云仙。如果说郭孝子属于民俗意义上的侠客,则萧云仙是典型的家国式的侠客。郭孝子所认识的一位僧人,因挂念郭孝子,专程要到成都来看望他,不想中途遇到了被他赶出寺庙的恶僧,他没认出来,却被对方带回寺中,准备吃他的脑子,并且,这名恶僧是有名的土匪,只要敲起梆子来,附近就有不少喽罗来帮他,所以僧人一时看上去是必死无疑。去打酒时,被老板娘点破恶僧吃人脑的习惯,并让他去找一个人。老僧找到的,就是萧云仙。萧云仙用还未完全练成的弹弓功夫打瞎恶僧,救了老僧与老板娘一命,同时,也为地方除了一害。

然后,萧云仙听从父名,从军报效国家,功劳甚高,却被同僚扣上个资金使用问题,被迫外放到南京做个闲职去了。这位人物身上存在着一种侠义宿命,即在那个时代里,他们通常不敌小人的谗言与中伤,壮志难酬,赍恨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