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

01

外表光鲜、笑靥如花的马思纯,为什么会抑郁呢?

最近,在镜头前消失了197天的马思纯,第一次在微博谈起了自己患抑郁症的细节。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2)

这十几年来,她从来没睡过一个好觉,经常半夜一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

她靠吃药控制情绪,3天胖了8斤。

最严重的时候,她的身体会变得很僵硬,腿却很软,眼睛会短暂失明,并且还有很严重的气喘。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3)

一直以来,她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而提及导致这一切的根源,马思纯坦言,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小时候,家里人会不断向她灌输 “你要听话”、“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的思想。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4)

她也如父母的期待,长成了一个标准的乖乖女模样。

妈妈不让吃的零食,她从来不吃;妈妈不让她晚回家,她就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妈妈要求她大

学去学播音系,她也乖乖照做了......

在她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挤兑、刁难,各种恶作剧,想要向父母求助时,得到的却是一句:

“不要去理会,你要努力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无视她。”

父母这种视而不见、息事宁人的态度,让马思纯更加自卑与沉默,她放弃了反抗,选择默默忍受。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5)

长此以往,她开始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事事替别人着想,怕麻烦别人。

在高速上想上厕所,担心麻烦司机师傅,于是宁可自己憋着。

恋爱中,害怕对方不喜欢自己,就极尽卑微讨好,结果却换来一段挫败的感情经历。

直到后来,她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状态,其实是生病了。

蔡永康曾经说过:

“爸爸妈妈对于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要他变成的人。”

02

2018年,国产电影《狗十三》一上映就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虽然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却打破了以往爱情为主线的套路,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少女李玩的成长上。

李玩生活在再婚家庭,性格有些叛逆,后来父亲为她买了一条狗,取名叫“爱因斯坦”。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6)

不幸的是爱因斯坦被爷爷不小心弄丢了,爱狗丢失后李玩哭闹不止,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家人又为她买了一条狗,并“强迫”她承认这就是丢失的“爱因斯坦”。

李玩有过抗争,可她的执拗还是败给了家长的压制和强硬。最终,李玩也没有逃过和马思纯一样的人生,变成了听话、懂事、顺从的孩子。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7)

电影中还有一幕让人心痛的画面。有一次,李玩的父亲带她去参加饭局。在饭桌上,父亲的朋友让李玩吃狗肉,那一刻,李玩心如刀绞,她多希望父亲可以为她说句话。

可是当她和父亲的目光碰撞时,她看到了父亲的紧张。李玩默默地低下头,强笑着吃下了那块狗肉。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8)

为了顺从大人和讨好别人,李玩没有了说“不”的勇气。而大人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从来不会“讨好”孩子,却总是勉强孩子遵从自己的意愿。

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大人们的一句‘都是为你好’,堪称毒药。”最终孩子成长了,却丢了那个敢爱敢恨敢大声说“不”的自己。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9)

03

抑郁症,只是情绪低落?

前段时间,B站有一部访谈短片《灯火之下》火了。

短片中,纯子是一名高中生,她也没想过起初自己的那些不快乐会和抑郁症有关。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0)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学业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人际关系、家庭氛围不好等诸多原因,逐渐压垮了她,她的心理和身体开始产生了问题:会因为一件小事,持续心情不好一两周,会因为丢了一支笔大发脾气……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1)

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2)

后来,她开始每晚失眠,白天精神就不好,也听不了听课,上课就趴桌上但也睡不着。有时候可能就发着呆就哭了,然后一哭一两个小时,甚至过马路时,都不会下意识去躲车。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3)

她说,感觉整个人失去了活力,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也不愿意去做那些,曾经很想去做的事情,甚至连日常生活必需的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懒得做了。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4)

慢慢地,好像整个人已经没什么价值了,焦虑就出来了,脑子里开始想“活着太痛苦了”,就开始思考如何付出实践“放弃自己”。

但最令她痛心的是,周围人的漠视和无知。

当她求助老师:“我真的很难受,真的活不下去了。”却没有被理解,老师说:“小小年纪,有什么活不下去的,操场跑两圈就好了。”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5)

看到诊断结果的父母也不太理解纯子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为什么会有那些病态的想法;身边的同学则说纯子,“装病,博关注”、“想太多”、“矫情”。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6)

“他人即地狱”,这句话道出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生存困境。

无数个日夜的折磨,落在局外人眼里,不过是自导自演的闹剧;所有的求救声,都被淹没在不被理解的嘲笑声中和三言两语无关痛痒的宽慰声里,终有一天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抑郁症、父母、孩子,这三个关键词背后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讲是无法言说的伤痛和阴影。

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误解和忽视仍然存在。

作为尚未完成社会化的未成年人,青少年患者的症状和个人感受也最容易被忽视。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7)

家长们或许很难理解:小孩子懂什么抑郁症呢?

他们被长辈捧在手心,没有经济压力、无需面对社会的毒打,与其说是抑郁症,倒不如说是“心理脆弱”和“青春期叛逆”。

事实远非如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调查数据显示,9-18岁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4.81%左右。(注: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状意味着很多学生存在低自尊、负面情绪、无法感知到快乐等问题,而确诊抑郁症往往需要更加严格的医学诊断。但是这个数据已经表明: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到抑郁情绪的困扰。)

这个高检出比例背后,是一群有苦难言的孩子。

当他们试图诉说自己的苦难,为情绪寻找排解出口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你的生活已经够幸运了。”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8)

抑郁症是很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所有精神卫生疾患中有半数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未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

对于女孩而言,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比男孩更有可能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马思纯抑郁症新消息(马思纯自曝抑郁症细节)(19)

对于一些父母来讲,承认子女患有抑郁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会将孩子的个人品质和精神状况与抑郁症挂钩,或者先孩子一步崩溃:“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

因此很多年轻人即使确诊了抑郁症,也不敢轻易告诉父母。

自媒体「抑郁研究所」曾做过一份调查,根据318份病友的反馈,81.41%的子女不愿意和父母倾诉。

因为即便和父母说出实情,也得不到理解。

我们通过“抑郁”关键词筛选出相关评论,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抑郁症没有任何科学的认知。

“她不过是个孩子,有什么压力?得什么抑郁症什么病不病的,我看就是装的。”

“重抑郁五年了吧快,我妈最常说的一句话‘都是小时候太惯着你’……”

“我妈说我抑郁症完整读完大学考完研这么多年没出事(指杀人或者自杀)已经很不容易了,她特别不耐烦地直接怼一句:那你想咋办,让我把你送精神病院?”

一部分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的存在本身,也是造成和加重孩子抑郁的原因之一。

02

预防儿童抑郁,家长可以这样做

抑郁症在预防方面比治疗更为重要。

在预防抑郁症,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也应多注意心理治疗和预防。

(1)进行定期的家庭交流会,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

在家长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问题其实出现沟通上。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年龄还小,什么都不懂,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情绪方面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很失望。

曾经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在家庭教育中最看重亲子之间的交流,他定下了一条规矩:无论有多忙,每周星期一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父子三人在饭桌上闲聊,彼此在最温馨的状态下平等交流日常,互换心得。这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家庭聚餐,实际上是在给孩子提供一次诉说的机会,也在给父母提供一次发现问题,和帮助孩子的机会。

(2)运动

李玫瑾教授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

患抑郁症的很大原因是因为神经系统没有得到锻炼,小脑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抑郁症患者忽略了体力之苦。

人在运动的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所以任何孩子喜欢的运动,跑步,打球,瑜伽,散步,哪怕在小花园里晒太阳,看着脚边小狗跑来跑去,都会使人感到快乐,赶走抑郁。

(3)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积极融入集体,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交流,遇到事情多与家人、朋友倾诉,避免长期的不良情绪累计。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场冒险,父母是其中重要的倚靠。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有时候父母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对孩子来讲,是成长之路上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