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前 预 习
一、作品梗概
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突患猩红热,连日高烧,昏迷不醒。而醒来之后的她,眼睛失明,耳朵失聪,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从此坠入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痛苦的深渊。
在这之后,她却慢慢走出黑暗,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靠她自身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写下此文,文题所指便是莎莉文老师。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一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走出黑暗》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感慨kǎi:有所感触而慨叹。
绽zhàn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zhí: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惭愧cán kuì: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截jié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yì: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不求甚shèn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hùn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huǎng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二、主题概述
课文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后,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初识。
第二部分(6~8):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了许多单词。
第三部分(9~13):写莎莉文老师开启“我”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热爱。
四、鉴赏品读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③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充满了温暖的气息,预示着“我”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3.“在未受教育之前……‘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第④段中的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4.第⑨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体现出“我”的学习过程之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6.“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8.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