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康桥,可能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徐志摩笔下的康桥。请不要联想,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是在英国,而我去过的康桥是在中国,中国河南省卢氏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名叫康桥。那是在1944年的春夏之交。抗日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而日本鬼子仍然做困兽之斗。于当年4月18日在河南省中牟县强渡黄河,豫西已近全部失守,我家除父亲留守陕州(今天的三门峡),其余人全都加入到逃难的行列中。

卢氏县西接秦岭,东迎伏牛山,地处两大山系的中间地带,是一个地理环境多变的美丽小县城。康桥在县城的哪个方位我已经说不清了,只记得康桥村是在大山环抱,近有丘陵的一小块平地中。村子里大约有二三十户农家,村边有一条大河流过河床,约有20多米宽,河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河水并不深,只到我的膝盖。清澈见底,湍急的水流碰撞着水中的石头,翻起层层白雪一样的浪花,唱着歌儿流向远方。

卢氏最近的山洞在哪(追忆河南卢氏的康桥与溪盘)(1)

河的对岸有一片树林,离河岸不远还有几棵结满了果子的杏树。小弟们嘴馋总想摘几个吃,我也不例外,摘几颗青杏拿着咬一口,酸掉牙,赶忙吐出来,再掏一捧河水漱漱口。和我们一起逃难的还有二姨和三姨,是继母的二妹和三妹,七叔(父亲的七弟)等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二姨还怀着身孕,整天吃不下饭,光想吃酸的,这使我想到了青杏。一天下午,我和三姨约好了去摘杏,三姨那年只有18岁,比我大四岁,因为年岁相近。有了事儿,我总约我三姨,晚饭后,我和三姨向河边走去,当我俩走近河岸边时,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七叔,他却先我们一步来到河边,我并没有约他。他来干什么?我顿时明白,七叔正在追求三姨。弟弟追求兄长的小姨子看来也合情合理,由他去吧,我装作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要过河,我们为难了。这里虽然叫康桥,但河床上并没有桥。我可以淌着水过河,可三姨不好意思当着七叔的面脱掉鞋袜,我们只能沿着河水往上游走去,因为在一里多路的上游有一座桥,我和三姨慢慢的走着。心里都在抱怨七叔跑过来捣乱。

过桥后,我爬上杏树。摘了二十来个小青杏。想来足够二姨解馋了,我也准备返回,可眼前的大河又让我们犯难了。再折返回上游,过桥来回将近三里路太麻烦,眼前虽然没有桥,可河水浅浅,河床上原本就摆着许多大石头供人们过河。只是间距太远了,像七叔这样的大男人可以踩着石头过河儿,我和三姨想一步跨过就很难了。七叔又出主意了。让我站在两石之间。背着三姨从一块石头转到另一块石头。三姨还有点不好意思,却无可奈何地听七叔摆布,我立马脱了鞋袜让七叔拎着。卷起裤脚,我就下了河,站在两块大石头中间,让三姨从我的背上由这块儿石头转向另一块石头。开始还很顺利,过了一块儿又一块儿就要到岸边了,突然脚下一滑,我跌坐在河水里,背上的三姨尖叫了一声。正好落在靠岸边的大石头上,而我坐在河水中笑的整个人都瘫了,更糟糕的是,本来就憋着一泡尿,全都撒在了裤子里。这时七叔又发话了:“你都14岁了还背不动你三姨,白吃饭了”。我不理他,只顾想自己的事儿,我这么大的姑娘尿裤也太丢人了,等一会儿返回路过麦场的时候遇见农民叔叔,怎么说呢。又一想,反正我全身都湿透了,谁能看得出我尿了裤了?我也笑够了,慢慢的站起身来,真像是从水里捞起的水鸭子,这时我才发现脚下的石头,因为常年泡在水里长满了青苔,我不服气地朝着七叔喊,这能怨我吗?石头上都是青苔,踩上去就滑倒了,七叔无言以对。返回的路上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清风徐来,麦香扑鼻,好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两句诗来:“晚霞织天锦,夕阳招月明。”

卢氏最近的山洞在哪(追忆河南卢氏的康桥与溪盘)(2)

我们在康桥住了半个多月,又传来了战事吃紧的消息。日本鬼子就要进卢氏县城了,我们只能往更远的深山里边跑,下一个目的地——溪盘。出发的时刻到了,找来的骡马都是没有马鞍的,不知是谁想出的办法,用绳子把两件行李绑在一起,放在骡子背上,一边一个行李卷,人骑上去,坐在中间也很稳当。我的坐骑是一匹小毛驴,它背上驮的是一袋米和一袋儿面,加上我总重量不超过200斤。吃过早饭,我们全家离开了这个刚刚熟悉的地方,恋恋不舍地告别康桥,奔向溪盘。

卢氏的大山巍峨险峻,从康桥到溪盘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路上要走两天一夜。白天赶路还好,我骑在小毛驴儿上一摇一晃的。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层峦叠嶂,满目苍翠,一丛丛盛开的野花,盛放在路边的草丛中,开在陡峭的山崖上,这些都是我从未见过的,耳边还有动听的鸟鸣声,我兴奋极了,睁大了眼睛,唯恐漏掉一朵小花,一处美景。

中午时分,我们的骡马队进入了另一座大山,名叫十八盘,这座山路更险峻,一边是陡峭的悬崖,另一边是无底深渊,而且是180度大转弯的盘山道。实在走累了,大家停下来在一处较宽的路边休息。突然,大弟凌一鹏、二弟凌双璧两人共骑的一匹大白马嘶叫着,扬起了前蹄,然后又狠狠撅起屁股扬起后蹄。这时,本来就坐不稳的大弟一个跟头从马背上翻下去掉下了悬崖,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面面相歔,心里好像都在想着一句话:完了,这孩子肯定摔死了。正在大家不知所措之时,悬崖边传来了大弟的声音,快来拉我呀,快来拉我呀。等有人把大弟拉上来以后,我却好奇地伸出脖子在悬崖边看个究竟。原来在大弟掉下悬崖的地方,有一块突出的巨石嵌在石崖边,大约有两平米的平面,恰恰大弟就落在了这块巨石上,保住了他十岁的小命,真应了那句俗话,吉人天象。一场虚惊过后,我们又上路了,大约半天的时间,我们终于翻过了十八盘。

卢氏最近的山洞在哪(追忆河南卢氏的康桥与溪盘)(3)

天渐渐地黑了。可还是未到达目的地。我实在太困了。用一只手隔着米口袋,攥住一把米,另一只手隔着米口袋抓着一把面,就这样骑在毛驴背上,一摇一晃地睡着了,不知走了多少路,突然我被吼声惊醒,原来是牵驴的脚夫叔叔怕我从驴上掉下来叫醒了我,吓坏的我不知该说什么。

第二天下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溪盘。溪盘的地理环境与康桥大不一样,两座不算太高的土山形成了山沟,一条小溪顺着山谷流向山外,在山外小溪创造出了一片很好的水稻田,田里还有小鱼、青蛙、蝌蚪和泥鳅,极目远眺,丘陵环抱,密林巍峨。还竖立着许多高大的乔木,高有数丈,上面还有许多鸟窝,有一群不知名的大鸟栖息在鸟窝里。这些鸟飞起来的时候,成群结队,在稻田里觅食时,他们身上的羽毛全都是银白色的,而当他们在飞上天空时,或者排成行在稻田上盘旋时全都变成了粉红色。这是什么鸟呀?还会变颜色。我出于好奇。总是在观察他们,大鸟有着长长的喙短短的腿,面部有一块鲜红的皮肉,因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就叫她美丽鸟。

多少年以后,我在一枚邮票上发现了她的倩影,原来她就是国家一级保护禽类朱鹮,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禽。1981年,陕西洋县发现了七只野生的朱鹮,轰动了世界。当时我有一种莫名的荣幸感,因为我在30多年前就巧遇了他们的先辈。

卢氏最近的山洞在哪(追忆河南卢氏的康桥与溪盘)(4)

溪盘山清水秀,奇怪的是这里没有村庄。只是在山谷向阳的一面,有一座青砖灰瓦的院落,主人姓来,我们就在借住在他家院落中。我经常一个人爬到山顶上去玩,这里没有猛兽,满山遍野都是柞树林,柞树是落叶树种,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落下的柞树叶变成了厚厚的腐殖土,人踩上去仿佛是在海绵上走的感觉。有一天,我独自坐在柞树林的山坡上,环视着周围的野花小草,和他们默默对话。突然有一朵美丽而奇特的小花正在向我点头微笑,粉红色的花瓣成喇叭状,远远看去,花冠和花萼是分离的,花冠在花上方约五公分的地方空悬着。我走进去才发现有三根像丝线一样的细劲支撑着花冠,连着花萼,太奇妙了,它是什么花呀?为什么只有这一朵呢?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再见过她的丽影。

我们在溪盘住了将近一个月。日本鬼子逼近了。我们还要继续逃难,去往更远的逃难地西安。多少年以后。直到现在,我对这段逃难的经历也总是有些怀念,对我们住的那座院落和房子的来姓人家有一种说不挥之不去的好奇心。我不止一次细细地翻阅百家姓,却找不到来这个姓。这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明明有来姓人存在。而百家姓上却没有来姓,这究竟是为什么原因?我既好奇又较真。因为我联想到,武则天时期有一个酷吏名叫来俊臣,因为触犯刑法被满门抄斩,是不是可能有死里逃生者遁入深山老林繁衍。至今这只是我的猜想,因为我没有能力去深究,说真的很想求教一下钱文忠老师。

2021年,仲春

凌波 写于古都西安雪墨斋

(代母亲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