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1)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2)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福贵很惨,其实我对福贵这个角色又爱又恨,一方面我对他悲惨的命运感到同情,一方面又觉得他活该落得这个下场,他明明拥有着别人可能祈求一辈子都得不到的财富,但是他不思进取,年轻的时候又赌又嫖,输掉了自家的祖宅,气死了自己的父亲,造就了自己往后悲惨的一生。

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3)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富贵这个形象尽管苟活了一辈子,但仍然是有力量的。形象学者周国平曾说过一句话,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富贵苟活的力量,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理解的质朴和顽强。

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4)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福贵的妻子家珍,她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后来嫁给了福贵,但是因为福贵的不思进取,家珍最后也没落得个好下场,但是她对福贵始终都是不离不弃的,当福贵在赌场赌钱的时候,家珍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想把福贵带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又回到了家。后来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她也独自拉扯着一双儿女长大。

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5)

福贵自己也说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家珍对我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我在外面胡闹,她只是在心里打鼓,从不说我什么,和我娘一样。对于一个传统男性来说,好女人是和自己娘一样的角色。家珍用精神的坚强抵抗人生的苦难,给家人一个温馨的港湾。她看起来柔弱,面对艰难困苦却异常坚韧。没有依靠,自己就活成儿女的依靠,没有希望,自己就活成家人的希望。她总在关键时刻维护孩子,维护家庭的利益,永远会在第一时间把傻了吧唧的福贵骂醒。

活着余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大时代背景中用尽全力活着的人)(6)

家珍这一角色虽然是生在旧社会的一个传统女人,但随着时代巨变,传统女人的智慧和质朴顽强无疑是在家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她不止一次对富贵说过,我什么也不图,就想跟你安生过日子。过日子就是她唯一的诉求。在此之中,所有的奉献。家珍从来没跟富贵提过。家珍没有因为过惯了富农太太的日子就嫌弃富贵没本事。家珍身上所体现的所有特质,都是中国女性与生俱来的善良,持家的智慧,还有奉献的精神,所以她所代表的绝不是一个苦命的女人这么简单,因为承受也是承袭。小说活着,他照见的是生活本身,也是我们自己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而富贵面对生活的态度是隐忍的,是承受的,因为这样在过程中的失去和牺牲才是有价值的。也许,这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