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文艺复兴园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欧洲园林,没有之一。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园林诞生于一个美好的时代,经过1000多年中世纪的沉闷,人们终于通过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重新找回了人本身的价值。而园林作为人精神的外化,是最能够切身感觉这些变化的。
而今天我们的主角兰特庄园(Villa Lante)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文艺复兴后期诞生了三个集大成的园林作品,它们被称为“文艺复兴的三大园林”。它们分别是兰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埃斯特庄园。而它们背后的建造者就是手法主义风格的创始人维尼奥拉(Vignola)和他的徒弟利戈里奥(Pirro Ligorio),而他们的方式就是“用精确的方法再现古代建筑的辉煌”。
维尼奥拉(Vignola)
我们熟悉的《建筑五大柱式》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
同时这位建筑师也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风格传遍了整个西欧。
有了设计师,我们还得有几个多金的甲方爸爸,兰特庄园的建设历经了两任红衣主教,分别是甘巴拉(Gianfrancesco Gambara )和蒙塔尔托(Felice Peretti di Montalto),是不是看着这些名字就发懵,没关系,你只需要记住他们喜欢把家族的徽标放在园林中即可。
比如甘巴拉主教在意大利语的意思和小红虾相似,所以他就用小红虾作为了自己的标志。
甘巴拉(Gianfrancesco Gambara )
所以你在兰特庄园中能够看到各种龙虾的身影。甘巴拉对于宏伟宫殿的兴趣不大,更喜欢大自然,他认为花园代表了宁静的生活和遥远的希望。
那么就有人要问了,明明是兰特庄园,为啥是红衣主教建的呢?
这是因为在园林建成后,在1656年被兰特公爵买下,所以才有了兰特庄园之名,要知道此时园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说是庄园也不太准确,在很长时间里兰特庄园都只作为夏季的避暑别墅。
如果让我用一两句话形容兰特庄园,那应该是把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历史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试图重现昔日辉煌的景象。
下面就跟随我的视角来看看兰特庄园中那些精妙的设计吧。
如果你知道一点兰特庄园,你会了解它是典型的轴对称布局,四层台地,七个节点。
但其实在兰特庄园的周围有大片的森林,这些区域都是兰特庄园的一部分,而兰特庄园的游览顺序也不是从下往上的,而是通过森林小径走上山坡,从庄园的最上层往下游览。整条路线就是从自然风光到人工规则空间的过程。
但森林部分的入口和内部的喷泉建筑都在二战时损毁,现在只保留了森林入口附近的飞马喷泉。我们的旅程也就从这座喷泉开始。
前奏-飞马喷泉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庄园右手边的飞马喷泉,一匹健壮的飞马正在用蹄子敲打脚下的土地,旁边是四个丘比特,后侧的围墙上则有九位缪斯女神的半身像。
这座喷泉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希波克伦之春”的故事,传说飞马在春日中的一天来到缪斯女神所在的赫利孔山,并用马蹄敲打山体的地面形成涌泉,人们认为喝了这个涌泉的水会带来诗意的灵感,所以后世就把这种飞马喷泉当做艺术创造力的源泉。
对照神话故事在看这座雕塑,飞马身下的山坡就是赫利孔山。
在马蹄正下方的喷泉就是灵感之涌泉。
前奏-森林小径
在飞马喷泉的一侧就有上山的深林小径,这座森林公园里曾经有几座古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喷泉,代表了古代黄金时代的记忆。我能查到的资料的有三座喷泉。大概就是园中这几处:
一座叫做橡子喷泉,橡子是古希腊阿卡迪亚人的主食,而阿卡迪亚也是赫尔墨斯和潘神的故乡。
图片是示意图,橡子喷泉在欧洲庄园中比较普遍,在喷泉最顶端的喷口出是橡子的造型。
还有一座叫做酒神巴克斯喷泉,当时的人们认为葡萄酒会自由地在地下溪流中流淌。
图片为凡尔赛宫内的酒神喷泉
最后一座的主题是独角兽和龙的喷泉,这两种生物被古希腊人赋予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品质。
图片为哥本哈根市政厅门口的龙喷泉
但这三座喷泉因为战争而不复存在,我们也只能在文字中想象它们的样子了。森林小径多半是受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今天即便建筑和喷泉都没有了,你也能感受到森林的静谧。
我们来到树木繁茂的山坡上,在庄园顶端右侧有一扇小铁门,从这里可以进入花园的最高处,而我们的旅程才会正式开始。
第一章 洪水之泉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不只一次在作品中提到过上古时期洪水毁灭人类的场面。而我们的第一站就叫做洪水之泉,重现诗人笔下的恢弘场景。
这是一个凹形空间,中间有三个岩洞流出水落入一个苔藓池塘,而两侧是两个凉亭象征在洪水中保存人类火种的Mount Parnassus山峰,也因为凉亭中有纽斯女神的塑像而象征了水中仙女的圣所。
那有些人会说,就这三股小水流就想重现上古洪水?太可笑了吧。
别着急,这里是一个典型的水剧场,如果你想近距离观赏岩洞踏入了这篇凹形区域,两侧屋檐上暗藏的管道就开始朝中间喷水,模仿滔天的洪水,这也叫做Giochi D`aque,翻译过来大概是“水把戏”。但这个洪水剧场一般不开放,我只在纪录片《世界八十园林》中找到了样子。
两侧的凉亭中还有纽斯女神像和庄园的全景图。
第二章 海豚喷泉
通过洪水之泉我们就带来到了第二个节点——海豚喷泉。
这座八角喷泉雕刻有16只海豚,也隐喻了大洪水对世界的毁灭,仅有少数的物种延续下来。
到此兰特庄园的第一层台地结束,这一层空间并不大,主要是为园主打造一个在夏日躲避阳光,可以安静阅读和交谈的区域。
第三章 水的链条
接下来我们会走下一个斜坡台阶,空间通过两侧的绿篱再次收窄,你会不自觉的注意到台阶中央的链式跌水。
在16世纪的造园中,设计师非常懂得利用人对于未知的好奇来引导观者不停的移动,水流就是一个极好用的线索,人们会想知道水流向哪里了?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工作的?
这里的水链,隐喻了世界毁灭后,幸存的人们利用水成为福祉。园主甘巴拉的标志龙虾成为了水链的起始点,而水链中的每一处弯曲的节点都是虾爪的形状。
在这里水链的尽头指向了远处的风景,但这里由于树木的遮挡还无法看清,在视线上吸引着大家向前游览。
第四章 巨人之泉
虾链的末端是一个朝向两侧的楼梯,水流顺着楼梯两侧的栏杆和中央的雕塑跌级而下。而楼梯的另一面就是我们旅行的第四个节点,巨人之泉。
两个巨大的半裸巨人卧躺在两侧,中央还是龙虾造型的三级喷泉。
这种半裸斜倚的男性代表了河神,在这里具体指的是意大利中部最重要的两支径流台伯河(Tiber)和阿诺河(Arno)。
水给土地带来生机,隐喻了人类社会通过利用水再次生机盎然。
多说一句,这两个巨人也可以看做是罗马教皇和美第奇家族的友谊,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会在法尔尼斯庄园的文章中再细聊。
当我们转过身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型长桌矗立在树林之间。
第五章 红衣主教之桌
这座石桌有50英尺长,可以满足百余人同时就餐。
最有特色的应属石桌中央的水渠了,这也是模仿了古罗马人把食物放置在水中的就餐体验。清凉的水可以冰镇食物和酒水,还能够在炎炎夏日调节局部的湿度和温度。
不仅如此,如果你往桌子下方看,下面也有水渠,可以想见教会成员聚餐时既可以把手浸入清洁的水中,还能洗脚,真实绝妙的设计。
两侧通过规整修剪的绿篱强化中央就餐时的仪式感。到此第二层台地结束。
第六章 灯的喷泉
空间通过一个圆形的喷泉划分成了三条道路,中央的道路可以直插进喷泉的内部。
这座喷泉的每一个喷头都模仿了古罗马的油灯造型,可以想象如果喷泉发光的话就像是丛丛的火焰。
灯喷泉所在的第三层台地是一个过渡空间,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俯瞰整个花园的核心区域。
第七章 人类思想的胜利
终于来到了花园的第七个节点,也是整座花园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自然已被人类完全驯服了,无论是水还是植物都极为规整,16个大小相等的方块整齐地排列在空间之中。
这种规则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秩序和理性。
中央的四格和圆形喷泉组成了第四层台地的核心景观。中央有四个摩尔人的雕塑共同举起了一个红衣主教蒙塔尔托的标志“小山和星星”,值得注意的是这座雕塑并不是铜雕,而是一种叫做佩佩里诺(peperino)的火山石。
四个矮人在四周的方格池中,也是水机关,可以朝人喷水。
这里的水池也有隐喻,它代表了古罗马时期的海战剧场(naumachia)
最早的海战剧场是由凯撒在台伯河附近建设的,后来就变为了古罗马大城市的一种标配剧场出现了。
而现在摩尔人雕塑的地方在起初是一个古罗马城市中的圆锥喷泉(meta sudans),是古罗马城市的标志物,建设在竞技场附近。
到此第四层台地结束,兰特庄园的旅程也到此结束了。
总体来看兰特庄园,它拥有四层台地和七个节点,这些内容全部通过轴线从上向下贯穿。空间的布局非常规整。而且难得一见的是兰特庄园的建筑并不是空间的重点,而只是放在了第三台地与第四台地的斜坡的两侧,这在整个意大利园林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侧面的两栋建筑是两位主教时隔30年建设的,但都服从了整体的景观空间,建筑给景观让位这在意大利园林中独一无二。
如果非要给个解释,那大概是这里只是夏季避暑的临时居所,甘巴拉主教更喜欢舒适的户外环境吧。
对于我个人来说,兰特庄园最有意思的就是利用喷泉和水景来试图还原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历史,这些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看来无限美好的时代。
其实兰特庄园中可以说的点远不只文章提到的这些,从绘画艺术来看,兰特庄园的绘画风格模仿了当时流行的的拉斐尔风格,华丽却不张扬。
而兰特庄园中的四座喷泉有人说代表了空气、火、水、土四种元素。摩尔人的喷泉代表空气、灯的喷泉代表火、海豚喷泉代表水而巨人喷泉代表土地。
无论怎样兰特庄园都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园林的代表之作,大家看完觉得怎么样呢?这些16世纪设计师的智慧和今天的人比又如何呢?留言和我讨论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园林的人,更多园林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们下期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