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国人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有多么的渺小。国人对祖国的丰功伟业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归属感也越来越强,慢慢有了中国红的信仰。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

书写新中国的传奇故事,《觉醒年代》“复活”革命先驱。

新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传奇故事,形形色色的英雄事迹,壮志凌云的英雄人物,数不清,道不完。他们化作文化符号,书写传奇,教科书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却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理想。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北大青年才俊的五四爱国运动,高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这一桩桩,一件件,这是一辈人肝脑涂地付出的多少心血。年少时,从教科书上了解他们,更多的是感动;长大后,随着自己认知的提升和环境的熏陶,知道的越多,就越是知道了祖国的伟大,先辈们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平安。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2)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是建党100周年的庆党献礼片,我必须要吹爆,别的暂且不提,我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鲜活”了起来。你仿佛是在隔着时空与他们交谈,他们不再是历史课本是死气沉沉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在祖国危难之际想着救图存亡而热血沸腾的青年俊杰。他们有着和你一般的年纪,你们之间不存在鸿沟,都是蓬勃有朝气的青年。

建党100周年献礼,《觉醒年代》有哪些细节处理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也更好的起到了宣传党史这样一个作用。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片,起到了很多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了建党史上的艰难历程,如今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剧中的演员阵容也很强大,老戏骨的演技为该剧还原了不少的革命先辈坚毅的革命信念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本身是做党史研究出生的,毋庸置疑,他对于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可谓非常熟悉。虽然不能百分百还原当时情景,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却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电视剧本来就是来自现实的启发而处理的一种艺术化作品,自然不可能追求百分之百之间还原。

01.延年与乔年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3)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4)

譬如剧照中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从容赴死的场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虽然延年乔年脸上污迹斑斑,但依旧还是不乏“精致”,而这种“精致”,是为了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者,从来都是“不干净”的。一个在监狱里严刑拷打和关押多年的人衣服是布条,头发是枯草,整个人除了坚毅的眼神之外,别的地方无从下眼。

陈氏兄弟二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们心系天下,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亲陈独秀是党的创建者之一,功勋卓著;两个儿子,一个曾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另一个则任中央委员。父子三人,演绎着不同于历史的悲壮曲折!

02.鲁迅与《狂人日记》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5)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电视剧,其实上述那些艺术化处理都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能够引起国人的爱国思潮,让国人产生共鸣,在不严重违背历史原则上,《觉醒年代》称得上是一部好剧。其中有一个片段我的记忆尤为深刻:鲁迅先生写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一情节看得我热血沸腾,心情是起伏不定,就像大海里的浪潮,翻过来覆过去。万千思绪刹那间集于一身,思潮涌流。

另一个镜头,则是人血馒头。在镜头中,几个老妈妈们提着篮子,拿着馒头,争抢着给军官付钱去蘸人血……这无疑是致敬鲁迅的小说《药》。那一声声,“蘸血要趁热”的叫喊声,让小兵心头绞痛——他们才是真正的吃人血馒头的人。人民群众被封建愚昧的思想谋害,造成“人吃人”的丑恶。在鲁迅先生锋利的笔刀下,尤为刺眼。

鲁迅先生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近是近在我们从小熟知他,名言、课本、读物,何处不见他的踪迹。远就远在只知其名不知其志,他与我们隔着一个时空,只知鲁迅先生的伟大不能感同身受当时先生的处境和心情。《觉醒年代》中鲁迅先生的饰演者曹磊还原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就是那样一个人,先生是外表冷峻内心很热。他个性刚毅,爱憎分明。他幽默风趣,总是为他人找想,不管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忧国忧民富有名族气节。

03.蔡元培三顾茅庐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6)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7)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三顾茅庐,蔡校长对贤才饥渴。为了改革北京大学的迂腐学风和校风,蔡校长三顾茅庐去请仲甫先生。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蔡校长有时候去的很早,仲甫先生还在睡觉,他就一个人搬着板凳在门口等候,下雪天也依旧如此……

终于,仲甫先生被蔡校长的诚恳之举所打动,答应先试干三个月。仲甫先生入驻北大后,在蔡校长的支持下,他开始对北大文科大刀阔斧的改革,联络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优秀老师。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一大批文化者入驻北大任教,增强了师资力量和新文化阵营。

04.郭心刚一夜白头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8)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9)

在剧中,还有一个学生值得关注,那就是一夜白头的郭心刚。郭兴刚在听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他一夜未归,独自坐在河边,面容憔悴。当他的女朋友白兰和同学邓中夏找到他时发现,原本英俊帅气的郭心刚,竟然一夜白了头。

郭心刚在参加五四运动时栽倒吐血。想到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告诫他一定要光复河山。想到这里,郭心刚心力憔悴,再也支撑不住,一口鲜血长喷而出,倒地不起,从此与恋人白兰天人永别!

在历史上,郭心刚也有历史原型的,名叫郭钦光。在一次学生运动中,郭钦光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处,郭钦光竟当场吐血,落下病根。后来郭钦光因病去世。在剧中,仲甫先生听闻郭心刚去世,当即亲笔写下一副挽联:“君去矣,甘将热血红青岛;我来也,不许狂奴撼泰山。”表示对对革命战友郭心刚的惋惜。

05.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0)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1)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身。——《觉醒年代》宣誓词

天是阴沉的,黑云压城,冷风呼啸;地是辽阔的,白雪茫茫,枯草丛生;天地相接处,一辆小小的马车踽踽独行。两个大男人同时举起右拳,四目相对,饱含热泪,宣誓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扮演者于和伟和张桐,再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幕,顿时击中观众泪腺。两位演员热泪盈眶,如若他们饰演的两位革命先辈能看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模样,定然也会留下热泪。两位革命先辈壮志凌云的背影,令人动容。

“末代狂儒”辜鸿铭难道真的只是“保皇派”,“守旧派”这么简单?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2)

除了以上一些关注点之外,辜鸿铭教授也是《觉醒年代》的亮点之一。“末代狂儒”辜鸿铭,有过这样一句话:

诸位也许笑我痴心于清室,准确来讲,我并非忠于王室,而是忠于中国的政教,忠于中国的文明,我留着辫子,这是一个标记,我是要告诉世人,我是老大中华未了的一个代表。——辜鸿铭

在电视剧中,辜教授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一般他出现的时候,都是和“封建固守”、“保皇派”等这样一些词联系到一起,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从上述引用中可以得知,辜鸿铭教授是出于对中国文明的维护与强调,只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却有些“不合时宜”。

辜鸿铭教授一生号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晚期时期,论及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没有几个人会比辜鸿铭更深刻。辜教授的悲剧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国外度过的,但他一辈子只想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看到了西方文明的问题和中国文明的优长,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却将他视作哗众取宠的小丑。辜鸿铭的言论被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不断批判。但是在今天,我们却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辜鸿铭教授反复说过的:

如果有一天,中国可以拥有与西方同样的物质生活与科技水平,我们要拿什么证明中国文明是更优秀的文明?——辜鸿铭

当时为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涌起,提倡白话文在那个时代成为了主旋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样做的确有着积极作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新思潮的传播与普及。更有过激者提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弊在于,由此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丢失,白话文失去了语言文字原有的艺术性,缺乏了美感,致使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古籍都需要翻译。这样一看,是不是就理解了辜教授炙热于中华文化的原因。

这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3)

在电视剧开篇第一集,就表现了陈仲甫先生因“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这样的陈词而受到启发,这为《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埋下了种子。他还偷食了留日中国留学生的午餐,又遭到其他学生的误解而遭到围攻,原来历史书上那个不苟言笑的陈独秀照片背后,还有这样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啊。翻阅史料一看,原来当时的仲甫先生真的的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后来仲甫先生不计前嫌帮助了这名学生,由此可见仲甫先生宽广的胸襟。

整部剧都是围绕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展开描写的,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伊始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电视剧通过剧情的铺垫,拉进了领袖与我们普通庶民的距离,通过仲甫先生的两个儿子延年与乔年,塑造了一个不善言辞的陈独秀,于是我们普通人与先驱的距离好像更近了一步。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相爱相杀,让人看了五味杂陈。

有人说,于和伟把陈独秀给演活了。作为一个演技派,于和伟塑造的人物设计感非常强,从角色的肢体运动、生活细节到语言节奏都能感受到演员的创造能力,但在运用理性塑造人物的同时,他并没有失去感性的情感表达能力,而是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层次分明地传递出来。

他的思想,他的抱负,他对革命的热忱,他对国家的热爱。用细节来铺垫、用情感来带动,于和伟将陈独秀的宏大誓言和普通人的真实情感紧紧相连,观众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历史上的陈独秀,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者,更是当时全国年轻人的偶像,是他们最敬爱的仲甫先生。

以青春之李大钊,对话青春之众人,铁肩担道义,树立新标杆。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4)

百年历史,沧海一粟;百年先烈,英魂永驻。初出茅庐的李大钊与陈独秀不同,他不是社会名流,没有振臂一呼的人脉。他也不像胡适,有着高学历和有名望的导师。甚至,在同期友人都成为大学教授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图书馆主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守常先生备受鼓舞,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欢呼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剧中,张桐扮演的李大钊仗义疏财、铁骨铮铮,稳重与激情融于一身,做事时稳重细致,演讲时激情澎湃,我们可以感受到百年前李大钊的雄心壮志,青年热血。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剧中,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李大钊都会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各位国人同胞一起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看完《觉醒年代》后,很难不被李大钊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尤其是他每一次演讲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

历史不应该只有宏大叙事,也应该有儿女情长,守常先生诠释十全十美的爱情故事。剧中守常先生喊自己的妻子姐,妻子赵纫兰则喊他憨坨,一个是能写出激发全国青年志气的知名先进人士,一个是除了自己丈夫的名字大字不识一个的乡村妇女。新旧思想交融的时代,很多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青年,回国后不是抛妻另娶,就是在国外直接找了新人,但是守常先生不但没有,还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最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青年的觉醒:舍小我为大我,以青春热血铸就青春中国!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5)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青春》

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郭心刚、邓中夏、罗家伦,许德珩等青年俊杰,在剧中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正值青春的岁月,将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年毛主席笔耕不辍,积极大量评写《湘江评论》支援北京学生;青年周总理与他的夫人邓颖超等其他青年才俊创办革命团体觉悟社,推动五四运动发展;蔡和森组织在京的湖南学生投入运动,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邓中夏:参与火烧赵家楼行动,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走向街头,扛起中华民族崛起与兴盛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五四精神从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痛的奋斗中走来,开拓进取、闯关夺隘,青春,在新时代闪耀更加夺目的光彩。

在民族危难之际,这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6)

《觉醒年代》为我们塑造了新文化运动与建党初期革命与文化先驱的群像。这部剧中出现的人物、事迹以及大段台词,不少都可以全文背诵、有些则是出自《毛泽东选集》,将这些素材直接引用,都是一些漂亮的写作参考对象。就好比这些台词:

“革命者,岂可自绝于革命。”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你们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的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

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在以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当中,文艺工们更热衷于1921年乃至1937年之后的故事。毕竟里面可以穿插大量的战争题材以及我们熟悉的革命元勋,更容易吸引观众。但这也造成了辛亥革命到建党元年之间的历史空白,而《觉醒年代》正好巧妙的弥补了这片空白。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7)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8)

相比后来连绵十载是战乱,当时的中国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新青年》的出现,则如同深谭下掉落的一颗石子,体积虽小,但却可以泛起一片涟漪。守常先生更是心思敏捷,率先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会对中国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他预言到:“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是的,守常先生,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

带你几分钟看懂一部剧(重温盛剧觉醒年代)(19)

“这个觉醒,说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人的觉醒,更警醒我们这一代人要从思想上觉醒,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正如仲甫先生所说,全国人民的思想应该有所改观,有所撼动。我们读书,不是要读死书,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思想。心中要有理想、眼界要有远见,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需要革新、需要觉醒。一个民族思想的懈怠,将是最可怕的,只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强健的体魄,才能捍卫我们的国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