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谱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自1965年8月首演以来,激励鼓舞了几代人。

首演55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结合新时代特点复排这部经典,打造了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并将于10月15日在上音歌剧院首演,同时演出还将走进长三角、重走长征路,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鲜活生动的教材,这也是“上音献礼建党百年系列重大活动”之一。

教学歌曲长征组歌(从名师到学子上音)(1)

《长征组歌》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高度融合各类音乐体裁、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之作。

从体裁上看,它融合了民歌、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戏曲以及民族器乐;从曲调上看,它分别选用了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河北、陕北、山西、湖南等不同地方的民族民间曲调;而在乐队编配方面,则将西洋乐队与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以及板胡、二胡、琵琶、竹笛、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融合起来,是一部真正的音乐史诗。

据悉,新时代版一方面保持了作品原有的经典风貌,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做出了调整与创新。

比如,新开场词、朗诵词都根据时代发展做了重新写作、增加了序幕、表演风格也更加贴近新时代特点,此外,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多媒体制作也有诸多创新。

演出阵容也堪称名师荟萃、新秀云集。

教学歌曲长征组歌(从名师到学子上音)(2)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担任总策划,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并登台献唱。

演出由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登台,集结了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唢呐演奏家刘英;歌唱家方琼、黄英、李秀英、陈剑波、董明霞;民乐演奏家霍永刚、陈春园、唐俊乔;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杨茹文、罗天琪以及青年教师汤晓风、舒银、陈家坡、陆轶文、刘雯雯等。

舞台上,还将出现不少已经初露锋芒的年轻面孔——王艺菲、方书剑、刘丹娜、刘辰旭、张功浩、罗森、胡斯豪、郭莹、彭楒然、蔡程昱、戴宸等年轻上音学子,将为演出注入青春力量。

教学歌曲长征组歌(从名师到学子上音)(3)

《长征组歌》是“革命音乐史诗,民间音乐画卷”,创作者们曾经说过,“走到哪儿说哪儿的话,一听就知道这是到贵州了,到云南了,到陕北了……音乐也得走到哪儿还原当地的感受”。比如《告别》吸取了江西赣南采茶戏音调;《四渡赤水出奇兵》为了表现红军过横断山脉而使用云南花灯调;《飞渡大渡河》选用四川川江船夫号子;《到吴起镇》选用陕北民歌等等。

为此,《长征组歌》巡演版将以迎接建党百年为时间轴,走进长三角,并“重走长征路”,在长征沿线巡演,走进校园、社区,走进历史现场,感受长征阔大的历史场景和先辈们坚定的理念信仰,传承和宣传伟大长征精神。

在红军长征八十多年之后,新一代上音人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革命先辈们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