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中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要想成为公务员,难度非常大,限制条件也多。除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其工资待遇相比公务员来讲并不差什么,职称晋升机会也相对较容易,尤其是45岁以后的工作人员,转不转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于管理类或者普通事业单位人员来讲,公务员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事业人员转公务员,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

1、招考:没有服务期或者服务期已满的事业人员,可以参加公务员招考,通过考试转换身份和编制,成为使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服务期未满的事业人员,一般是不允许参加招考的,单位不会同意出具报考证明。即使想辞职后参加招考,也有“从事业单位辞职后,5年内不允许参加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招考”的规定。

事业编制人员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中的事业编制人员)(1)

资料配图:公务员考试

2、提拔任用:事业单位中的优秀人才,在经过组织考察任命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满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可以调任到公务员或者参公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也可以再一次提拔到公务员或者参公单位任职。

3、遴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参加公务员或者参公单位组织的遴选,通过考核后成为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

4、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行政类职能划转到机关承担。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一部分人员可以随职能划转到行政机关,经过培训、考试后成为公务员。

事业编制人员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中的事业编制人员)(2)

报名现场的‘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公示牌。 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内人头攒动、格外火爆

事业单位改革,将行政类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再也没有了参公的依据,将全面取消参公属性,已经取得参公的人员可以保留身份和待遇,省考、军转、群团等六类人员也可以在公务员单位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单位已经不参公,人员身份怎么保留,能保留多久?行政编制都十分紧缺,六类人员自由流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政执法综合改革之后,行政执法类职能依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同样也不能保留参公属性。事业单位人员想要过渡为公务员或者参公身份,只能是越来越困难。事业单位整合,管理岗位和领导职数也越来越少,事业人员晋升的机会也越来越有限。今年的国考,职位比往年减少了近一半,公务员和事业岗位的吸引力,慢慢也不像过去那样吃香。

事业编制人员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中的事业编制人员)(3)

"金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