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

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给大家分享了不少美育纪录片,比如《这部宝藏片里面既有大语文又有美育,我一口气看完12集》;

还有我发现的一些实用的美育app:《这些“国家宝藏”级别的APP,“美育 大语文”双管齐下!》;

所以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吧?米粒妈现在像重视大语文一样的重视美育。这还不是因为美育进中考嘛,具体政策戳这篇:《重磅改革?真有科目被踢出中考了,但也有科目比重大幅增加!》。

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掌握一些艺术史,是我一直以来对米粒的期望。但是奈何,米粒对战争史还挺感兴趣,但艺术史就……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2)

说到这,我又要实名羡慕朋友圈里的一个妈妈了。

她大学在法国读艺术专业。从小带娃四处去看艺术展、画展,就连出去旅游,都会把当地的艺术展刷一遍。

记得在疫情之前,她带娃在欧洲闲逛了一个月,专门刷各种艺术展。

但是这一点显然不是对每个娃都适用,对于米粒这一型的,就得首先找到能按住他看下去的内容把他吸引住,再谈艺术修养的提高什么的了。

经过我的不断探索,被我发现了一部沙雕搞笑又接地气的上头艺术纪录片,看的过程中我连连报销,里面的梗层出不穷,脑洞大开,简直是宝藏!

这部片是《奇趣美术馆》,用接地气的方法去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渊源。相信我,你绝对会上头!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3)

现在出了两季,每三集介绍一幅名画。画中的人物全都是真人出演,各种法式吐槽加沙雕剧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部片每一集只有2分钟,连泡面番都算不上,因为泡面还没泡熟就进入下一集了。这个长度,再坐不住的孩子都能接受了!

米粒妈这就给你们好好安利一下这部片!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4)

沙雕的画作背景剧情

在孩子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肯定会有这种情况:翻开艺术作品选集,然后翻来翻去,嗯,画得挺好看,然后,没有然后了……

孩子们苍白的艺术史知识积累,让他们在高深莫测的艺术作品面前高山仰止,用现在流行的废话文学来说就是:“看君一幅画,如同看君一幅画。”

这部《奇趣美术馆》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一集一上来,讲的是格兰特·伍德的作品《美国式哥特》。

画上的女人一直在吐槽:“我真是受够你了,一天天板着个脸。”

旁边的男人说:“你不是也一样?”

女人说:“我可不是!我这是坚韧的表情,不像你!我的嘴是平的,你的嘴是往下耷拉的。”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5)

看到这米粒妈差点笑喷了。然后接着,两个人就在吐槽中解释为什么我们非得是这幅哭丧脸,因为“我们代表的是1930年的农民,那会儿有经济危机,我们生活得很艰难!”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6)

这一句话就带出了作品的背景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尽管后面女人还在吐槽说:“尽管生活再艰难,我们也不应该一直板着脸呀,我怎么就不能开心了?”

然后,这一集在俩人的吐槽中,就结束了。

至此,观众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激起了:“我倒想看看,怎么个板着脸,怎么个坚韧的表情、哭丧的表情。”

然后原画出现了: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7)

哈哈哈,果然神还原,而且看过这个吐槽剧情之后,估计这幅画一辈子都忘不掉了。

感觉后面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是这种风格,就是画作中的人物对作者十分不满,各种牢骚、各种吐槽。

因为是一部法国片,所以人物对话都是法语。真是让米粒妈感受到浓浓的法式浪漫。而且,不愧是爱闹罢工的国家拍的片,感觉每个人物都不满自己的差事,也是很法国特色了。

就连《镶木地板刨工》这一集中,画里面的三个刨地板的工人一直对工时吐槽,然后其中一个工人对另一个说:“那你倒是去抗议啊,别忘了,这可是法国!”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8)

《方块A的作弊者》这集,画里的几个人一直在打牌,然后那个把方块A藏在背后准备出千的人动作特别明显,其他人早就识破了,但还是要为了摆好画的造型装下去。

然后就这样在戳穿和继续装作不知道当中循环往复……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9)

在《我们共视的难题》这一集,画作是以废除种族歧视为主题的。画的内容是联邦军人护送第一个在白人学校上学的黑人小女孩去上学的场景。

这几个联邦军人一直在吐槽:“诺曼·洛克威这个混蛋连脸都没给咱们画,就能露个身子,每天护送你,出风头的也只是你而已!”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0)

小女孩就得不停地稳住他们:“你们不能这么想,我们在路易桑那州,还在实行人种隔离。我只是个象征而已,你们才是时代的英雄,你们知道吗?这一时刻让整个世界发生了改变!总统还把咱们这幅画挂在了白宫!”

几个军人听了又想开了,继续护送女孩上学。

护送途中,他们还嘲笑女孩是不是数学测验没复习……

看似搞笑的对话中,其实每句都是艺术史的知识点。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1)

来自画作的在线吐槽

《蒙娜丽莎》这一集巨搞笑。

在卢浮宫每天微笑营业的蒙娜丽莎忍无可忍了,她觉得自己跟迪士尼公仔没什么两样,每天又没人聊天,她给管理员投诉,说要去《最后的晚餐》里,反正都是达芬奇的画,还可以14个人一起吃饭聊天。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2)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想法被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最后的晚餐》在米兰,而你在巴黎。”

蒙娜丽莎说:“那我要罢工!这可是在法国!”

然后管理员就在电话里说:“听说《达芬奇密码》要拍第二部了,到时候汤姆·汉克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会参演,你做好准备了吗?”

蒙娜丽莎立马来精神了,也不要求换画了……

这里面的蒙娜丽莎显然是闲到长毛,还超级喜欢帅哥。在第二集中,她竟然掏出一部手机,开始在社交软件上划帅哥……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3)

划到拿破仑,对方说:“我喜欢打胜仗和建立共和国,要与我一起作战吗?”

蒙娜丽莎说只是想周末出去散散心。

拿破仑说:“哦,那咱俩不合适,拜拜”。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4)

这剧情,我直呼好家伙!

在《德加和伊瓦李斯特·德瓦莱何纳》这集中,好基友德加和伊瓦李斯特·德瓦莱何纳开始在线互怼。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5)

原因是,伊瓦李斯特·德瓦莱何纳觉得是因为自己名字太长,导致自己没能卖出更多画作。而德加就因为自己是画的作者,所以故意把自己简短的名字与他的长名放一起,导致大家更能记住德加。

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情人3》,里面是一个女人和她的情人,而这个男人只有一颗头。所以这个男人一直在吐槽,为什么自己只被画了一颗头,这会让大家觉得自己无能,而且哪也不能去。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6)

然后女主就一直嘲笑他只有一颗头这件事。

男人还吐槽画家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脱离群众,荒诞怪异……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7)

画中人的吐槽角度非常刁钻,让你一不小心就笑到喷饭。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8)

一句话速成的艺术流派知识点

别看这部小短番中全是法式脑洞在线吐槽,但是里面丰富的知识点一点没落下。

比如《哈勒昆和皮埃罗》这幅画,是19世纪有名的法国艺术商人和收藏家保罗·纪尧姆委托德兰创作的,内容是以即兴剧里的小丑为主题。

30年前此片颠覆了我的三观(这部让大人孩子都上头的好片)(19)

画中的两个人物对话是这样的:

“你闻到什么味道了吗?”

“那是我没洗澡的味道。”

“你疯了吗?你为什么不洗澡?”

“这是现在的潮流,因为我是野兽派,闻起来就很野兽。”

“野兽派和气味无关,是在色彩上做文章,是用鲜艳分明的颜色作画,而颜色之间也没有交错渐变,这才是野兽派。”

就这样,在两个人物的沙雕对话中,已经把野兽派这个绘画流派的知识点讲出来了。

再比如《枪击玛丽莲·梦露》这一集,用四联画中的四个玛丽莲·梦露进行一项抢答游戏为剧情。

几个人抢着回答关于画作流派的问题,全都没答对。最后,在给出关于波普艺术流派的正确答案时,电视剧说出了作者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四联画波普艺术。

怎么样?光是看我的介绍就很上头对不对?这部沙雕又搞笑的艺术知识纪录片真的让米粒妈眼前一亮。

它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而是融入到了最接地气的层面来揭开其中主人公的故事。

而且这种剧情化的演绎方式真是太适合大人孩子一起看了,因为源源不断的梗,能让大人发现大人的笑点,孩子发现孩子的笑点。

所以,赶紧入坑别犹豫,来个沉浸式看展,还能笑掉下巴。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

不知道怎么成为科学又靠谱的好爸妈?不如来看看米粒妈好文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