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步诗作者背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步诗作者背景(七步诗原作)

七步诗作者背景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人(安徽亳州),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有才华,早年深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世子。

后因各种原因,同母哥曹丕继位,一生备受猜忌,郁郁而终,其诗歌多为五言句,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词采华茂。

相传这首七步诗是在曹丕即位后,因嫉恨曹植的才华,刻意为难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歌,来形容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当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将其处死。

谁知这根本就难不倒才华横溢的曹

植,曹植想起过往种种,以及现在被兄长所逼迫……怀着悲愤,感慨的心情……

在七步之内真的就作岀此诗,曹丕听后面生愧色,诗名也就由此而来。

诗用豆萁和豆比喻当时情形,用语巧妙,比喻贴切,通俗易懂,含义深长……

虽然我们都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可又有谁会想象过“豆”的激愤,想象过“同根相煎”的惨痛呢?

是啊!兄弟如手足,本不该相恨、相侵、相残,应该敬爱、恭让,怎能为了些许利益,做此伤害骨肉情义之事。

1941年1月17日,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为了谴责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在当时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题词: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虽然曹植一生受迫害,郁郁而终,但是个人还是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和处惊不变的胆识。

最后借古诗对那些走在人民和祖国对立面的人,或正想走入与人民和祖国为对立面的人,说一句:

大家都是炎黄子孙,相煎何太急,别为了些许蝇头小利而背宗忘祖,是没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