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真实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曹植七步成诗真实故事(他生于三国时期)

曹植七步成诗真实故事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①漉:过滤;

②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③釜:锅。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文豪家庭。什么是文豪家庭啊?就是在一个家庭里出了好几个大文学家。最有名的文豪家庭就是“三苏”和“三曹”,“三苏”是宋朝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三曹”是东汉末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创造者,据说他有二十五个儿子,但这些儿子里最有文采的有两个,就是曹丕和曹植。曹丕从小文武双全,八岁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并开始写文章了,他的武艺也很出众,骑马、射箭、击剑都非常棒;曹植呢,也非常聪明、有才气,而且他的文采比曹丕还要好。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创造者

有一年曹操在邺城建造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铜雀台,建成之后就召集了一批有才学的文人登上铜雀台来写文章,曹植也是其中的一个。可是这么多的文学家,当大家都在思考怎么写的时候,只有曹植拿起笔,几乎没有思索,就很快写完了,第一个交卷。后来,曹植写的这篇《铜雀台赋》因为词句优美,成为传世的经典文章。

这两个儿子都很出色,曹操就一直在考虑,究竟让他们俩谁来继承自己的王位呢?因为曹操更加欣赏曹植的文采,所以好几次都想把自己的王位传给曹植。可是曹植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喝酒,好几次他都因为喝酒喝醉险些耽误国家大事,最后经过再三考虑,曹操还是决定死后将王位传给曹丕。

虽然曹丕登上了王位,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很有才华,父亲生前也对他喜爱有加,生怕曹植以后会和自己抢夺王位,就千方百计地想找个机会处死他。

铜雀台

这一天,曹丕听说曹植喝了酒,还把自己派去的使者给关押了起来,就想借着这件事说曹植要造反,争夺自己的王位,把他处死。可是又怕因为这样杀了曹植,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对,便把曹植押到大殿上。

曹丕说:“我和你虽然是亲兄弟,可是也是君臣,你怎么可以私自关押我的使者呢?你这可是违反法令的!”

曹植听了,连连叩头,说是因为自己喝醉了酒,请求哥哥能够宽恕。

曹丕一看,这样根本没有理由处死曹植,便又想出一招。

曹丕接着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常常夸奖你,说你文采出众,出口成章,可是我怀疑你那些文章都是请别人替你事先写好的。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你在这大殿上走七步,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你作得出来,我就免你一死;如果你作不出来,就说明你在欺骗父亲和我,就该处死。”

七步成诗并非不可能

一听要作诗,曹植一点儿也不害怕,仰起头说:“请出题吧!”

“我们俩是兄弟,你就用兄弟为主题作一首诗吧,但是诗句中绝对不能出现‘兄弟’这两个字。”曹丕得意扬扬地说道,心想这回曹植必死无疑了。

曹植略加思考,就开始在大殿上走一步念一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说锅里煮着豆子,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来,然后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面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对着豆茎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怎么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己现在就好像是锅里的豆子,而哥哥曹植就是在锅下面燃烧的豆茎,对自己苦苦相逼。只走了六步,这首诗就作成了。曹丕和满朝的大臣都惊叹曹植是个奇才,曹植也因此被赦免,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因为是七步之内作出来的诗,所以这首诗也被后人称为《七步诗》。这首诗比较长,后人还改编出了一个短小的、朗朗上口的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此成为千古名句,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手足情深、亲人间相互残杀的做法。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 作者:安宝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