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建设、技术的创新创造,离不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离不开那些在一线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奋斗身影。

近期,成都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命名2022年“成都工匠”的决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655名“成都工匠”。其中成都东部新区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林辉、任鹏,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邱文英光荣在榜。

最像米其林的国产轮胎(林辉他造的轮胎)(1)

尊重技能人才,致敬成都工匠。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成都工匠”是林辉。

林辉,1974年1月出生,三级技师,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子午胎二分厂钢丝压延主机手兼班长,擅长轮胎制造钢丝帘布压工艺技术控制,从事本工种18年。

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后一份工作

5月12日晚上7点多,林辉从海大社区的家中出发,穿过一条马路,就来到了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门。和保安室的同事打招呼,熟练地刷卡进门,走向车间。今天林辉上的是夜班,8点开始。夏天的晚上七点多,太阳还没下班,夕阳从天边的晚霞中透出几缕光,照进了海大集团,也照在了林辉的背上。

最像米其林的国产轮胎(林辉他造的轮胎)(2)

白班夜班两班倒,林辉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这条从家到车间的路,林辉已经走了几十年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林辉与海大集团、与轮胎制造之间的缘分,早从父辈就开始了。据了解,林辉的父亲是四川海大橡胶集团车队的司机,林辉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往橡胶厂跑,见惯了各种各样的轮胎,对轮胎的喜爱由来已久。1991年,17岁的林辉开始进入车间当学徒,开始了自己的造轮胎生涯。

“现在有富二代、星二代,我觉得自己就是‘海二代’,在海大集团的这份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会是我最后一份工作。”当谈起自己的职业时,48岁的林辉很是骄傲地说:“我在车间干了30年了,当过裁断车间钢丝压出主机手,也当过双二辊主手,现在是钢丝压延主机手,半辈子都在和轮胎打交道,也算是干一行爱一行了。”

精于一行,专于技术

林辉不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更是精于一行,把匠心融入到工作的点点滴滴,热爱在日常的操作中钻研技术。作为丝压延自主创新攻关项目组主要成员,林辉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之中不断精进,总结提出多项技术改造攻关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

林辉实现了把原始手动测量钢丝帘布厚度升级改造成设备自动测厚系统监控测量,极大提高了压延厚度的稳定性,避免了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为海大集团和行业提供了先进检测手段,极具行业推广价值。

林辉发现了带束层胶料性能对压压延质量的影响,通过胶料门尼、硬度、密度和T90胶料性能指标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为海大集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通过多次实验,林辉摸索出用工艺水来代替传统的冷却水,保证了钢丝帘布的冷却效果,防止了卷取温度超标和自硫缺陷的产生,提高了压延质量过程的稳定性。

最像米其林的国产轮胎(林辉他造的轮胎)(3)

林辉还提出单根钢丝张力、帘布主张力控制方式,杜绝了钢丝跳线、帘布主张力不均和钢丝帘布翘头缺陷的发生。

2021年度,林辉参与的“钢丝压延自主创新项目”为海大集团节约成本30余万元,荣获海大集团二等奖。

一项项新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海大集团智能化升级改造,也推动了行业制造水平的进步。林辉或许不善言辞,但他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谈起这一项项的技术成就时,林辉很朴实地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一线工人,比我优秀的人才还有很多”。此次被评为“成都工匠”,直到记者前去采访时,林辉都不敢相信,直问“我真的评上了吗”。谦逊而朴实的林辉是众多“成都工匠”的一个缩影,他们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林辉是普通平凡的技术工人中的一员,而他制造出来的轮胎,已经滚动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