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木春

呼吁全国中小学校园配置安检设施

2017年11月12日下午,假如湖南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杀班主任鲍老师案中,凶手罗某不能随身带上弹簧跳刀,那结局就是有且只能殴打作罢;

2015年12月4日上午,假如湖南邵阳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高三学生龙某所带水果刀被发现并收缴,班主任滕某约谈他时就不可能被他杀死,有且只能殴打作罢;

2013年9月14日,假如江西抚州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携带刀具进校园被发觉,就不会有正在办公室备课的班主任孙老师被割颈杀害......

为了守护全国亿万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这些倒在学生刀下的老师们已经用自己的生命,以血的代价呼吁给全国中小学校园配置安检设施,把所有的凶杀案消灭在萌芽状态!

呼吁文化大安检,守卫师生生命安全

昨日,从某搜索引擎上可以搜到253万条“学生杀老师”的相关信息,实在令人震惊!

校园安全宣传构筑学生出行屏障(血的教训呼吁中小学校园大安检)(1)

在中国汉语词典中没有找到“杀”这个姓氏,为何此日本漫画作者要用“杀”来作主人公姓氏,而且还是中学班主任,其中似乎有某种隐喻和暗示。本人没有研究日本的姓氏,即使日本姓氏中有“杀”这个姓氏,从教育儿童、给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向出发也不能使用“杀”姓,特别是用在老师的称谓前。而在这个网络动画的片名上不仅用了“杀老师”,还有Q和感叹号“!”。“Q”似乎是“OK”之意,“!”感叹号给人是兴奋和刺激。“杀老师Q!”,似乎就是说,杀死老师是一件很快意,很刺激,很爽的事情。用意何其歹毒!

请仔细查阅下面图两幅图:一个是有关的资讯居然有100多万的阅读量,可见影响之巨;二是百度百科的词条阅览量居然超过了200万次!这样毒害中国少儿心灵的日本网络动漫片居然在中国畅行无阻,且传播之广令人咂舌。

校园安全宣传构筑学生出行屏障(血的教训呼吁中小学校园大安检)(2)

(某网站的资讯截图,阅览量100多万次)

校园安全宣传构筑学生出行屏障(血的教训呼吁中小学校园大安检)(3)

(百科词条:“杀老师Q!”已被阅览210万次)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的是在某个论坛上貌似一位学生用手机发出2016我们杀老师”的文字,这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意图表白。见下图:

校园安全宣传构筑学生出行屏障(血的教训呼吁中小学校园大安检)(4)

一部以暗杀教室为主要场景,以“杀老师”为主人公名,以似乎很正义、很凛然的政府巨额报酬委托全体同学并成功暗杀老师为主要情节的日本网络动画片在中国大地上如此肆虐,横行无忌。于是,在中华大地上撒播下了学生杀老师的种子,学生暗杀教师的计划在一些少年心中萌生了:只要对教师有不满,他们可能就想着怎样来暗杀老师。而且在这部网络动画片的错误诱导下,在他们的心中,杀老师底气很足,似乎是在为社会主持或伸张正义,是一种英雄的行为。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一些学生杀老师的凶案中,学生为何如此下狠手,其杀老师之主观意愿如此之强烈,态度如此之坚决,手段如此之残忍,杀人后如此毫无悔意!原来是深陷日本网络动漫剧之剧毒

校园安全宣传构筑学生出行屏障(血的教训呼吁中小学校园大安检)(5)

这部无法摆脱对中国少儿心灵毒害,恶意诱导学生以杀老师为乐的网络动画片,通过我们从一篇文章100多万的阅读量和它的百科词条200多万的阅读量上来推测,已观看的少儿观众数已过亿。也就是说,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1.5亿计算,全国70%的中小学生看过或知晓这部“杀老师”的日本网络动画片。这是多么恐怖!到了该好好检视这些年来影视和文学作品的时候了!

为了建设平安校园,守护中小学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呼吁政府来一次大规模的、地毯式的、全覆盖的对涉及校园和师生生活的影视作品、文化艺术、动漫和游戏等进行“大安检”。只要这些作品中有以暴力倾向攻击师生的情节的,一律要求剔除后才能传播,涉嫌有恶意教唆少儿暴力攻击,甚至杀害师生情节的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