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席苇 原文章转发自:无偿献血宣传科普在线 今天

无偿献血十大焦点问题(文明献血量力而为)(1)

第n颗

无偿献血十大焦点问题(文明献血量力而为)(2)

无偿献血,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多人都有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献血的想法。我作为一名高中老师,自96年单位组织献血开始,到现在也已经无偿献血60多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等奖项。无偿献血对我,俨然已经是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期看到网络上曝出的一位献血者捐血近千次,而且还涉及到不按《献血法》规定献血,甚至冒名顶替献血,心里感到很震惊!我个人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是:“一定要量力而为,且忌过犹而不及!”

我自96年到现在献血已25年,可以说从“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从“捐献全血”到“献成分血”,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可到现在也就六十多次。六十多次和九百多次比起来差远了,可我个人觉得已经尽力了!

无偿献血十大焦点问题(文明献血量力而为)(3)

记得献全血时,我开始是一年一次、每次200毫升,后来是一年两次、每次200毫升,再后来是每年一次、每次400毫升,发展到现在每年两次、每次400毫升。如果是献成分血,我每年最多时献到十二次。

我身边和我同样献血年限的朋友,有的献了一二十次,也有献到一百六十次的。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献多献少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一句话:“既帮助了别人,又不要伤害自己!”

至于网上的相互拼献血量、违反国家规定献血,个人觉得不值得、毫无意义。我曾经也尝试着增加每年成分血捐献量,可自己献到了每年十二次感觉就是极限;如果再勉强为之,就明显感觉不舒服了。

无偿献血十大焦点问题(文明献血量力而为)(4)

看到朋友献血一百六十次,我其实也很羡慕;可他说:“献血本来就有个体差异,自己一年献血24次感觉良好!”无偿献血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业,单靠少数人的努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也许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奉献爱心,无偿献血事业才能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

所以在坚持定期献血之余,我也加入了当地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首先从发动自己身边人做起,每年能倡导十几人参与献血。我爱人自2001年开始受我影响献血,可她每年只能献两次全血,每次也只能献200毫升,有次献400毫升后就出现了献血反应。

无偿献血,在我看来就是生活中一件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好事。无论春夏秋冬,当我走近献血点,心中总会产生一种幸福和自豪感。幸福是自己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且能捐血救人,自豪是通过献血和志愿服务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至于像网上说的那样依靠多献血出名和谋利,我从未想过。

无偿献血十大焦点问题(文明献血量力而为)(5)

一个人坚持献血,次数多,总量大,本应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尊重的行为;但如果为多献血又违反法律法规,那无偿献血的性质和意义就又变了!从1998年10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无偿献血制度开始,一个人的正常捐血量实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如果次数明显超出正常,那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肯定有影响。

关于违法违规献血,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人正常献血一千次的可能性极小,但一千个人正常献血一次的可能性又极大;因此我们与其违法违规献血千次,还不如去合法宣传让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如果不能做到“文明献血”,那无偿献血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崇高性和纯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