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总是由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叠加起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和结局。不管这个故事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哪怕痛苦不堪,我们都要坚强地演绎着,成就一个又一个故事。

而这些故事的来源,又是由我们自己临时编写的。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人生没有彩排,否则,我们会把自己的故事编排得更加精彩,更加完美。

我们活着,就是要积极解决生存的问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我们活着,就是要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我们活着,就是要让自己了不起,让别人看得起。我们活着,就是要在已知的命局里,努力扩大好的方面,缩小不好的方面。

我们人生几十年,如果每天都能做出一点点改变,等到我们老了,就会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当初已知的命运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我们就会感叹地说道:“真的想不到,在不知不觉间,我就达到了知命改命的目的。”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1)

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深切了解自己所知相当有限,因此十分自我克制,不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任意提出主张,以免误导别人。

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所唯一知道的事,便是什么都不知道。

西方哲学家大多抱持“自认无知,或时时不疑他人与自己的所知,用爱去寻找探索真知”的态度,是我们所不能够加以忽视的。

孔子也自认无知,《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所说的话:“吾有知乎哉,吾知也。”

东西方两大哲人对知识的尊重,值得我们钦佩。声望越高的人,所说的话,大家越重视,影响力越大,因此越不能乱说话。

孔子极力主张一个人必须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维护真正的知。

他为防止一般人还没有搞清楚真相,便草率地开立先例,说出新的主张,特别加重语气,说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样难听的话,无非再提醒大家,必须十分谨慎才好。

老子也提出,“不敢为天下先”的主张,他并且以身作则,把一生的精华心得,写成《道德经》之后,就隐身而退,把他所描述的功成弗居,完全付诸实践。

古圣先贤能够自我克制,不敢随便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诸于世,为的是考虑到后遗症的问题,这种谨守本分,未雨绸缪的慎始态度,应该是尊重大家的表现。

后人还以为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很少体认古圣先贤的这种苦心,于是就开始埋怨命运,抱怨命运的不公。当事物的发展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开始为非作歹,结果就把孽缘和克星招到了自己的身边,在孽缘和克星的诱惑下,给自己招来了灾祸。

这就正好应了老子在《太上感应篇》中的话:“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这也印证了张其金在《本源纪》中的话:“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孽缘和克星的存在,就会影响我们的财运和气运。只要孽缘和克星一出现,我们就会倒霉运,哪怕就是孽缘和克星给我们发一条低能量的信息,我们就如同被下了魔咒一样,整天都会诸事不顺,摆脱不了厄运的纠缠。”

不错,自古以来,我们追求幸福唯恐不及,躲避灾祸唯恐不周,哪里有自求灾祸的?因而把祸害的责任推给别人,以求自慰。

但仔细想想祸福的降临,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像有意设定,要加害某人的样子。

其实,是祸是福,完全看我们个人的行为而定,可见操之在我,与他人并无关联。

既然福祸操之在我,那怎样才能得福避祸呢?答案就是要谨守本分,也就是安分守纪,就是要守住自己的本分,该做的事则做,不该做的事千万不要去做。

本分是什么呢?我们所说的本分,就是我们这一生为何而来的任务。

如果我们不能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不应该逾越本分去做分外的事,去获得分外的名利和金钱。而这些,正是我们制造祸害的主要因素,不可不加以警惕。

我再讲得清楚一些就是,所说的本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定位。我们只有先把自己的位定好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知道自己应该守什么样的分。

换言之就是:我们活着,就是要会做人,然后会做事,并且还要有做成大事的本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2)

尽管我们这一生很短暂,但和做生意一样,首先要学会做人和尊重人;其次,要学会做事和分配利益。只有利益分配到位,才能创造和谐,才能激发各自的潜能,产生巨大的合力作用,而发挥出各自的价值;最后,要学会行善积德,做到知命改命,达到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所到之处都是美好。

我们活着,就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达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所见之处都是美好的美景,所听之处都是美妙的歌声,以此展示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们活着,就要吃饭活动,才能生存。如果我们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保障生存的需要。

我们活着,就是要修心改运。真正理解《命学》所强调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修行的人,修行即为修心,东西南北中,世间一切人,都要修得开明之心,修得平静之心,修得善良之心,让孽缘和克星就会远离我们。

《命学》讲因果,我们除了命运,形成人生的另一个要素是“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我们怎么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这项法则非常重要。大部分的结果都是源自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这就导致前世今生,或者今生后世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早已注定的,我们是无法摆脱孽缘和克星的折磨的。

我们可以判定,形成人生的要素,一是人与生俱有的命运,一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所造成的“业”(因果、业障)。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孽缘和克星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来,赶紧远离。如果我们已经发现孽缘和克星就在身边,还优柔寡断,舍不得和他快刀斩乱麻,其结果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等待我们的就是不断破财,麻烦不断,祸事不断。

从命理学来说,我们永远只能享受和自己相匹配的东西,而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

看看哪些巨大的成功者,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看清自己的未来。其中有些成功者仿佛是上天的精灵,他们所走的每一步,就好像被上天安排好了一样,他们做起事来总是有如神助。

但也存在着这样的人,由于他们的身边出现了自己命理中的孽缘和克星,就导致自己的福报受到损害,使自己做起事来总是困难重重,哪怕就是面前有一座金山也拿不到一块金子。

针对此种现象,张其金在《本源纪》中感叹地写道: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当时由于我的不谨慎,我就与生命中的一位孽缘和克星合作了一个项目。

在我们合作后,那个孽缘和克星看似跟我共同投资了一个项目,但只要他一接触我身边的人和事,就没有成功过,甚至是出现了,只要我把不应该告诉他的事告诉他了,那件事也会走向失败。

更严重的是,只要我跟这位孽缘和克星在一起,我的能量就会被他消耗到最低点,我感觉自己的生命都快走到了终点。

这个孽缘和克星的存在,使我做起事来时,各种善缘皆失,让我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孤掌难鸣,达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

即使事后我发现自己堕落了,想尽快跳出来,但是,无论我使用何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我始终摆脱不了这个“孽缘”和“克星”的控制。这个“孽缘”和“克星”会像竹篓里的螃蟹一样,七蟹八爪地把我拉下来。

对于这种命理现象,不是通过这一件事我才这样说的,而是我在与这位孽缘和克星的合作中,经过无数事件所证明了的。

就这样,到最后,我实在是被这位孽缘和克星折磨得没办法了,我只好狠着心把他的微信删除了,也把他的电话拉黑了,让他彻底联系不上我。

在我采取这样的措施后,由于我与孽缘和克星没有任何联系了,结果我做起事来,又是一顺百顺,心里想什么就实现什么了。每次在办完事后,我就会忍不住大声说道:“没有孽缘和克星的日子,办起事来真的是太顺了,有如神助啊!”

为什么在张其金的身上会发生这种奇异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当我们身边出现“孽缘”和“克星”时,冤亲债主会想方设法阻止和切断我们一切可能的外援力量和关系。

冤亲债主会将可能存在的、能够帮助化解我们的恶因,甚至渡过一切苦厄的“贵人”全都加以隔断和阻止。这其中包括切断我们的亲人、友人、老师等。即使在我们困难时,有“贵人”想帮助我们,也无法帮助,让我们时时处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中。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修身养性,不兼以养德,自己过早享受,把福报用尽了,这才导致我们周围的一切善缘已经被切断,出现了“贵人难寻,小人和恶友常遇”的现象。我们就会在这些“孽缘”和“克星”所释放出的负能量意识的牵引下,走向堕落,甚至被他们控制。

从福报法则来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气运和财运受到了身边孽缘和克星的影响,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比如,现在,我们的财运已经出现了转机,我们很快就要得到一百万了,但是,由于我们在得到这一百万后,我们会在无形中让某个福报低的人享受到这一百万,但这个人在匹配法则中是无法享受这笔钱的,于是上天就会安排重重困难,让我们得不到这一百万,那个人也就无法间接享受这一百万带来的利益了。

就这样,我们的福报被封闭了,我们无论如何也是得不到这一百万的。

可见,世界总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维持它的平衡。也许,我们拥有的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的,但在别人的眼里,它确实是难得的财富。

这就是命运平衡法则:它不为取悦我们而存在,但它给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不善用,它也不会为我们负责。

这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哪怕就是夫妻之间也是存在着这种情况的。

例如,一对夫妻,由于妻子的财运比较顺,现在她遇到一位贵人。她在这位贵人的帮助下,即将要得到十万块钱。但是,由于这位妻子在得到这十万块钱时,她回到家要置办高档的家具,甚至是买一些花草放在屋子里,间接地让她的丈夫享受到了这位贵位给她的十万块钱。

按照命理学,或者佛学的观点,她的丈夫是没有缘分享受这位贵人给她的十万块钱的。虽然这位妻子没有把十万块钱直接给她的丈夫,但她置办的高档家具和花草由于放在了共同生存的屋子里。结果,她的丈夫就间接地享受到了这位贵人的十万块钱。

但在命运平衡法则里,她的丈夫因福报不足,是不能享受这些物件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的,于是上天就会让一双无形的大手阻止这位妻子得到这十万块钱。

直到这位妻子和他的丈夫离婚了,或者是她的丈夫在善知识的开导下,突然某天省悟了,不断地行善积福,把福报修到与他的妻子福报相等时,上天才会解除各种禁固,让这位妻子顺利地拿到这十万块钱。

这种现像就是佛说的“福业相等,方为夫妇。”如果彼此双方的福报一方高,另一方低,也就是福报不对等,都是无法相聚在一起的,低福报的人是无法享受高福报的人带给他的高生活的。

佛在《分别功德论》里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夫妻,女人先死,死后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扫塔,于是就对丈夫说你加油扫塔,以后升天还来做我丈夫。

她的丈夫于是很努力,这个天女又来说:“你修的福报超过我了,不能做我的老公了。”

这个丈夫听了,更加努力,最后成了罗汉。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4)

在《杂宝藏经》里也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夫妇,男人建塔造庙,死后生天。他的老婆很想念他,就经常去扫老公生前造的塔庙。

有一天,他对老婆说:“我是你老公,我造庙的功德,生天上了,看到你想我,我就下来看你,但是你的人身太臭,我不能接近你,你要是还想做我老婆,就加油供养佛僧扫塔寺,发愿望要来我这层天。”

老婆听了就去做,死后生到老公所在的天,继续做夫妇。

对于婚姻问题是这样,求财也是这样,如果福报不对等,肯定是求不到的,只有福报相等,才能出现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财得财。

从佛经上讲,《楞严经》就明确讲“求妻得妻”。从因果或命理学来讲,叫做“福业相当”。

从创业上来讲,只有我们选择的合作者福报相等,或者差不多的话,做起事来才会一顺百顺,创业才能成功。从婚姻来讲,只有男女双方福报相等,或者差不多的话,才能成为夫妻,家庭才会兴旺,夫妻之间才会和睦,白头到老。

只有我们积下善行,那么原先命中注定的妻子因为福报与我们不相等,就不能再和我们成为夫妻,和我们结为夫妻的将会是另一个福报与我们差不多的人。所以,求好伴侣的关键是“积累福德”。

通过佛学经典所讲的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匹配法则的体现,我们每个人只能得到和自己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有个古训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贡献,也就是福报配不上享受的时候,灾难往往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比如:我们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旦我们的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就是欺世盗名,就会有灾难。

我们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一旦我们的财富大于自己的功德,就是在投机取巧,就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就会招来灾祸。

我们的地位不能大于自己的贡献,一旦我们的地位很高,但贡献却无法与之相匹配的时候,必然引起周围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计。

我们的职位不能大于自己的能力,一旦我们的职位过高,而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在行使出能力之外的权力,必然给自己的坍塌埋下伏笔。

所以,我们声望越高,越要守分,否则,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在此期间及时警觉到是业力干扰造成的,并及时进行忏罪消业,就会很快恢复正常。

所谓业障消除即有灵,以及顺畅通灵,就是此意。

这种现象,如果用《易经》来解释,用“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这八个字来描述是最贴切不过了。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5)

在这里,我不是危言耸听,在《周易》的《系辞下》里就有这么几句话:“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依靠德行深厚,来承载万物。德行浅薄,却身份地位高贵;智慧能力低下,却偏偏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身上却担负着厚重的责任,都是德不配位的情况,隐藏着人生的起落,不能长久。

俗话说:“厚德载物。”德行越高的人,就越有福。享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唯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担得起财富、权力、声望这些福报。

然而,世界上悖逆无德而大富大贵之人,有吗?肯定是有的。但结局往往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德厚之人,必定心存正念,福气不请自来。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造福后代子孙。

很多人总以为自己能力超群,再加上努力进取,就可以改变一切,得到一切,岂不知有句话叫:业力大不过因果。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里所谓的“业”就是“业障”,也是“业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一定的业力,这些业力是我们之前积累的,我们经常说不要“造业”,意思就是不要给自己积累这种负能量,否则总有一天会反弹到我们身上。

还有一个词叫“消业”,意思是消除业障,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人好事,来不断地消除之前积累的负能量。我们可以不断地给自己积累功德,当这种功德大于之前的业障,就会变成自己的福报。

财富的本质,其实就是积累福报的变现。

很多人,从生下来就享受着荣华富贵,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福报。如果一个人从不积德却只享福,当他的福报被享用完的时候,灾难往往就来了。

很多人,从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甚至成长的路上苦难重重,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业障太多。如果他们今生一直在积累功德,当积累的功德大于前世业障的时候,福报,也就是财富就来了。

我们经常讲“要惜食、惜衣,人贵惜福。”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过快地消耗自己的福报,同时还得多多积攒自己的福报。这个过程就是“厚德载物”,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功德,才能承载住上天赐予的物质财富。

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千万不可大于自己的功德。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说的同样是我们所能拥有的财富,都是靠我们创造的价值转化出来的。

感恩老天赐给我所拥有的一切(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们)(6)

然而,大多数人总是本末倒置,他们只为了赚钱而赚钱。所以这两年可以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前些年那些赚钱很容易的人,这些年很多都散尽了家财。为什么呢?就是他们的功德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财富。

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住豪宅,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功德能配得上那么大的豪宅吗?真让我们住进去,我们镇得住吗?如果镇不住,住进去之后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了。

正因如此,《菜根谭》告诫我们:“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意思是说,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我就耐心地修养品德,主动迎接福气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