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国庆节这天,北京301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内,一个身穿病服显得有些虚弱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

老人名为韩先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素来有“旋风将军”的美称!

此时他身边的亲属围绕着他,而他虽然在病痛中煎熬,却依然乐观、轻松地和家人们交流着。

正在这时,病房中又有一位老人到访,他本不愿过多的人来看望自己,但当听到来者姓名时,病床上的人便示意家人暂时回避,自己一定要见见这位老朋友。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一时无言。

这位到访的老人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我党高级领导人陈云,此时已是81岁高龄。

最终陈云率先开口了,询问韩先楚的身体状况,向他了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以及康复治疗方式。

但没想到韩先楚却说,决定不做手术了!

那么,为什么曾经驰骋疆场的将军会在此刻放弃继续治疗?而韩先楚与陈云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谊,让对方如此关心这位老朋友?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

(注:韩先楚将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

“旋风将军”大显神威,东北战场共同对敌

抗战结束后,重庆谈判中虽然表面上维护了和平,但战场上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停息。

蒋介石更是野心勃勃,在1946年6月26日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

(注:双十协定)

而东北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军工业发达,自然成为了两党都优先争取的阵地,韩先楚将军就是我党在东北战场上的一员虎将。

其实早在1945年9月,韩先楚就被中央委派到东北,进行根据地的建设。

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清除残余的日本势力,收缴了武器,建立人民政权。

而在军事上,他更是颇有建树。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副司令的他,为了遏制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之势头,指挥部队相继占领了鞍山、海城和营口。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3)

(注:东北民主联军佩戴的袖章)

在这些战役中,他充分发挥了战场上的智慧,利用国民党军队军纪松散,派系林立,不愿意救助友军的特点。

在海城和营口的中间地带来回穿插,快速突破,迅速奔袭鞍山外围,肃清外围据点后向城内发起猛攻,在敌人的援军还没反应过来时全歼守敌,占领鞍山。

姗姗来迟的援军也很容易的被他打败,然后他又马不停蹄的指挥军队迅速南进,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攻破的海城的东门。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4)

(注:韩先楚)

正是这样来去如风,迅猛如火的风格让他得了一个“旋风将军”的美名,令东北的国民党军闻之胆寒,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只晓得死板的阵地战,对这样的运动战束手无策。

同时,军事才能出众的韩先楚还擅长政治和情报工作,利用地下党人员进行活动,成功争取了海城国民党重要将领潘朔端起义,还把不愿起义逃往营口的杨朝纶部全歼于大石桥。

这一系列的战役失败震动了国民党当局,让他们不得不加强了对东北战局的重视。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5)

(注;海城起义的国民党官兵)

1946年6月,国民党杜聿明制定了“先南后北”战略,集中了大量兵力,企图利用装备和人数上的优势给予共产党致命的打击。

解放军虽然战斗意志顽强,战术精妙,但在绝对的装备劣势面前也无法做到全身而退,到了这一年下半年。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中央东北局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

斗争经验丰富的陈云也被委任为中共南满分局书记兼政委,与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一起主持大局。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6)

(注:陈云)

陈云一直主张先实践调查,再制定具体方针的思想,力求做到实事求是。

他曾说:南满这篇大文章只有经过调查研究,交换、比较、反复才能做好。

同时他又十分节俭,制定了严格的食物、物资使用计划,优先满足伤员的需求,自己患上了重感冒,依然每天工作到深夜。

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他走访了我方各个据点进行调研,而在到达临江的时候,他就找到了驻守在此地的韩先楚。

其实在这之前韩先楚与陈云并不算相识,但陈云早已经听说“旋风将军”的威名,也知道韩先楚无论是实战还是理论水平都十分地优秀。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7)

(注:陈云)

两人见面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对于时局的判断,对于人民根据地的建设有着惊人的默契。

在了解了临江的具体情况后,由于时间紧迫,两人匆匆地结束了交流,陈云还得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进行调查。

韩先楚希望无论情况如何困难,一定要坚守临江,不能把地盘白白地让给敌人。

这其实与陈云心中所想大致是符合的,但秉承着实事求是的谨慎精神,陈云认为,不能在此刻进行决定,要进行充分地调查后再共同决策。

同年12月11日,南满军区师级以上干部在七道江召开了会议,讨论到底要不要坚守南满,要怎样进行战斗等一系列问题。

本来身体有恙的陈云并未出席会议,但是会上的各位指战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多数人主张放弃南满北撤,盘踞在南满的国民党部队战斗力强悍,不应该增加无谓的牺牲。

也有少数人坚定地认为应该死守南满,决不可轻言放弃,这其中就有韩先楚。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萧劲光只得把电话打给了在休息的陈云,后者不顾身体上的痛苦,冒着暴风雪坐火车来到了会场。

他提出了三点要坚守南满的原因:一是国民党军队虽然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他们兵力分散,战线太长,不利于配合作战。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8)

(注:七道江会议旧址)

其二,我党军队在南满有着丰富的战斗和斗争经验,并曾打败过国民党的王牌军队,此番为何要不战而退。

最后,经过根据地长期的建设,解放军拥有了大量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国民党军队所不具备的。

韩先楚也坚定地站在了陈云这一边,慷慨地陈述了自己的主张、作战方案,鼓舞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将领。

坚持南满不仅只是保住手中的几个小县这么简单,还会大量地拉扯国民党的兵力,缓解同样处在危险中的北满困局。

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坚守南满。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9)

(注:我党南满军事会议合影)

相识并不久的陈云与韩先楚,虽然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在此刻决定一同作战,抵御来犯之敌,挽救东北战局,共同保卫临江。

四保临江英勇无畏,遭遇分歧果断支持

陈云和韩先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不会再犹豫,会以十分果敢的态度采取行动。

此时又恰逢韩先楚所在四纵的司令员胡奇才因病就医,无法担任指挥的工作,陈云就命韩先楚主持四纵的大局。

会议本来定于同月14日结束,但由于战事紧迫,12日晚韩先楚就回到了临江,布置下一步详细的作战计划。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0)

(注:胡奇才)

本来这应该是一场艰苦的防守战,但韩先楚回到临江后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其他同志一起探讨、磋商,决定让手下的三个师来个出其不意。

他们让三个师形成三个挺进的小纵队,大胆出击,绕到敌人的后方,先消灭了敌人的一些杂牌武装与分散部队。

占据了信息和地形上的优势后进一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无论是运输还是通讯都受到极大干扰。

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帮助牵制敌人,给在内线作战的三纵缓解压力,敌人的力量固然强大,但面对神出鬼没的解放军,依然是束手无策。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1)

(注:韩先楚)

就在这样的内外配合下,四纵和三纵一起,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打通了铁路和公路的计划,收复和巩固了通化以南的地区,也顺利完成了一保临江的任务。

但他们没有安稳太久,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队发动了第二次对临江的进攻,而韩先楚则故技重施,再次命四纵插入敌后。

正面的部队进行运动防御作战,深入敌后的四纵则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在三纵和四纵又一次的精妙配合下,国民党军队于同年2月8日被迫停止前进的脚步。

我方不仅守住了根据地,还歼灭敌军5200人,粉碎敌人计划的同时,给予其士气上重大的打击,让自己在南满站稳了脚跟。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2)

(注: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但国民党军队显然不会善罢甘休,仅仅几天之后,他们又纠集了5个师的部队,再度发起了进攻。

他们对我军之前的袭扰战有了防备,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而这一次我军一反之前进行迂回、穿插的战术,三纵四纵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刻,集体主动出击。

不仅打退了敌人,还歼灭了6500余人,并紧接着上演了精彩绝伦的防守反击,连续收复了辑安、金川、柳河、辉南、桓仁等地,不仅守卫了原本的据点,还扩大和发展了战果。

三次接连的失败,让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他们痛定思痛,认为之前的失败在于战斗中的投入还不够充分。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3)

(注:在东北作战的国民党军队)

这一次,1947年3月,他们一下子纠集了七个师的兵力,决定对我军发动总攻。

陈云和肖劲光得到了消息,鉴于之前战斗的胜利经验,他们命令三纵司令员曾克林和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组成前方临时指挥部。

命令中本来规定韩先楚同年4月4日到达三纵的司令部,与曾一起指挥,但深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他明白时间每晚一天,宝贵的时机都在流失。

所以在同年4月1日,刚接到命令的第二天,韩先楚就已经出现在了曾克林的指挥部内,两人刚一见面就一刻不停的开始讨论详细的作战方案。

与之前三次的默契配合,联合作战不同,这一次两人对具体的应敌之策上产生了一些分歧。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4)

(注:曾克林)

曾克林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应该先攻打敌人左路的二十二师,因为这个师的实力相对来说不强,有很大的战胜把握。

但是韩先楚并不同意这样常规的想法,他仔细分析了作战图,认为应该先攻打敌军中路。

他提出,虽然中路的敌八十九师和五十四师是主力部队,实力强劲,但是如果能够把他们消灭,那么敌人的进攻态势可能完全被粉碎。

另一方面,敌人的精锐部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强大,一是他们刚从热河调到南满,对此处的地形、气候、民情等都不熟悉,开展战斗会受到阻碍。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5)

(注:东北解放军炮兵部队)

并且此时我方已有了三个炮兵团的火力,集中手上的四个师,毕其功于一役,对于战胜中路的敌人还是十分有把握的。

曾克林作战的风格沉稳,不打无把握之仗;韩先楚则胆大、勇猛,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妙方案,他不仅有“旋风将军”的称号,还被身边的战友称为“韩大胆”。

韩先楚认为中路的敌军冒进,只要把他们引诱到我军的设在红石砬子的包围圈中,集中兵力就可以战胜,

而曾克林则担心如果无法迅速消灭敌人,如果对方援军出动,我方就会处于被动境地。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6)

(注:萧劲光和陈云)

双方一时间都无法说服对方,只能把两方面的意见汇总到陈云和萧劲光处,让两位领导进行裁定。

陈云在看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后并没有太多的犹豫,他对韩先楚的判断有信心,对我军的战斗力有信心,对自己长期进行的建设工作也有信心。

于是陈萧二人果断支持了韩先楚的方案,回复:同意韩先楚的意见,并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争取彻底歼灭敌八十九师。

虽然曾、韩两人在具体的方案上存在分歧,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以大局为重,拿到回复的曾克林马上严肃地表示,一切听韩先楚的指挥。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7)

(注:临江保卫战)

韩先楚则也谦虚地说到,作战的计划还是像以前那样共同制定,共同指挥。

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双方敲定了具体的部署。

此时韩先楚又提出了一反常态的计划,总攻时间定在同年4月3日早上六点。

这令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一般我军的进攻时间都是在夜晚或天还没亮之前,这次为什么改变了呢?

韩先楚则解释到,这个进攻时间正是敌人开往红石砬子的时间,行军之中无法迅速开展防守,也没有工事作为依托。

另一方面,此处地形复杂,对于进攻方的解放军来说,只有在白天才能看清地势,更有利于进攻的开展。

大胆的韩先楚并不鲁莽,而是有勇有谋,一番全面的考虑让大家心服口服。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8)

(注:第四次保卫临江战斗前线指挥所旧址)

总攻开始后,一切也如韩先楚预料的那样,敌军八十九师根据经验认为在白天出击的不是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且他们又在行军途中,疏于警戒,慢慢走进了我方的陷阱。

就在这时,我方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英勇的军队一拥而上,给予敌人致命打击,最终全歼敌人8640人,还活捉了敌代理师长及其手下7500人的部队。

而中路敌军被击溃后,左、右两路的国民党军队也如韩先楚之前所说,失去了进攻的信心,迅速的溃败了。

至此,闻名解放战争的四保临江战役正式落下帷幕,以我方大获全胜为结局,此战役也受到了中央的大力嘉奖,被新华社称为“柳南大捷”。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

(注:东北解放军进行炮击)

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虽然我们在人数与装备上都处于劣势,但更加灵活的战术,更加坚定的意志最终让我们战胜了敌人。

更重要的是,作为最高长官的陈云充分信任韩先楚的判断与能力,大胆的让他进行指挥,而他的信任也最终赢得了最好的回报。

可以说韩先楚这匹千里马可以驰骋东北战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陈云这样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经此一役,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三、君子之交淡如水,互相支持克时艰

韩先楚后来又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和朝鲜战场屡立战功,受到嘉奖,但长期的战地生活让他的身体状况变得不太乐观。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0)

(注:描绘解放海南岛的艺术作品)

上级便让他离开了前线,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虽然经常犯胃病,但是韩先楚从不放松,像他在前线作战那般,抓紧一切时间听课、完成作业。

而陈云听说这位老下属身体状况不佳,便也经常来探望他,每次两人都会长时间愉快地交流、谈天。

对于韩先楚来说,克服着病痛继续奋斗的动力,一是来自于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来源于陈云这样的老朋友的关心。

两人都是原则性十分强的人,所以后来又发生了这样一桩趣闻。

韩先楚有一次经过北京,想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这位老领导,但陈云时间观念很强,忙工作时一般不见客人。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1)

(注:陈云主持会议)

韩先楚就对陈云的卫士长郁德水说,让他再跟陈云说一说,自己就进去见他一下,绝对不超过三分钟。

固执的陈云只是摆摆手,让卫士转告韩先楚,各自完成工作就行,现在无需见面。

但是韩先楚还是不放弃,说自己进去保证一句话都不说,见一面就走。

拗不过,陈云还是同意了韩先楚进入办公室,没想到韩先楚真的一言不发,笔直地站在陈云跟前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就离开了。

两个固执又有趣的人,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正如古籍上所述,君子之交淡如水。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2)

(注:晚年的韩先楚)

在后来的年代中,陈云到南昌青云谱进行改造,韩先楚得知此事,马上派了专人来到此地,安排陈云的生活与警卫工作,自己也放下忙碌的工作来看望。

后来他又派了专列把陈云接到了自己主管的军区福州,自己陪陈云到医院检查身体,并尽可能改善生活条件。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两人就这样互相支持着,一起勇敢地面对着。

时间来到1984年,韩先楚在301医院一次检查中被诊断出患有肝癌,这个病放在今天也是凶险万分,放在在那个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更是难以治愈。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3)

(注:解放军301医院)

于是韩先楚开始了长期的住院治疗生涯,但是病情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好转,到了1986年,韩先楚每况愈下,病情也发展到了晚期。

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国庆节这天,陈云来到病房后看到虚弱的韩先楚,十分忧心,但韩先楚强撑着身体,和这位老首长交流。

两人聊了许多往事,回忆了一起在东北战场上鏖战的峥嵘岁月,说到动情时,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看着病床上的韩先楚,陈云说:“你会没事的,你不会死的,你放心!”

但韩先楚却紧接着说:“经过这么久的治疗,我的身体还是没有恢复,我已经70多岁了,就不做手术了……”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4)

(注:晚年的韩先楚)

韩先楚深知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何种地步,即使做手术生还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生的他,不想再这个时候为自己浪费财力和物力了。

陈云虽然对这位老朋友充满了不舍,但他尊重这位伟大的同志最后的选择,想过去那样,他决定用信任来和这位战友告别。

1986年10月初,韩先楚与世长辞,离开了这片他奋斗一生的土地。

结语

韩先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无私奉献,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战争中奉献自我。

建国后,他又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中添砖加瓦,用属于自己的力量和精神,激励、帮助了一代代人。

而他与陈云的革命友谊也正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之间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的无私、团结与信任,让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25)

(注:人民英雄纪念碑)

韩先楚与陈云都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故事将被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和意志镶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雕刻在高耸的英雄纪念碑,始终注视着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之上!

参考资料:

韩先楚驰骋东北解放战场 苏振兰 党史纵览 2020第11期

东北解放战争中陈云对四保临江战役的贡献 于莉莉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20.06

光辉的历史 辉煌的篇章——纪念四保临江战役胜利60周年 春华;欣仁;赵洪霞 兰台内外 2007.04

韩先楚:运动战阶段始终在前线 夏明星;张宁;党史博采(上) 2020.05

“旋风司令”韩先楚与解放海南岛 徐冀宁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6

编辑:师渂

责编: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