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1)

【近世许昌见闻·五四前后禹县社会概况(下)】

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绵纸、丝织、禹布、罗底等

文‖贾维德 图‖网络

【欲欣赏“五四前后禹县社会概况(中)”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百年前禹县的社会概况】

禹县中药材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高丽、库伦和西欧。

禹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地道药材享誉全国,吸引着国内外各地商贾。尤以禹白芷、南星、白附子、苏叶、荆芥、二花、玉谷、全虫等数十种,成为全国中药材业举足轻重的主要产地。

禹西部山区利用荒山优势,中药材种植品种之多,蓄积量之大,几乎是家家户户种植药材。

加工炮制,生产成药是禹县中药业又一特色,尤以中药饮片加工驰名国内外,禹县生产的中成药中风回春片、惊风丸、牛黄解毒丸、紫金定眼药等畅销全国各地,生产供不应求。

中药材的发展,不仅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产值等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费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2)

绵纸

禹县绵纸,起自明嘉靖时,杨河人杨宗成、杨宗孺二人合为此业,两家子孙守之不督。后更沿及顺店镇庄头村,业此者亦数十家。所制造绵纸常用于官署案卷,学校之课册,零物之封裹,窗壁之裱糊,皆禹县之绵纸,以其柔韧耐久之闻名,县城、乡镇多有另售,全国各地皆有禹县之绵纸店。

丝织

禹县丝织品,有汴绞、汴绸、汴绉、首帕诸名。花样亦多且巧,城内有机房。而大宗货财在顺店,凡禹之荣、密之丝,皆归丝织户。境内寻常五百余家操业,略亦占数千人,惟其工精、货真、价实远销全国各地。

禹布

禹布,亦称土布。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初用本线(棉线),后来间或亦用洋线,但以棉线为主。由于禹境属棉花产区,各乡村农户家家有种棉花、纺线、织布之传统。禹县之纺织业早在西汉时就被誉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业以及“耕织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缓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费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3)

农村集市多有棉花、棉线、棉布交易,并有上市受线,下市交布,不费现本,亦无赊债,适合农户之作业。

禹布兴起于城南酸枣树杨村,北抵颍河两岸,后遍及家家户户,轧轧机纤,声闻数十里,乡间妇女,每操作之余,纺织棉布,家家户户,凡农妇皆能操作。禹布质量上乘,新禹布可作帆布遮雨用,远销山西、青海、新疆、东北三省,后衍及全国各地。

禹县城内仁义巷街为禹布交易市场,布行、布店、布摊满街皆是,盛况空前。农村大小集市均有另售,外地客商在禹均有收购或常年设有收购布店、布行,然后打包远销全国各地。1915年2月20日,禹布曾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观众赞不绝口。

罗底

罗底产于禹县褚河乡元穆村及其附近,疏密随宜,原料用马尾、牛尾、蚕丝之异,亦为民生日用之物,故物品虽微,而销路甚广,为禹县之名特产之一。

此外还有踅子,苇席,出自禹境南新庄;圈底出自方山;桑杈出自朱阁乡西河庄村;扫帚出自老郭营;落耙出自张得乡凹郭村,以一村一户之产,为四境民户之用。

费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4)

禹县特产之多,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质量经久耐用,为禹县农民庭院作业。农民凭自己手工技艺和辛勤劳作,来解决生活之困难,但是历年内战中封建军阀的巧取豪夺,却成为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残忍的因素。高利贷和商业资本的猖獗以及帝国主义经济的侵蚀、压迫,更加深了这种剥削的程度。尤其“五四”前后,因兵连祸结给禹县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深重,如军队进驻或军队过境,要粮要草,拉车拉夫,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使禹县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同时,因驻军频繁及军队数量增加,这些缺衣少枪的官牌强盗,其饷械粮秣,无不强行取自民间,本已贫穷的农民更被搜刮无遗了。

唤起觉醒

富于革命传统的禹县人民,不堪忍受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欺压、剥削,开展反抗斗争,禹县学联首先奋起,打击了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北京“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中共禹县党组织建立后,在河南早期共产党员、禹县党组织负责人宋聘三等领导下,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农民协会,开展秘密活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活动,禹县这个封建势力较顽固的县份,从此也燃起了革命火焰。

(全文完)

费县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百年前禹县的名贵土特产)(5)

【作者简介】贾维德,禹州市八届政协委员,九届政协常委。助理研究员,河南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员。曾任禹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1、本文选自《近世许昌见闻(社会卷)》。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