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民国时期,江南有一才女,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可惜红颜薄命,才女结婚不久,丈夫因病去世。才女寡守家中,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才女一心想再嫁一位才子,却没有遇到一个中意的人。

一夜寒霜惊月落上联 才女凄美上联霜降降霜(1)

一天,适逢霜降之日,天降寒霜,气温陡降,才女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孤苦伶仃,病床前无人照料,才女心中十分凄苦,不禁感慨万千。她触景生情,一句奇巧的上联油然而生。

一夜寒霜惊月落上联 才女凄美上联霜降降霜(2)

第二天上门求婚者依然不减。才女便对上门求婚者说,小女子有一上联,如有对出下联者,小女子愿嫁给他!上联是:“霜降降霜,孀女无双、双足冷;”此联一出一时间,大江南北不少文人墨客登门对句求婚。虽然对出的下联有很多,但皆未能合才女之意。最终此半联成为绝联,才女也未能再嫁。

一夜寒霜惊月落上联 才女凄美上联霜降降霜(3)

此上联之所以难对,难在其非常奇巧,它不但内含“霜、孀、双”三个音同字不同的字;更重要的是,还嵌有一节气名——霜降。且句式颠倒互换——霜降→降霜,使词性发生转品。前后的两个“双”字词性、词义又各不相同。最难点是其中还运用析字格拆字(“孀=霜 女”)。出句如此之难,若想工对,实属不易!

抛砖引玉,凡鳥试对之:

出句:霜降降霜,孀女无双,双足冷;【佚名】

对句:午节节午,仵人配伍,伍指摇。【凡鳥】

一夜寒霜惊月落上联 才女凄美上联霜降降霜(4)

【注】

上联声律: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今音)

下联声律: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今音)

午节:端午节的省称。 明 王屋《辛酉端阳日》 诗:"午节今朝是,开尊召酒徒。" 清 焦循 《忆书》五:"督家人治角黍为午节用。"

[拼音]jié

〖名〗 节日,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动〗 节制;节约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象形。本义:御马索。

[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节午,即控制御马索,就是指驾驭御马的意思。

仵人:

指仵作。相当于现在的法医。 明 归有光 《张贞女狱事》:"及典史来验, 岩 ( 胡岩 )尚扬扬在外,为赂验者, 贞女 喉下刀孔容二指,尚有血沫喷涌,仵人裂其颈,谩曰:'无伤者。'……市人尽呼寃,或奋击仵人。县令亦知仵人受赂,然但薄责而已。"

双:

1.两个,一对:一~鞋。~杠。~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2.偶,与"单"相对:~数。~号。

伍:

1、 成对的组合。

八八为伍。--《汉书》

2、五的大写。

配伍: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或将两种有效的药物配在一起,从而获得1 1>2的效果。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伍指摇:

1、五个手指在摇晃配药;

2、五个手指在摇动,表示没救了。

对完上联,有关才女出联招亲的故事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吧。

霜降之日,天降寒霜,气温骤降。守寡才女因为独自一人睡在床上,单衾不耐五更寒,她双足被冻冰冷,整个人也被冻生病了,从此一病不起。直到第二年的端午节,皇上得知此事,令仵作骑着御马火速前来替其医治。尽管用了多种好药也无济于事,仵作回天无力,只好摆了摆手,表示遗憾。最终才女带着无限的遗憾失望地离开了人世。

今天,凡鳥以此对句,仰天叩问,不知此下联是否可以告慰才女她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