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

《受戒》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今天我们将阅读《王全》《昙花·鹤和鬼火》和《天鹅之死》这三则小说,虽然都关于动物,但动物的形象、状态、文学目的全然不同。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2)

《王全》这篇小说近似人物小传,王全自幼做长工,在动荡中见证了战争与革命,后来到了农科所饲养马匹,已经四十六了,却还像个孩子。

他看不惯马号组长,认为他只顾个人逞能,不靠大伙,所以不愿意做饲养员了,但他也说过组长好,能让牲口数得着,在这一带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管理者,又会辛苦加班,还会修这个那个的。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3)

他有严重的倒睫,时常眯着眼,也常常表现得仿佛短视。

他“认真、执着”地想要农科所多种黑豆,只因牲口吃了长膘、长劲儿,谁看了都说好,但黄豆价钱比黑豆高,生产队和大田组都要算账。

“我”(小说中的叙述者“我”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所以要打上引号)提议他去找刘所长建议,结果王全不说黑豆、黄豆,直接要所长把地派给他们种,承诺三年就能让所里再买一片地。

“咱们今天不是给地主做活,大伙全泼上命!俺们为什么还老是赔钱,要国家十万八万的往里贴?不服这口气。

你叫他们别搞什么试验研究了,赔钱就赔在试验研究上!不顶!俺们祖祖辈辈种地,也没听说过什么试验研究。”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4)

刘所长是个非常亲善的人,也很通管理艺术,他给王全细细地讲为什么国家要心甘情愿让农科所赔钱,又举了失例,王全被说服了。

刘所长知他一片好心,但觉得他该学习,就再提议送他去业余文化班,王全一缩脑袋跑了。

这是春天的事,冬天“我”从果园回来,发现王全眼上蒙了纱布,原来是刘所长带他去医院开了刀,“公家不怕花这几个钱,救他眼睛要紧”。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5)

有了一双大眼睛,真让他发现了事儿,在王全休养时顶班的王升能吃、能攒、能偷懒、擅长请假,这些王全不在乎,真正触到他底线的,是这两件事:

“你偷吃料豆,还要往家里拿!你克扣牲口。它是哑巴,不会说话,它要是会说话,要告你!你剥削它,你是资本家!是地主!你!你故意拿钉子往马槽里放,你安心要害所里的牲口,国家的牲口!”

上面的事情能看出三点,其一,他真心为了公家好,肯干能干,有豪气,有正义感;其二,他在乱世中成长,吃了太多苦,痛恨剥削;其三,他真心爱护马匹,甚至能与之共情。

这三点绝不是割裂的。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6)

“马无夜草不肥”,喂马是很操心的事情,王全一丝不苟地把他们照顾得极佳。

他清楚每一匹马的健康状况与劳动能力,能察觉它们的情绪,心疼它们的处境与权益,用“人家孩子”指代马匹,甚至还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总是亲热地交流,小马驹降生时他由衷为新生命感动。

后来王全去了学习班,非要先学四个字,“王全喂马”。

“ 字的笔划虽然很幼稚,但是写得恭恭正正,一笔不苟。谁都可以看出来,这四个字包含很多意思,这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誓约。”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7)

这不仅是因为王全的建设热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也因在马作为“牲口”的身份让他看到了从小颠沛流离被剥削的长工王全,而眼前的得到悉心照料的马儿也让他投射了对刘所长、农科院、共产党、集体概念、国家、稳定秩序的感情。

人们有时以一己立场去脸谱化甚至丑化集体劳动中的人,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宝贵的血肉记忆与个人情动,不应成为别人发表高见的牺牲品。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8)

《昙花·鹤和鬼火》里的鹤是另一种类型,只出现在中间一段,却和昙花、鬼火串成少年李小龙诗意的眼睛与幻梦般的季节——是的,昨天喜欢晚饭花的那位李小龙。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9)

邻居夏老人送给小龙少见的昙花,于是他每天都在盼开花,心脑全被占据,生怕错过,有一夜,花开了,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像睡醒的美人——“啊呀,真香呀!香死了!”

在这番本能的修辞之后,小龙这样睡着了,梦里昙花开了,于是他有了两盆昙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

一瞬和永恒变得无需辩证,李小龙永远有昙花,也有了两个世界,醒时即是睡梦。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0)

于是冬天下雪,他眼中的河水变红了。有一天早上,他看到了鹤,看得呆了,因为“鹤是那样美,又教人觉得很凄凉。”

他在张先生的教导下学篆刻,先生画室在小楼上,那是赞化宫的遗物,曾供奉吕祖。

相传吕洞宾出生时,有鹤从天而降,仙乐阵阵,鹤破窗入,消失不见,满室留香。仙鹤常伴道家神明左右,亦是两界沟通的引者。

所以那天他走过刑场边的掉魂桥——李小龙确实被鹤震慑心魄——有了奇遇。

“鹤慢慢地飞着,飞过傅公桥的上空,渐渐地飞远了。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1)

李小龙痴立在桥上。李小龙多少年还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鹤。李小龙后来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

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么?”

走夜路的小龙害怕极了,因为想起了种种旅人赶路的恐怖见闻,到了仙鹤消失的傅公桥上,他看到了鬼火。

“绿光飞得很慢,好像在幽幽地哭泣。忽然又飞快了,聚在一起;又散开了,好像又笑了,笑得那样轻。绿光纵横交错,织成了一面疏网;忽然又飞向高处,落下来,像一道放慢了的喷泉。绿光在集会,在交谈。你们谈什么……”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2)

小龙安全到家,回想鬼火,觉得很美,但他知道这不是什么鬼火,自然课老师说过,是空气中的磷。事物有了科学的解释。他想通这一层,觉得又大了一岁,却离仙鹤更远。

小龙再也没有见到“那只鹤”,是因为人长大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对现象的解释变标准了,世界也收束了,于是昙花开完就谢,感受不再玄秘。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3)

但文学作品要留住的就是那种玄秘,因为语言自身的暧昧性可以打开了多重解读的闸门,偶尔说狐谈鬼也未尝不可。

汪曾祺在1983年写到李小龙于贞洁牌坊前遇鬼影,自然有对封建礼俗的讽刺,却也有对文革期间“牛鬼蛇神”隐喻的揶揄,历史的伤痕让1987年校对《天鹅之死》的他泪不能禁。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4)

《天鹅之死》

这是一个灭美的故事。据汪曾祺的子女所记,是因为玉渊潭落来四只天鹅,大家都去看,却有人说要猎了吃天鹅肉,汪曾祺痛愤:“怎么能这样呢?”

于是虚构了一个卑劣好色的工宣队员某某,还有一个善跳《天鹅之死》的芭蕾舞女演员白蕤,在文革时被某某要求整夜跳《天鹅之死》,左腿骨折,后来转业做了保育员,带着孩子们来看落在玉渊潭的天鹅,不成想两个青年趁夜猎杀天鹅,一只毙命,三只惊鸣一夜。

第二天,被枪杀的天鹅的伴侣不鸣不食,飞走了。

另一只天鹅还在。许多人来问,“天鹅天鹅你害怕吗”,人们在议论这么美的东西,为什么打死它。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5)

有人回答:“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闹的!把一些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

也有人说,天鹅伴侣忠贞恩爱,活的那只一定会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

孩子们似懂非懂,对着湖面呼唤天鹅,眼泪飞做了天上星。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6)

这个故事里,死去的不止眼前的天鹅,还有天鹅的伴侣、《天鹅之死》中的天鹅、舞者白蕤、孩子眼中的天鹅、作为概念与现象的美。

受五戒时怎么观想(品人间五味杂陈)(17)

《天鹅之死》是一支濒死天鹅独自挣扎的舞蹈,当时有许多作品以天鹅为名,而死亡与斗争的旋影使它跳脱出来。

小说也是动情之作,形式很美,短句成段,眼前景和记忆重叠,蒙太奇与写意兼有,其美感也是汪曾祺希望在天鹅死后以“美育”治疗民族创伤的用心。

明天我们将接着阅读汪曾祺的西南联大与故人,看他如何借助虚构的往事反映与反省真实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