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北京依然燥热的很,即便是在密云的山区,太阳一出来,“秋老虎”的本色就尽显无疑。

迎着第一缕朝阳,航拍完望京楼和仙女楼,内心那久违的躁动再一次被萌发。这次,一定要站在司马台长城的最高峰,与望京楼来一次零距离的触摸,站在它的脚下眺望京城。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

知道司马台长城源自二十年前的一部电视剧《永不瞑目》,陆毅主演的男一号肖童和苏瑾主演的女一号在长城上有一段剧情,打动我心的除了剧情、男女主人公的表演一定还有这段雄伟的长城景色。后来得知这段长城叫司马台,它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滦平县的交界。于是,登司马台长城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念想。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2)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金山岭长城拍摄中得知从小金山沿着长城一直向前走,经过麒麟楼、司马台水库就可以到达司马台长城,并且可以成功逃票。于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我开始了第一次的登司马台长城之旅。一路有惊无险,非常顺利,就是准备不充分没有带够充足的水,经白云楼、望海楼、将军楼到达东方神台时,已经精疲力尽。

东方神台又称东12楼,有工作人员把守,再向前行是悬崖峭壁,根本看不到路。对面的悬崖上是号称天梯的残破城墙,可见有两个瞭望窗的东14楼,也就是猫眼楼。但是无法看到东15、16楼,也就是司马台长城中最雄伟的仙女楼和最高点望京楼。由于当时对游人已开放的司马台长城只能到东12楼,又加上体能有些透支,所以这一次的登司马台不是很完美,由此也给我留下了一个结。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3)

五年前我开车经承德去北京,司马台高速收费站是京冀两地区的跨界收费站,时间尚早,又不急着赶路,我突然又响起那个未了解的心愿,登司马台长城,零距离看望京楼和仙女楼。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在登山前备足了水和干粮,向当地的老乡们打听清楚登山的路线,一个人开始了第二次登城之旅。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还没有到达山底下,由远至近传来震耳欲聋的雷声,大地都跟着颤动,眼看乌云压境,风雨欲来,突然感觉这是长城不太欢迎我呀!这片区域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而望京楼长城又处在山的最高峰,如果遇到雷电是十分危险的。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环境险恶赶紧撤。于是,第二次登司马台长城只能在眺望中恋恋不舍的离开。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4)

这次是第三次登司马台长城,不仅有充足的补给,还有运动健将级的朋友陪伴,志在必得。但是有朋友看过我的这身打扮悄悄的问我,你这能登山吗?小心伤痕累累!我当然没当回事。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5)

望山跑死马,眼看着前面的带有烽火楼的峭壁感觉你走它也再走,越走越远。没走出去二里地就有些大汗淋漓。听乡亲们说,他们登到山上要40分钟,我按一个半小时做的时间准备,但是现在看两个小时就是快的。既来之则安之,这次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6)

五年了,上山的这条路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只是一条羊肠小道,但是越来越清晰,说明这些年上山的人是越来越多,要嘛山下的唐家寨不会开有多家的住宿和饭店超市。

这块大石头在坡地上十分醒目,它是从何而来孤零零的在这里?会不会是N年前在山顶上被雷劈了滚下来的。中间的这个前后没有缝隙的口子我还有印象,没想到五年后居然从里面生长出绿色的生命来,真的是奇迹。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7)

一路没有风景,只有认真的看着脚下的路,向前,向前,再遥远的目标就会抵达。

在经历了一段笔直的峭壁攀爬后,终于可以看到了崖壁上的司马台东16楼和长城墙体,内心一下子涌起了激动后的喜悦,司马台长城你没有辜负我的等待和努力,时隔二十年,我终于站在了你的最高峰。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8)

罗哲文先生曾评价说:“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为中国长城之最。”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9)

司马台长城有敌楼35座。整段长城的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构思新颖、形态各异,它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了一段“奇妙的长城”。城墙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奇、特、险著称于世。司马台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美人楼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楼18座。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0)

这里长城的墙体,既有人们所常见的“城墙类型”,也有顺应悬崖峭壁的山势而建的“半边墙头型”;既有随缓坡而舒展的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阶梯叠进的“天梯”。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1)

东17楼是将士住房,三面有窗,北边是射箭孔。整个楼用大方石块砌成,显得敦实、坚固,气度不凡。虽然建在两座山峰的低凹处,但是它的完整和俊秀是其特色。向左望去,那个山巅上的高楼就是著名的东16楼望京楼。望京楼也是北京城文物最高点。造就出这一雄秀奇特无比的长城景观,应归功于这里特殊的燕山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戚继光等古代将士们的智慧创造。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2)

长城上长满了野草,有的还长出了高树。有人说长城来自于人类的破坏,这不准确。距离村庄较近的长城,在过去的穷苦年代,由于当地政府也没有保护,所以很多城砖都被拆下来盖房子了。很多墙体、敌楼、烽火台,乃至城堡都被拆的面目全非。而像司马台这样险峻的长城,爬上来一次都非常的艰难,那里还有力气往下背砖。所以,这里长城损坏多来自自然界,风、雨是最大的杀手,地震、雷电以及这些自然生长的树木和野草。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3)

司马台长城空心敌台形式多样,同样令建筑史家叹为观止。仅敌台上的望亭,就有一间房、三间房、三间房加前后廊,三间房加周围廊等几种,屋顶有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和重檐悬山式多种。在很短的距離里,城墙和敌楼形式之多,变化之大,在万里长城中极为罕见。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4)

单说楼顶,就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等6种,墙体也有单边墙、双边墙垛口障碍墙等7种。城墙有单面墙、双面墙、梯形石墙。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5)

敌楼的样式有两层、三层、扁形、圆形、拐角形、两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而顶部样式,许多是司马台长城所独有。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6)

长城迷们之所以青睐司马台长城,除了它的险峻和秀美,它的原始和古朴,还有就是它在构造上的独特性,这是司马台长城的魅力所在。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7)

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986米,为空心三眼楼,二层砖石结构。这里视野开阔,隐约可见北京城轮廓,故称望京楼。望京楼头,东观"雾灵积雪"、"蟠龙卧虎"、北看"燕山迭翠"、南瞧"水库明珠"、壮丽关山,尽收眼底。

由于风蚀和地震的破坏,望京楼的墙体已经出现条条裂痕,如果不是零距离的接触是无法看到的。为了墙体安全,除了封闭了券门,同时采用铁筋进行固定,并架设了避雷的设备。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8)

仙女楼是敌楼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树丛中,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达顶。内部用青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甬道和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网状的八角藻井,四边砌四个砖柱,游人在里面轻轻放歌便能发出悦耳的回音。门券上还有并蒂莲花浮雕,整个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

链接望京楼和仙女楼的城墙被誉为“天桥”体现为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的障墙。而小天梯上的障墙,可谓登峰造极,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内从最顶上的障墙箭孔,一直可以通过所有障墙的射孔,到达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赞叹。

由此可以想象昔日戍边将士苦战御敌的战争场面。此外、城墙的构造更是匠心独运,富于变化。因地形和军事上的需要,城墙又分为单边墙、双边墙和障墙,有砖砌、石砌及砖石混合砌,城墙上的箭孔疏密也从几十个直到上百个。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19)

脚下这段犹如巨蟒蜿蜒身躯的墙体就是司马台长城的天桥,位于东15仙女楼至东16望京楼之间,单边墙面宽只有30厘米,顺着山体的起伏进行修建,有的墙体是直立的,有的为豁口,由于时间久远,多处已经残破、松动,至今没见过有人从上面能走过去,最多像我这样站在墙体上摆个pose,抒发一下壮志情怀而已。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20)

背倚蓝天,橫亘东西,野云悠悠,极高极险。其山势犹如人的手指并拢,呈双向阶梯狀。若从西面登上长城,侧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刀劈峻岭立如屏,更有长城卧险峰。自古及今能挡马,难拦勇士竟攀登!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21)

司马台长城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在它身上记录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站在长城之巅环顾大地,长城内外,山峦起伏,暮色苍茫中,锦绣山河风景如画。当一轮明月升起时,是我与望京楼、仙女楼该搞别的时刻,往后余生我还会在山脚下继续仰慕你,在心中深刻你的名字,只此一次与你亲密接触让我终生难忘。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22)

没有头灯,一只手拿着手机照明下山还是很危险的。磕磕绊绊回到车上时天完全黑了,此时才感觉到双腿火辣辣的,回到老乡家吃饭时一看,已经伤痕累累了。

司马台古长城游记(登司马台原始长城记)(23)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司马台长城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推荐景点:

金山岭长城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官子 更新:2019.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