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做总结排计划的时候。官员领导、老板们都是高屋建瓴,总结起来定然是自己多么正确,做出的计划甚至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咱们平头老百姓就没必要认真, 写出来的总结计划都是忽悠上级应付差事,根本就没人看。这些不提也罢。

无论阶级高低,谁都有留在心里的总结与期冀。比如今年每天早上吃三个红薯,晚上四个,总结后觉得不妥,下定决心从新的一年开始,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显然又能过上崭新的生活。

至于我本人,很久以来未曾做过新年许愿的事儿。以前的教训太惨痛了,到了下一年,没变帅反而更老,钱包更瘪,家庭地位更低。许愿的结果常常是相反的,尤其是你的要求太高的话。

然而,或者是过年,或者是生日,人到了一个阶段,总会回头看看。回头看未必有什么裨益,其实是为了找些好看的截图,证明自己活的还值。

本人今年的工作,可用“一事无成”四个字做总结。灰心丧气之余,就想找些漂亮点的画面调剂心情,于是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张色彩艳俗的填图。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1)

这是全国地级行政区总图,除了黑色的台湾和看不清的香港、澳门,三百多个被黑线分隔的小格子是中国各二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盟、自治州等。两种颜色中,绿色是曾造访过的,粉色是未曾去过的。这张图有点蒙人,西藏、新疆、青海、内蒙的地级行政区太大了,随便一个的面积都能超过南方一两个省。

造访的最低标准,是曾在该地转车(机)或自驾(包车)通过,不包括火车、长途汽车,自驾不计高速、城市快速路段,亦不包括在高速休息站驻留。换而言之:有自主性的,可以随时停车、落地、改变前进方向的才是造访,被动的不算。

基本统计如下:

● 除港澳台全国省级行政区31个,全部造访。

● 27个省(自治区)省会,全部造访。

● 15个计划单列市(沈阳、大连、成都、济南、厦门、武汉、南京、西安、宁波、杭州、广州、深圳、哈尔滨、青岛、长春),全部造访。

● 5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全部造访。

●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缺南通。

● 2020年商业城市排行,全国二线以上城市合计49个,缺南通、珠海、台州、廊坊。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2)

● 全国地级行政区共计333个,造访174个,超过50%。其中江西、西藏、海南全域完成。

● 全国县级行政区(含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等)共计2844个,造访540个,近20%。其中海南各县市区全部完成。

填这张图并不需要用太长时间,做准备陆陆续续用了一个多月。列出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可真不易。

回顾自己的行者之路,从八年的夏天开始,以前都是出差、跟团或长假游。2012年携妻子自驾,从西安出发北上延安到银川。次年,约朋友南疆游。2014年,四十多天穿越青藏高原和祁连山脉,并开始在公众号发游记。其后数年,每年自驾旅程超过两万公里,加起来也能绕地球赤道两圈。

地方走多了,总会有打卡的心态。2016年北上,完成了走遍全国所有省市的愿望,2018年雪后抵达冰冷的贵阳,最后一个省会点卯结束。因为换工作,这三年没怎么太折腾,国内跑的也少了。

为了点清楚到底去过哪些地方,我做了个表格。五百多个县区填起来真不容易,需要回忆的可不止这八年,对记忆力和地理空间的挑战相当大。

提示:因表格过长,以下仅粘贴几个省份的图片,您可关注WX公众号“冯晓晖”,与作者交流。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3)

本表还有不少错误,也必有疏漏。表中部分景区标注了等级,其中5A有95个(不准确),占全国281个5A景区的30%。5A真没啥意思,开始追的时候才175个,几年过去,越追越多,越来越烂。表中最多的是博物馆,有120多个,自然风光比例很低。

我觉得,如果走过西藏、新疆,又去过几个代表性的名山大川,别的那些挂着几A的自然风景多是雷同甚至平庸。当然,主要还是个人体力和兴趣使然,我的膝盖不好,不合适爬山。看山水找不到感觉,一家没啥货色的县级博物馆、一条破破烂烂的老巷子,我却能津津有味地转悠半天。

原计划在本篇谈谈旅行的意义。但这一问题从2014年写《西行漫记》开始思考,到现在还没梳理出清晰的逻辑体系。本篇只谈两点:其一,别把旅行放到未来;其二,旅行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4)

我一直记得,在初高中时看过一篇文章,大约登载在《世界知识画报》或者《世界之窗》上。文章说的是美国的事儿,有记者到养老院采访,问老人们人生最遗憾的是什么,回答出奇一致,且与贫富、性别无关:老人们最遗憾的是没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出去旅行,而把时间花在现在看来并无意义的事情上。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不懂旅游,那是八十年代,了解外部世界,只能依靠书报中的文字和图片。之后的几十年,我旅行也没什么兴趣,总有那么多事儿更重要,在旅行上的投入既不值得也不舍得。

直到七八年前,迟钝的我终于开始去理解旅行的意义。而让我感慨的是,年迈的父母所抱憾的,和几十年前的那篇文章描述的一样。或许这就是人生吧,感悟总在遗憾之后。

这就进入到本文所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旅行的价值。旅行的价值,在每个人的身上体现的未必相同,但有一点是所有人共通的,旅行最大的价值是回忆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5)

哪怕一次旅行很糟糕,你也会在心中留下某个片段,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或者是一次邂逅,或者是一碗特色小吃,也可能是一次争吵甚至失窃。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是庸常生活之外的亮点,旅行本质就是为了打破庸常,短暂地换一种活法。回忆就是你仍在延续旅行,你可以靠着它抵抗甚至战胜无聊的人生​。

尤其是到了晚年,当我们腿脚动弹不得、大脑萎缩的时候,不会回味如何挤地铁上班,如何为了一份工资或者升职的幻想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除了最高位,你的领导也是这样。单调与被迫是平淡与压抑,追求与变化才值得回味,旅行就是。值得回味的越多越长久,旅行的价值越大。如果你能如祥林嫂般逮机会就唠叨自己爬上过美丽的布达拉,这趟旅行的价值则趋于无限。至于养老院里别的老人想不想掐死你,那就是另一说了。

回到第一个话题。总有人对我说:很羡慕你,但我还要等到退休、孩子上学诸如此类。我想说,别把旅行当成天大个事儿,给油箱加满,周末出去转悠两百公里,就是挺好的旅行​。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6)

别把旅行放到未来。到了未来,你可能没有那么多体力爬上布达拉,你甚至会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不敢出门,你更有可能已经落伍于时代而不适合旅行。到那一天,你只能在养老院里坐在轮椅中,听着身边那个傻老头天天唠叨爬布达拉的烂故事而恨不得掐死他,想想看,谁的心态更好?

这就是本篇两个关于旅行的两个话题,其实是一个。

我就是那个唠叨布达拉的傻老头。或许有人会想,做这么长的表格不就是赤裸裸的炫耀?您说对了,其实大家都一样,你也一样。在我的朋友圈中,除了那些当领导装深沉的,哪怕这人一两年都没个动静,偶尔发个圈,必然是旅行。差别仅在于发圈的地点是埃菲尔铁塔前还是农家乐里。

子曰:生而时游之,不亦悦乎?游之而发圈,不亦乐乎?见圈而点赞,不亦淑女君子乎?

旅行路上的真实感受(回首八年我的旅行足迹与一点感悟)(7)

如何强化旅行的感受?如何使美好的记忆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当然是炫耀——写游记也是一种。

​平安夜幸福!明年咱们在旅途中见!淑女君子记得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