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者,险事在外,悦事在内,境遇有困能止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周易中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重卦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易中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重卦辑

周易中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重卦辑

节者,险事在外,悦事在内,境遇有困能止也。

60 ䷻ 水泽节[jié],下兑上坎,010/011

全卦喻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节制之道,强调节制贵在于得中。

卦辞:亨,苦节不可,贞。

节者,有限而不可过之义,卦德上坎陷、下兑悦,险中解悦,悦以御险,故谓节。此逆中行顺,变通守道之卦,承上兑卦而来。兑者,悦而达外,能悦道而行道者也。但顺处能悦,逆处不能悦。悦之不真,终难出险,而不得悦。故修真乐道之士,不以艰难动其心,不以危厄移其志,境险而心不险,时险而道不险,乐天知命,随地而安,借险养悦,悦以御险,境遇在彼,造命在我,阴阳不能限,造化不能拘,逆之顺之,而不失其所守,此节之所以有亨道也。

但节虽能亨,若不知通权达变,固执一节,反为节困,名曰苦节。节至于苦,不险而自致险,独受劳碌,有损无益。不但不为节,而且失其节,非险中之悦,乃悦以行险,是以不可贞也。

夫君子修道立德,非礼不动,非道不立,非义不行,一步一趋,循规蹈矩,一言一语,随时顺理,其体常静,如泽之无波无浪,其用则动,如水之可此可彼,静而不至于失心,动而不至于迷性,动静有常,因事制宜,不拘一节,时当塞而塞,遇险而能处险;时当通而通,出险而不致险,与时偕行,皆以无心处之,故能超出乎阴阳之外,不为阴阳所拘。

盖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节不以心而以时,是谓随时之节。节而随时,如竹之节,节节有限,节节能通,有何不亨乎?

彖[tuàn]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制可致亨通。阳刚与阴柔均衡相分,而又刚健中正。过分节制而不能持正适中,君子就将途穷。君子遇险却能和悦应对,地位得当,奉行节制,道德中正,所以亨通。天地节制就形成了四季。订立制度来推行节制,就可以不损民伤财。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者,有限也。上坎水,下兑泽,是泽上有水也。泽容水有限,太过则溢,节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一行一止,以立德为本,不得任性而行,是谓节。但有随机应变之道,若执一节而终,其行不通,反伤于德,此节之不可不辨别也。以是制数度、议德行焉。制者,裁取也;议者,辩论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分而为四时、八节、七十二候,各有界限,此数度也。人秉阴阳五行之气数而生,即有此五行之德,行而不失其德,即德行也。君子裁取阴阳五行、盈虚消长之数度,议论仁义礼智信之德行,使人知宜仁即仁,宜义即义,宜礼即礼,宜智即智,宜信即信。又议论其五德一气、阴阳互用、不偏不倚。凡此者,盖欲人体天地之德为德,四时之行为行也。性命之学,火候工程,全是造化数度。合其数度,能修天德,即是德行;失其数度,有违天德,即是德丧。丧德之行,行而无节,以假为真,以非为是,纵能固守一节,亦是着空执象,终无益于性命。制之议之,君子开物成物之心深矣哉!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在节之初,刚而守正,先能辨别其是非而后行,是不出户庭之节。不出户庭,能谨慎于始,自无咎于终。此刚而能正之节也。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不迈出庭院,说明知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第一爻。初九以阳爻之身居阳位,阳刚得正。初九位于节卦之始,向上应和六四爻,却有九二爻阻拦,因此持中自守,不轻举妄动,因此没有咎害。象传中也解不出户庭为知通塞也,说明初九也明白前方通常即行,道路阻塞则止的道理。

可断结果:初九爻以阳居阳位,居位得正,刚正守直,又因为处在节卦之初而知节制,懂变通。初九居下卦最底部,虽为阳刚之爻,但是气力弱小;虽然想向上与六四阴爻应和,但是中间有九二拦阻。节卦上卦又为坎险,单薄的初九若盲目出行向上,不懂把握时机和变化,就会遭遇凶险。

自取之道:初九阳爻居阳位得正,向上与六四阴爻相应和,刚柔相济,阴阳相合,但是六四阴爻居于外卦,阴爻主降,宜退不宜进。况且初九爻就算想要前进,也会有九二爻对其进行阻拦。前路对于知节制,懂通塞的初九来说,是被堵塞住的,因此初九爻受其影响,退守于室内,不出庭户,修身养德,等待时机,符合节卦的规律,所以可以免于咎害。初九爻就好比一年中的冬天,所处本就是藏闭之时,等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再出行又怎么会有灾祸呢?

九二,不出门庭,凶。

刚为柔牵,仅能节内,不能节外,穷居独处,孤寂守静,是谓不出门庭之节。不出门庭,节而不通,不凶亦凶,此刚而固执之节也。

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因此失去了适中、妥当的时机。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第二爻。不跨出门庭,凶兆。九二爻为阳爻,居阴位,为节制所拘束。前方六三、六四皆为阴爻,不足以阻碍九二阳爻向上奋进,但九二却不知变通,固守不出,因而错失良机而遭遇灾凶。象传中称:九二爻凶是因为不出门庭而错过了时机。

可断结果:九二爻为阳爻,却处于阴位,是居位不当,当节卦之时,就可能造成节制不当的现象。初九爻不宜出门,是因为初九爻本身气力弱小,又有所阻碍,但是发展到九二爻时,虽然失正位,但是九二的阳刚之质已经非常强盛了。九二处在下体中位,是该有所作为的,况且前方只有六三和六四两个阴爻阻挡。可惜九二爻却因为自已是阳爻,向前没有九五尊爻与他相应和,固守其位,不知变通,错过了时机,遭遇了凶险。

自取之道:九二爻位于内卦中位,适于前行。但是,九二爻因为处于阳爻处阴位,居位不正,所以被节制所拘、加之前方九五阳爻刚正有力,不会回应九二爻的相应,虽然前方乃是六三、六四两阴爻,阴柔之力难以抵挡,但是九二仍会生出畏惧之心,欲行又止。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就在眼前时,就应该奋力掌握住,不能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以至于错过时机,为时已晚。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不中不正,务外失内,不知有节,欲求其悦,反致不悦,嗟若之伤,自取之耳,与人无咎。此柔而不知有节也。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虽然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这样的话,又有谁能给它造成祸患呢?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第三爻。六三爻为阴爻,处阳位,不得其正,又身在两个阳爻之上,容易骄奢浪费,不知道节制。但六三爻在下卦的最上,本身柔顺和悦,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醒悟、反省,所以象传也感慨:能为自己的不节制而感伤忏悔,谁又能忍心施加咎害呢?

可断结果:六三爻为阴爻,居阳位,失其正位,在节制之时,可能会不知节制,不懂进退。六三爻又在下体的上位,下爻初九、九二两个阳爻,非常容易因为以为自己压制住了两个阳爻,而自大不知节制。正所谓水满则溢,一个人如果太骄傲自满,一定会有所纰漏。于个人而言,不知节制会受到使生活影响;若是国家的巩固之臣不知节制,那就会危害到整个国家社稷。因为不节而生灾祸,是咎由自取。

自取之道:六三爻虽然因为其以阴居阳,容易不知节制,而致穷困,但因居于下卦的上位,具有阴柔者独特的柔顺和悦之质,当看到自己所处的困境,以及自己因为不节制而招来的灾祸时,会幡然悔悟,为自己的错误叹息感伤,并努力改正,所以最终会为世人所容,不会遭到咎害。

六四,安节,亨。

柔顺得正,借刚济柔,不能节者亦能节,是谓安然之节。节到于安,出于自然,不由勉强,此柔而借人以节也。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能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说明谨守柔顺尊上之道。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第四爻。安于节制之道,亨通。行事处世若能安守节制的大道,那么就可以获得亨通。六四爻为阴爻,居阴位,柔顺得正,又在九五阳爻之下,能够顺承九五尊位,安行节制之道,因而得以获得亨通。象传也说:安节而亨,是因为六四爻能够守承尊上之道。

可断结果:六四阴爻居阴位,居位得正,又为外坎之初,如同泽上流淌的水,柔顺而安静。六四爻若是能够以柔顺之质,上承九五爻的刚健中正,自身又能够安于本分,持守节制之道,心无旁骛,便可万事顺通。享与穷相对。穷,困也,即不通顺。若六四爻不能以其阴柔上承九五之阳刚,行事不知节制,就会因此受阻,因此而穷。为人臣若能安守本分,懂得节制,承君王之德,继而辅佐君王,明君贤臣,那么天下不可能不太平。

自取之道:六四爻以阴居阴,持中守正,安心与九五爻相应和,以自身之阴柔顺应九五之阳刚,刚柔并济,阴阳相和,故而能亨也。六四阴爻能够占得亨并非全靠自身之力,还因为居其上位的九五阳爻居中位,刚毅得正,中正而无过。九五与六四相应和,以刚为体,以柔为行,六四的柔美与九五之阳刚交互,而使其行事得亨。因此,六四爻若是能上承九五爻的中正德行,自身又能够安于节制,那么就能万事顺通了。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居于险地,内有主宰,苦中能甘。能甘于险,则凡不险之处,无不能节,又可知往而有尚,顺之逆之,方且节节相通,进于至中至正,神化不测之地矣。此刚而变通之节也。

象曰:甘节之吉,位居中也。

能适度节制从而让人感到美而适中,是吉祥的,这是由于居位中正的缘故。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第五爻。节制能让人感到甘甜醇美,是为吉祥。前行一定会受到尊尚。行事时能够适当的节制,那么结果一定是令人觉得甘甜美好的,是非常吉祥的象征。心中怀着这样恰当的节制,那么继续向前也是能够为人所尊敬,得到赞美的。九五爻处于全卦之尊位,所处是君王之位,又以阳爻之身居阳位,处上卦之中位,阳刚得正。在节卦之中九五爻便有节制之德,能恰如其分地施行节制,使人甘之如饴。象传亦云:九五爻的甘节之吉乃是因为居位中也。

仔细分析此爻,我们可以发现,节卦极为贵中,九五居至中之位,而能有自节之德,所以称为甘节。这说明九五身为尊贵的君主,而能知道自奉节俭,治理国家,节以制度,不与民争利,不害民,不扰民,自然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可断结果:九五阳爻居于上卦中位,是全卦之尊,君王之位,居位得正,有居中守正之象。君子行事若能够不偏不倚,拥有中庸之德,如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品行必然能够获得人民的崇敬,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然而九五阳爻居阳位,重刚之身,行事容易偏颇自大。居于君主之位时,若是心中不能够秉持节制的品德,骄奢淫逸,劳民伤财,就会失去吉祥之象,于自身和江山社稷都有所危害。

自取之道:九五阳爻因为居于上体中位,有甘节之吉,言正行中,为人处世时能够持守胸中节制之德像复圣颜渊一般,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也不改其乐,纵使外在有更美更好的东西,也不改变自己内心的操守,不形于外物。作为一国之君更应当心有节制,九五爻当节卦之时,因而腹内本就有恰当而符合时宜的节制之德,行事定能恰如其分,前进也能被世人所赞颂。

此爻也可以用来养生,养生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节制,而不在于过多地使用补品,人懂得饮食起居有节,就是养生的基础。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在节之终,柔而不刚,是谓苦节。节至于苦,苦中无甘,节于此而不能达于彼,如忘物忘形,止念灰心,存神入定之类,虽云有节,行险侥幸,无益于性命,乃节道中之凶事。但在于节,执一而终,不为人情世事所累,又得悔亡,所谓“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者。此柔而不通之节也。

六爻惟三爻不知有节,其余三爻皆有节,或太过、或不及,是非不等。求其节之能谨于始者,其推初九,节之中正,不贞而亨者,其惟九五乎?修道者,可不先辨其节之之所以为节哉。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因节制过分,则会感到苦涩,而且会发生凶险,因为过分节制必然导致末路穷途。

爻意分析:此为节卦的最后一爻。行事不能过分节制,过分节制则会令人苦涩不堪,事情的结果则会趋向凶险。但是若能够守持中固,凶险则是可以防备的,那么因为过于节制而产生的悔恨也会随之消失。上六爻居于节卦之极,因此有节制过分之象。但上六乃是以阴居阴,阴柔得正,因此守正就可防止凶险。象传中说上六爻苦节贞凶是因为道穷,上六在整个节卦的最上,穷极则变,于是九五爻的甘节变成了苦节。这一切都是因为上六爻的位置而发生的。

可断结果:上六爻居于节卦之极,卦位已无,卦用已尽,已经到了变节之时。所谓物极必反,上六爻在节卦之极,行事容易变得过度节制,最后为节制所苦。这种苦节是不符合正道的,所以上六的结局十分凶险。常言道:过犹不及。不知道节制,或者是节制过头,都是有失中庸之道的表现。君子在做事之前,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身心,然后,明白事情发展变化的道理和规律,这样,行事的时候才能够节制有度,不会为节制所苦,结局也必然不会是凶险的。一开始就没有修整好自己的心性,不明白事情的规律,遇见变故的时候也不能掌握节制之度,事情就一定会以凶险的局面告终。

自取之道:虽然上六爻位于节卦之极,容易生变,但是上六爻以阴爻之身居阴位,居位得正,因此有知错能改之象。若已经为节制所苦,过分的节制造成了令人苦涩的后果,那么能够固守中正,并一直到事情的最后,凶险的情况就一定会有所好转,即将到来的凶险也能够得以预防。

节卦集中阐释了节制的道理,从初九爻的不出庭户,到上六爻的苦节,六爻的爻辞说明了节制应当适中和持正的道理。万事万物均有规律,合乎规律的节制,能够使人在行事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节卦还体现了古代人在经济上提倡节制,不伤财不害民。苏轼分析此卦时说,君子就是因为节卦中体现的这个道理,才会节于己而爱于人

此爻总结了节制之道在于持正和适中,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抑或是修身,首先节制的目的要正确,不能是害人或是整人,而应该是让国家更富强,家庭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只有能节制的欲望和享乐才会长久。这又涉及到适中的问题,适中就是要合乎度,万事都要有个度才能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