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晌午时分,沿着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的村道漫步,静谧整洁的村庄、一尘不染的庭院、宽阔平坦的沥青路,路两边一排绿油油的冬青球长势正旺,一切都美不胜收。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1)

王赐升正在门前观察花生苗的长势,说起村里的变化,他赞不绝口:“和以前相比,环境好多了。就拿家门前来说,以前乱堆乱放、高杆作物和爬藤作物多,长满了杂草,还有扔石头的,现在种了花生,既整齐,又有经济收益。”

放眼望去,岞山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几乎都种了花生,一撮撮嫩绿色的小苗刚刚冒头,正随风摇曳。“花生属于低杆作物,去年我们下发倡议书,倡议大家在房屋周围空地上种植花生。”岞山村村支部委员王墨章说。

在推进过程中,岞山村不断强化示范引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5月底,花生栽种完,王墨章在村委用大喇叭广播表扬,同时他还表扬了七八户卫生条件搞的好的,让村民互相学习。为了调动村民种花生的积极性,岞山村两委还按照种植面积奖励有机肥。

“约摸着快施肥了,就开始奖励,最多的去年奖励了100斤。”王墨章说,如今大家积极性都很高,80%的村民门前都种上了花生,剩下的也都种了韭菜、菠菜、大蒜等低杆作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在王墨章看来,村子洁净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的治理。近年来,岞山村积极开展环境整治、道路硬底化、渠道改造、拆旧建新、厕所升级、绿化种植、自来水改造等工作。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又把一个铁路桥及5000多平方的8段断障路,进行了修整。

洁净的村庄,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2)

村东有一处600平方米的篮球场,吸引很多人来锻炼。难以想象,过去这里曾是一条排水沟,常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后,这条多次整治都收效甚微的排水沟,得到彻底的改造,一改过去行人掩鼻而过的旧貌。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原来村东的一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一座48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3)

出门方便了,有健身娱乐的地方了。健身广场夏秋两季每天吸引将近200人前来活动娱乐,村里紧接着成立了2支文化队,得到了大伙的拥护支持。

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幸福感后,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现在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已经做到了长效化、常态化。”王墨章说,把村庄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通过划分12个小组,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共同治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包靠责任制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岞山村因地制宜推出的“一线工作法”。12个小组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小组长,村支部委员王秋云是7组组长,她每天上班前头件事,就是先去自己包靠的区域转一圈。发现问题后,她会第一时间通过“岞山村七组工作群”,反馈到七组的130名村民中。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岞山村,并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村里环境好了,村民自我保洁意识也有了显著增强,那些常年不在家的村民,房前屋后都有邻居帮着打理。王赐升除了在自家门前种花生,还帮着两位常年不在家的邻居种。王赐清全家都在青岛,房前长满杂草,王赐升便帮他在房前和房东的空地,种上了50平方的花生。“人人爱环境、户户比清洁”的氛围越来越浓。

不仅是岞山村,如今在峡山,随意走入一村庄,都能看到一幅人与美景相互呼应,幸福生活随处可见的画面。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4)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5)

而这一切,均得益于峡山区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

近年来,峡山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整治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6)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7)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必须抓紧抓实。要发挥好驻社区指导组作用,解决难点问题。发挥好城乡环卫一体化作用,全面解决面上问题。要发挥好村规民约等制度机制作用,督促形成良好习惯。”峡山区管委会四级专员韩法宝说。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8)

潍坊农村环境整治(宜居乡村入画来)(9)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通讯员 刘涛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