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

八大处位于北京市西郊西山风景区,八大处由三山环抱,因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刹而得名,又以自然天成的"十二景"闻名遐迩,因此八大处素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说,这三山是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也有说法称西为虎头山,东为青龙山,北为翠微山),八座古刹被称为八处,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八处”,古人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其实,八大处原先有个民间传说,说除了八大处之外,还有个一座古刹,留下了“九大处之谜”。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2)


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原名”善应寺“,后历经清顺治、康熙两朝两度重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长安寺倚翠微山而建,坐西朝东,入门便是一坐石影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数十级台阶为该寺山门殿。殿内供关羽造像,又称“关公殿”。向后分别为“大雄宝殿”、“大士殿”,大士殿前二株白皮树尤为醒目,虽历数百年沧桑却仍枝繁叶茂,在京城古木名树中占得一席。当年的长安寺曾是西山名刹。长安寺原有五百罗汉雕像,现已无存,据明万历年间史料记载,当年长安寺有:“寺中四松”最奇。长安寺在“文革”年间被毁,尚未恢复原貌,现今暂不对外开放。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3)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重达三吨。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此寺创建后经历多次天灾人祸,最严重的是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围攻驻扎于灵光寺的义和团,灵光古刹被炮火彻底摧毁。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4)

此后二十几年,经不断重建,才得以逐步恢复。灵光寺院内原有一座佛牙舍利塔,建于辽代,距今近千年。此塔原名招仙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仅存塔基,至今仍存。后来,在重建灵光寺清理辽塔塔基的过程中,从瓦砾中发现一石函,内有沉香木匣,匣上有文:「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主持重建工程的圣安和尚当众打开木匣,果然看到一颗佛牙,众僧大喜,遂将佛牙舍利供奉于灵光寺禅堂,成镇寺之宝。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考证,灵光寺所供奉之佛牙确为佛陀涅盘后存留世间的两颗佛牙之一,故极为珍贵。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5)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因其地处三山之间而得名。创建于金天德三年,于乾隆年间重修。山门殿三间,正对山门是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塑像。清雍正、乾隆年间有高僧达天通理禅师曾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论,因此名噪一时!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6)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原名“隐寂寺“。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两池古竹。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7)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明仁宗年间始建“慧云禅林”。清顺治二年于该地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道光年间两处合二为一,为龙泉庵。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外,还有卧游阁、听泉水榭、妙香院和华祖院。整个院内松高柏巨,如云蔽日,夏日里凉爽异常,极宜消暑。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8)


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9)

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雄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使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0)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1)

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2)


八处证果寺:

证果寺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位于卢师山(一说为青龙山)山腰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说建于隋仁寿年间)。寺中有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证果寺坐北朝南,山门石阶下竖有二碑,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为明英宗御笔。山门左侧有一深潭,名为青龙潭,传说为青龙出没之处。山门以北为大雄宝殿,殿前有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六年铸造精良。殿东为禅堂院。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3)

大雄宝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出此小院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敞轩以北为秘魔崖。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4)

关于真武洞和青龙潭还有个传说,相传证果寺原名卢师寺,隋文帝时,江南有个姓卢的和尚乘船到桑乾河上,随水飘流,刚好船到崖下就止住不走了。和尚舍船上山,爱这片青山绿水,在崖下搭起一座棚子,以后化了缘,修了一座庙,曰卢师寺。这和尚守着庙过了几年。有一天,突然来了两个童子,叫大青、小青,愿意侍奉和尚,帮助做饭打柴。和尚看两孩无依靠,又可做活,就收养了。这年又是大旱。官家四处敲锣张榜征求能施雨的。当时无人敢应。和尚也没法。想不到这两个童子说愿意帮助老师父去施雨。和尚不信,不让他俩去。下午却不见两人。傍晚只见西山根上云气四集,顿时风雨大作。只见大青、小青出来时,总有云气伴随着。和尚方悟大青、小青原是蛇,这时化成龙。以后,大青、小青回到庙南边潭里,叫青龙潭。只因这山是卢师驯伏大小青龙的地方,后人名为卢师山,庙叫卢师庙。庙西北不远还有卢师洞,洞上有巨大石块,名为秘魔岩,因其为民祈雨有验,御赐为“感应禅师”。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5)

民间关于八大处还有个传说,说八大处原为九大处,在中国古人的概念里,九为最大,古建筑格局多为九。而八大处也不例外,原本曾有个很大的洪湖寺,即九大处。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八大处里的武僧曾参加了义和团,杀死了不少侵略士兵。有一次,和尚们正在灵光寺设坛敬祭时,日本兵忽然追来,和尚们被迫躲藏到洪湖寺。当日本兵重重包围寺院后,和尚们点火与洪湖寺同归于尽,大火冲天吓跑了日本兵。至今留下了“九处”之谜。

北京八大处的历史(北京八大处的九处之谜)(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