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说《周易》的第十二卦,否,意思为塞,不通。卦象和卦意和“泰卦”完全相反。泰卦说的是天地万物相交,相通,才有生机活力。才能各美其美,各利其利,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之美。而否卦说的完全相反,因为不能交通,天地万物处于一种闭塞状态,甚至是一片混乱。延伸到人类社会,就是昏君奸臣当道的乱世。

四时循环往复,人间治乱相替,否泰循环,这是一种规律,谁也无法抗争。作为管理者,只能尽人力,听天命,尽量保泰消否,让太平多一点,乱世短一点。

文王当殷世之末,亲见世道之否,所以卦辞说“否之匪人”;后来孔子居春秋之否,所以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孟子居战国之否,乃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这里说的都是“否之匪人”,意思就是天道使然,非人力所为。

那么在这种乱世里,君子当如何处之?文王说“君子贞”,意思就是君子守正处之。孔子的大象辞则有了延伸,“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地不交”说的是自然之象,本卦下卦是坤,为地;上卦是乾,为天。天上地下,各不相干,自然否塞不通。君子在此时也空有一番经世济民之志,无所用之。

“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俭”,俭约其德,收敛其道德之光。“辟难”,避小人之祸也。“不可荣以禄”,不可因其德而得禄。这句话意思是说:在乱世之中,要收敛道德,如果因德而得禄,小人忌之,会招来祸患。如果我能韬光养晦,收敛道德,不引起小人之忌,则或能避难。

可能正因为受孔子的这种“俭德辟难,不荣以禄”思想影响,中国的文人面对乱世多是逃避,才有了桃花源的向往吧。

在“否”卦,孔子的大象辞和文王卦辞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在许多卦里都有体现,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这种情况。这也是学易时会感到前后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易经第27卦理解(白话说易经十九)(1)

对于诸多解易著作,我最喜欢的就是王夫之。船山先生注易,虽有未尽之意,但先生坚贞卓绝之志,令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