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的过程及感受(踏出融入社会第一步)(1)

中秋前夕,当小骁把一盘亲自参与烘培的苏式月饼端到众人面前时,是微蹙着眉的,神情专注——他在期待大家的反应。直到客人竖起大拇指,他才舒了一口气般笑了,神采飞扬。

站在一旁的妈妈吴芳也跟着笑:“小骁20岁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小骁,一名“星星的孩子”。作为“点点星意”孤独症人群就业实践公益项目的学员,他和其他三十余名孩子,学习制作月饼等点心。去年4月,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发起的“明日点心师”计划第一期课程启动,培养成年的孤独症人群就业技能,并提供试训及见习岗位。

他们现做的月饼等点心质检合格后,就可面向公众售卖。“希望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便利,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项目负责人这样注解。

陪伴着“小蜗牛”缓慢前行

小骁就是从去年4月起实习的。

“当时他给大家的感受,就是他适应有困难,我也担心他能不能坚持下来。”吴芳还记得小骁刚加入这个团队时,对陌生环境感到不适和压力。“老师培训操作步骤,对他而言过多的信息量一下子无法整合,有点接受不了,手不知道往哪儿放,甚至去拔眉毛。所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程结束后大家聚一块儿合影留念,他在边上大叫”。

但吴芳没有放弃。她在漫长的岁月中“磨”出一种温柔坚韧的耐心。就像孩子2岁多诊断出孤独症的时候,她也是一样奔波于各家医院、各个康复机构,陪伴着“小蜗牛”缓慢前行。而“点点星意”的老师们,也没放弃。

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的过程及感受(踏出融入社会第一步)(2)

图为小骁自己编制的手工作品

吴芳会将培训时间、计划提前告诉孩子,让他心理上提前适应;抓住他对乘坐地铁、规划路线的兴趣,鼓励他独立前往培训地点;也与其他家长轮流陪孩子上课,协助师傅与孩子们的沟通。

带教老师也结合孩子特点,用个性化、一对一的教育,尽力呵护孩子特性,吸引孩子的专注力,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他们身上有非常多闪光点,就看你如何挖掘。”去年在实习工厂采访时,现代食品中心教师、西式面点师高级技师钱金洁告诉记者,特殊的学生,在执行上往往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开辟更多样的方法。譬如一位学员是特别爱唱歌的男孩子,烘焙的时候也停不下来,“我就告诉他,你可以边唱边做,尝试找找音乐的节拍,跟着节拍做,他学得非常愉快”。

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的过程及感受(踏出融入社会第一步)(3)

几个月过去,小骁有了动力、转变了态度,超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让他进步飞快,从跟着师傅做,到师傅也慢慢脱手他独当一面,“跟开头刚刚进来的状态很不一样”。

小骁第一次把做的点心带回家时,吴芳吃出了眼泪:“我记得是核桃麦芬蛋糕,当时我有惊喜、有激动——因为我的孩子终于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而不是零零碎碎的‘这一下’‘那一下’。”

“妈妈老了,你牵着我走吧”

“我有时候会说,妈妈老了,你牵着我走吧。小骁就会牵住我,那一刻我心里也是湿漉漉的。”

一路走来,小骁一点点成就都会让妈妈吴芳雀跃,她总说,人家养一年孩子,我们就当做养两年,每当他锻炼了一些能力,学到了一点东西,骄傲和欣慰也是难以言喻的。但同所有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一样,吴芳也或多或少会有孩子“老无所依”的顾虑和恐惧。她更希望,孩子能融入社会,过上稳定且有尊严的余生。

所以,小骁对实习的喜欢与胜任,在妈妈看来也是最好的安慰剂。对于小骁的未来,吴芳原本“不敢想太多”。但“点心师”小骁的表现,让妈妈觉得,或许在他能够适应的一些特定环境中,他是可以胜任一些工作的。

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的过程及感受(踏出融入社会第一步)(4)

更重要的是,“培训之后,他的精神有了寄托,注意力自然而然转移到工作上,情绪好了许多。”

小骁的社交能力也有了进步。原先在家里,因为吴芳与爱人都比较内向,也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而在这样一个“星星的孩子”圈子里,大家因为感同身受都会去聊聊,也带动了孩子们尝试着去学习沟通、回答简单的问题。“比如一起实习的孩子,会一起坐地铁回家。他们在互动中建立起简单的配合,这样的‘社交’也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

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的过程及感受(踏出融入社会第一步)(5)

随着社会的关注,尝试接纳这一群体并提供无障碍便利的氛围也在逐渐形成。“点点星意”项目发起以来,已开展“明日点心师”“明日咖啡师”“明日工艺师”和“明日艺术家”四大类就业技能培训,服务91位大龄孤独症学员,其中32位已进入实习阶段。

为了让“明日点心师”学员学到更多类型的技能,工厂方面打造了全新的烘焙教室,方便学员学做中式点心、西点、糕点甚至咖啡。眼下,项目还在规划下一步发展:以目前的成功案例为样本,带动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形成孤独症群体帮扶联盟,帮助更多星星孩子体面融入社会。

作者:王宛艺

图片:王宛艺 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嘉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