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

贺子珍

1935年12月17日,六届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安定县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

这次会议不仅组成了一支以彭德怀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同时也通过了毛泽东关于东征山西的军事行动方针。

而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就是当年东征的一员。

由于出色的政绩,他也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

只不过,这次东征,凶多吉少。

临行之际,他给患病的妻子同桂荣留下了一封信。

信中他这样说到:“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不够,您要体谅。”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2)

刘志丹

就在开始战斗之前,刘志丹就预见了这次战斗的残酷性、持久性,但心中的信念不断告诉他,这就是他应当承担的事,这就是他的宿命。

对他来说,给妻子留下的这封信,既是一封表忠信,也是一封诀别书。

表的是对于国家对于党对于人民的忠诚,而诀别却是对自己深爱的妻子以及缺少自己陪伴的孩子。

他不止一次舍小家为大家,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却是自己家庭的“罪人”。

东征护国,凶多吉少,纵使刘志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纵使夫妻两人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

只是两人都没有想到刘志丹这一去可不仅仅是时间长的问题,而是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可惜家中的妻子同桂荣缺少他的爱护,年幼的孩童缺少他的陪伴,对于他们刘志丹始终满怀愧疚。

只不过,这些愧疚在这次东征之后便再没了偿还的机会。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3)

1936年4月,33岁的刘志丹在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被一挺机枪扫中。

子弹穿透了他的胸部,还没等来医生的抢救,就停止了呼吸。

也不知弥留之际的刘志丹是否想起了妻儿的音容笑貌。

可惜,这一世再没了相见的机会。

从那以后,对人民来说,他们少了一位抗战英雄,对同桂荣来说,她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消息传到同桂荣的耳中,她悲痛欲绝,绝望的氛围笼罩了她许久。

她拼命地回忆自己同丈夫的点滴回忆,只是越回忆越悲凉。

这位民族英雄陪伴家人的时光几乎是少得可怜,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同桂荣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楼坊坪乡九嘴坡,刘志丹则出生在距离此地不远的保安县金丁镇。

两家的大人关系亲近,称得上是世交。

就这样,刘志丹和同桂荣在很小的时候便结下了娃娃亲。

在那个年代多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亲事,娃娃亲在两人身上显得如此合情合理。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4)

油画刘志丹

家乡虽相隔不远,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还是拖到了1918年。

那年,刘志丹的父亲刘士杰带着他前去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顺道也和未来的妻子同桂荣见面。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过多交谈,都是旧时代家庭教育出来守礼节的少男少女,自然是不会有出格的举动。

虽没有近距离接触,但两人也没有显示出抵触之情。

双方见过了家里人后,婚礼便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

三年后,两人便顺利成了亲,从此成为了一家人。

要知道,当时的刘志丹竟还是利用假期时间同同桂荣结的婚。

原来他结婚那年顺利考上了陕北联合县榆林中学,也是从这里开始刘志丹开启了自己革命生涯的征程。

能够嫁于革命志士,同桂荣的心中也是无比骄傲的。

她或许也早就看出了自己今后的婚姻生活会时常孤身一人。

毕竟从刘志丹决心投入革命那天起,就注定他的旅途必定充满艰苦充满忙碌。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5)

同桂荣与女儿

他极少有时间能够在家中陪伴妻子。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刘志丹时常转战各地,为的便是组织起义。

缺少受教的同桂荣也只能做好贤内助的角色,对于刘志丹事业上的事情,她是一概不知的。

她不是没有想过努力追随丈夫的步伐,只可惜连私塾都没有上过的女子,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甚至在嫁给刘志丹之前,她都不曾拥有过姓名。

两人成亲之前,同桂荣只有个“秀子”的昵称,又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通常都叫他三秀子。

当时的农村,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

但这刘志丹可是读过许多圣贤书的人,又是一名革命志士。

既然同桂荣已经嫁与自己,自然是不能无名无姓的。

因此,刘志丹就给“三秀子”起了同桂荣一名,也预示着两人正式成为了一家人。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6)

同桂荣

同桂荣的名字说来也讲究,“同”自然是随了她父亲的姓,而“桂”这个字取的则是刘志丹的原名刘景桂中的桂。

取这样名字的意义也是刘志丹希望夫妻二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他无言的表白。

夫妻二人的生活也是过得颇为甜蜜。

只要刘志丹一有时间,便会教同桂荣识字,向她传授革命道理。

在丈夫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同桂荣不仅认识了许多汉字,她的心里也在那时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她变得更加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家中的繁杂琐事她一并承包,为的就是让刘志丹没有后顾之忧。

能得到妻子的支持,刘志丹更是安心革命。

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也使得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他也成了家人们心中“不知有家的人”。

话虽如此,家中的老小也明白刘志丹的事业,他们更明白没有国便没有家的道理。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7)

东征的红军将领合影

对于离别,他们愿意承担。

刘志丹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并不是没有回家的机会。

1934年2月,他带领队伍在离家不远的刘家砭进行任务布置。

尽管自己的家近在咫尺,可他不能回家。

他只能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片刻的休息时光中,望着家乡的位置,想想自己家中的妻儿。

当时,得知自己丈夫就在离自己不远处的同桂荣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前去探望。

她明白,尽管自己的丈夫不能离开,但她却可以去找他,孩子也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了。

当她到达刘家砭的时候,这个家庭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一次团聚,后来同桂荣回想起来竟是屈指可数的一次团聚。

在过去的几年中,刘志丹也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同自己一般加入到革命战斗中来。

但这次同桂荣的探望明明是最好的机会,他却没有开口。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8)

年迈的同桂荣拿着刘志丹的照片

原因是那时第五次围剿已经开始,刘志丹已经暴露,他上了敌军的黑名单。

若是此时让自己的妻子贸然加入,无疑是给自己的家庭带去灾难。

听到丈夫的解释,同桂荣丝毫没有犹豫,她永远懂得孰轻孰重。

她背着自己四岁的女儿赶忙跑回了家中,将刘志丹的情况告诉了家里人,家人们时刻准备着转移。

为了避免敌军的追杀,他们全家几十口人,进森林,躲山洞,分分秒秒都提高着警惕,过着虎口求生的生活。

期间同桂荣更是与敌人斗智斗勇,她要确保自己不能被抓获,家人不能被抓获。

就算是身死异地,她也绝不能成为刘志丹的拖累。

终于,他们等来了红军的救援,一家人被接到了刘志丹的身边。

这一次,亦是难得的团聚,也是这一次同桂荣真正地加入了革命军,从此留在了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9)

毛泽东与贺子珍

在这儿的她比在家中更加勤快,她主要从事后勤与妇女工作,做军服放军哨、掩护伤员、改善部队伙食,统统不在话下。

同桂荣还有个很好的习惯,她总是会随身携带针线包,不为别的,就为能够给刘志丹以及根据地的其他同志缝补衣服。

刘志丹的战友们也纷纷称赞他娶了个好娘子,他们亲切地称同桂荣为“刘嫂子”。

就连后来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见了她都喊这个称呼,一是亲切,二是尊重。

回想同桂荣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35年10月。

那年中央红军横跨两万去潜力从江西到达了陕西吴起县。

令同桂荣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寒冬腊月,同志们纷纷换上了棉鞋,只有毛主席还穿着夏天才会出现的草鞋。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0)

周恩来与刘志丹

陕北的冬天冷风刺骨,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桂荣不理解的同时,也对这位革命领导人十分心疼。

天寒地冻的这怎么行?

由于贺子珍身体太过虚弱,同桂荣便决定替她给毛主席纳一双棉鞋。

她赶忙量下了毛主席踩在地上的脚印,问贺子珍要了纸张,比划着剪了一张鞋样子。

备齐了所有做鞋的原料,赶了三天赶出了一双棉鞋,还贴心地准备了棉鞋垫子。

毛主席收到棉鞋之时,脚上温暖心中也同样温暖,以至于不停地对同桂荣同志说着“谢谢”。

二十年后毛主席还同周总理以及其他革命领导人说:“刘嫂子在瓦窑堡给我做的那双棉鞋,又软又结实,穿上可舒服喽。”

这双棉鞋,毛主席一穿就是一年。

享受过“六嫂子”贴心举动的可不止毛主席一人,部队的同志们也时常享受着她的“恩惠”。

同时,同桂荣也十分乐在其中,这也给了她久违的自豪感。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1)

同桂荣

本以为这样充实团结又幸福的生活会延续很久。

可身处战乱时代,同志们总要为国拼命。

就在同桂荣逐渐适应了根据地的生活后,噩耗悄然来袭。

1936年4月,刘志丹东征牺牲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身体虚弱的同桂荣是当场昏死了过去。

幸福是如此短暂。

可惜了他们十五年的婚姻生活,最甜蜜的也只剩在部队的短暂回忆。

夫妻二人总是聚少离多,就连刘志丹离开人世之际,妻子同桂荣都没能陪伴在他身边。

或许这就是民族英雄与其家人们不得不承受的命运。

无论是被北洋军阀政府绞杀而亡的李大钊,还是死于28岁,牺牲79年后才与家人团聚的张璋保。

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也正是由于这群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在历史这条长河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历史英雄永不会被人民遗忘。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2)

年迈的同桂荣与女儿

刘志丹的牺牲的消息让同桂荣病情加重,直到自己丈夫的遗体即将被火化之时。

同桂荣才靠着被同志们用担架抬着,去见了刘志丹最后一面,也算是送自己的丈夫走完了最后一程。

流泪过后,悲伤过后。

同桂荣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她要继承自己丈夫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刘志丹走的那年,他们的女儿仅6岁,少不更事,便没了父亲。

但长大后会有很多人不停地告诉她“你的父亲是个英雄”。

丈夫死后,同桂荣带着年幼的女儿继续留在了革命根据地,继续干着她熟悉的后勤工作。

为了开导同桂荣,毛主席总会带着贺子珍请她吃饭,十分细心地安慰她。

有了贺子珍的开导,同桂荣也渐渐走出了丧夫的阴霾。

后来的同桂荣时常忙着毛主席与贺子珍洗衣服,照顾贺子珍病重的母亲。

贺子珍也时常在同桂荣忙得不可开交之时,照顾她年幼的女儿小力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在刘志丹牺牲的额三个月后,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焦急万分地跑到同桂荣的住所说到;“快!快!生孩子啦!毛主席叫您过去。”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3)

刘敏

同桂荣一听便赶忙跑了过去,她知道,这是贺子珍要生了。

到了屋外,她还听见贺子珍撕心裂肺地喊着刘嫂子,听着简直像求救。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同桂荣是赶紧赶到了岗楼中。

这一进门,就看见了满头大汗,面色蜡黄的贺子珍,她甚至还躺在床上打着哆嗦。

正值盛夏,硬是憋得满头冷汗。

见此情况,毛主席也急了,赶忙问同桂荣如何是好。

同桂荣赶紧吩咐了警卫员烧壶开水,她帮着贺子珍调整位置。

警卫员把开水拿来,她先喂了几口给贺子珍,直到贺子珍的脸色开始变得红润。

在她的帮助下,没过一会儿,一声啼哭袭来,孩子顺利降生了。

只是岗楼中的温度实在太低,他们得将孩子赶快转移。

在赶来医生的帮助下,终于是母子平安。

这个新生儿就是未来的李敏。

或许是孩子刚出生第一眼见到的便是同桂荣,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亲密。

长大后的李敏是尊称同桂荣为“刘妈妈”,即便身处国外,还不忘了给同桂荣寄上自己的一张近照。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4)

毛主席与女儿刘敏

建国之后,同桂荣便一直留在陕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当时的贺子珍虽已回国,在上海居住,但由于种种原因,两姐妹始终是见不上面。

直到1979年,同桂荣前往上海探望贺子珍,这是她与贺子珍母女难得的一次会面,却也是最后一次会面。

五年之后,贺子珍便在上海去世,两人也再没了见面的机会。

二十年后,同桂荣也在西安逝世,享年94岁。

这位善良坚强的女性结束了她一生的故事,也终于能够与自己另一个世界的丈夫团聚。

刘志丹上级 刘志丹遗孀同桂荣(15)

晚年同桂荣

她将带着中国如今的辉煌骄傲地告诉自己的丈夫。

到那时,他们或许会含笑说上一句“好久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