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乡情散文(乡情散文老家的大豆)(1)

乡情散文:老家的大豆

文:杨晓光

  有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出了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有一句类似的唱词:“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仔细推敲,唱词的表达远不如谚语严谨,但由于唱腔好听,也就随它去了。

种豆得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收获得来全不费工夫。顶着高粱花子的种田把式都知道,种植高粱或玉米等大田作物,从种到收的全过程田间管理,那得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呀。

种豆则不同,去田里点豆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迎一轮朝阳照胸膛。走一路欣赏一路的风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身边绕,叽喳的鸟儿落树梢,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种豆子基本上就是一次野外郊游。整个的劳动场面是这样的:前面的男劳力挥动镐头刨坑,后面的妇女社员形影相随,一个坑内丢下三四粒大而饱满的豆种,然后将土用脚一拨一踩,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基本上也就可以指望着秋天收豆子了。

种豆子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省心省力不是一星半点。因大豆本身有根瘤菌,能固氮,种大豆的地块,不用上一点农家肥,那是真正的靠天吃饭。种大豆除了不需施肥外,也不需打药,不需间苗,不需浇水,充其量定期锄一锄草也就可以了。丢下几粒豆种,就像撒出去的农家孩子,不用操心费力,竟然也能实现自我管理,长得枝叶茂盛,绿油油的枝叶,毛茸茸的豆荚,相依相偎,相拥成趣。

初生的豆苗,其实就是土里生长的豆芽,它可比炕头上捂着盖着发起来的豆芽壮实多了。初始两片豆瓣,如张开的两只小手,迎接阳光雨露,迎接春暖花开,之后一二叶片对称长出,逆光而视,可见上面细细的茸毛,茎秆笔管条直,茎儿雪白,瓣儿豆黄,一周之内,便由黄转绿。

女儿上小学时,我辅导过一篇《一个豆瓣的旅行》的课文。我望文生义,借题发挥,讲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土壤,水分,发芽,生长,开花。同时我还结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赋予的想象力,给女儿介绍了黄豆从发芽生长,到结荚成熟的传奇故事,女儿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让很少接触大自然的女儿,学到了课本以外和课堂以外的作物生长常识。

我老家昌黎县晒甲坨,大田里生长的庄稼,轮不上大豆唱主角。榨油我们有花生,主粮由白薯、高粱、玉米三分天下。豆类只好以配角身份悄然登场。然而它们不自卑,豆角一天天饱满,渐渐整株黄豆成熟,沾染着阳光的颜色,出落成阳光的孩子。它们的活泼,总是讨得我们一帮孩子的喜欢。不等人们收割,总会有个别不安分的豆子,它们擅做主张,一个个地从豆荚里蹦出来,就像活蹦乱跳的金刚葫芦娃。只是被大自然施了魔咒,它们变成了一群小蹦豆子。而我们则是正常身高的捡豆子的毛孩子,我们捡了满挎兜的黄豆回家,赢得家长爆豆般的口头表扬,以及给我们炒蹦豆的物质奖赏。跑了豆子的豆荚和豆棵前途暗淡,于是做了饲料,成了大牲畜口中的一顿美餐。

半路开小差的大豆终归是少数,况且它们也通过孩子的小手颗粒归仓。当秋风送爽,一株株大豆像缴获了可观战利品的凯旋英雄一样,骄傲地挺立在田野上,它们饱满的成熟度,得到节气的检验,通过了秋天的验证。人们忙着把衔着豆粒的豆荚连同秸秆一起收回到打麦场,单堆单放,晒干后以木棍敲敲打打,一粒粒金黄浑圆的豆子破荚而出。

大豆是营养食品。当代作家汪曾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三年自然灾害时,对十七级干部有一点照顾,每月发几斤黄豆(大豆)、一斤白糖,叫“糖豆干部”。”“黄豆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

大豆是绿色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大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它所含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也可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大豆中所含有的制胰酶,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