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1:品牌和市场其实是整体来的,有时候品牌包含市场,有时候市场包含品牌,市场可能更倾向于销售导向。

看法2:品牌是培养消费者习惯,市场是卖,需要有实际的反馈,总体来看可以理解为产品端与销售端的纽带。

看法3:看公司类型吧,线上线下都有,资源的开拓,线下的展会发布会,商场的路演都算,投个信息流广告都算是市场动作,很多很杂。

看法4:市场也要考核卖的比如小红书种草ROI、抖音种草ROI都是可以考核的。一般企业都有考核机制,包括线下门店的增长比率,都是考核标准,不能总花钱花人力没效果。

社群的一些讨论:

品牌是宏观战略,定位价值观调性等等,所有企业工作最终都应该服务品牌战略。

市场是策略,用什么阶段性主题,策略,手段,节奏去传达品牌心智,去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去获取用户并赢得市场认可。

最简单的区分,市场是花钱的部门,销售是赚钱的部门,现在的岗位错位是绝大部分企业不懂市场,并且贪心的认为所有岗位都得卖货导致的,现实不代表应该。

作为一个老管理来说,品牌也好、市场也好都是服务于销售团队的子部门。

作为品牌经理要做的只是执行,市场承担的是投放策略执行和KPI考核,公司架构里总经办自然有品牌战略。

中国的国情注定了品牌部大多为销售团队服务,销售还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战略也好调性也罢最终落不了地,大多管理层权衡肯定是保销售不保品牌。

万豪已经几十年了,依然是市场服务于销售,椰树依然也是市场服务于销售,包括王老吉,只谈中国国情下的市场和品牌就是这个趋势。

建立品牌是需要在活下去的前提下的,大环境不好的原因也是品牌太过冒进,导致了一系列定位和产品本身不符都想拔高,人群不管不顾。

品牌是在能活下来的基础下,坚持的事。

比如拿出毛利的多少个点来做,这才是能活下来并兼顾品牌。

而且要良性循环,而不是用融资钱砸下去做。

至于调性也好风格也罢后期都能改,前期没那么重要。

并不看好快消类电商公司,快消的意义还是在于线下,线上只不过是做一次触达、扩散人群、数据分析的工具,没有一个成功的快消品牌是依托于线上。

产品决定了你的赛道和单品,是否可以卖,顺利卖,以及卖的轻松和可持续性,包括生命周期,也要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去看待市场。

品牌是给企业赋予精神层面的力量升华也是创建的初心,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品牌都是直接找个故事嵌套上去。

当然也没错,需要好的故事比较能说服人,市场和品牌都是辅助销售。

但是真的归销售们管,真的不行,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的人,花钱和赚钱的部门会打架的。

那企业组织架构是怎么划分呢?公司品牌和市场都是归谁来管的呢?

一般做法是:

假如我是CMO,同时兼顾销售总监,所以整体好把控,这是初创比较好的模式。

建议构架是CEO、CMO、COO、CTO负责总体策略调性。

CEO分管融资、财务。

CMO负责品牌、销售、市场、渠道,其他职位再分发下去,只需要执行层。

COO 负责生产、物流 。

CTO和COO负责研发 。

CTO和CEO负责赛道和新品。

这样市场和销售很有凝聚力,前提是每个人都all in,时间是够用的,一天工作10-12个小时。

低端职位(非尖端董事会成员)确实不需要决策权,尤其对于初创和C轮之前的公司。

COO 是整合整个供应链端,并不是公司运营哦,如果只是公司运营那么这个概念就大错特错。

人们总是高估了品牌,而轻视了渠道,殊不知长久的品牌背后都有磐石般的渠道支撑。

另外所谓的高溢价品牌,在不同的国家呈现也是不同的。

品牌跟产品的区别(品牌和市场有什么区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