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乏力怎么治疗(30岁小伙浑身无力)(1)

■来源:东方IC

“这名患者多次来我的门诊,每次都说自己胸闷,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但是几次各项检查都做过了,没有异常。”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孙宝贵告诉记者,在他的建议下,这名患者在外院精神科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得到了对症治疗。“这名患者长时间情绪低落,又怀疑自己身患重病,几乎到了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程度,晚上睡不着觉就吸烟、酗酒,希望以此来缓解不良情绪,这些因素恰恰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如果不把‘心病’治好,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极高。”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抑郁症伤人‘心’,心血管病患者又容易焦虑。”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孙宝贵指出,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往往会参考血压、胆固醇、血糖等多项指标,并结合年龄、吸烟史和肥胖程度等状况来做出,有时候也要将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因素考虑进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有3000万人左右,相关调查显示,这些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专业救助和治疗。

此外,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主动进行过诊治。孙宝贵告诉记者,临床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状经常与心血管疾病并存,与普通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显著升高,其心脏性死亡率是无抑郁症者的3-4倍。抑郁症不但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高2-3倍,而且伴有抑郁症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可能性也显著升高。

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抑郁症也使搭桥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伴有头晕脑胀、浑身无力、躯体疼痛、胃肠症状、心血管症状等各种躯体症状,这些不适症状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心态,让他们处于情绪更加低落的状态,体力活动及运动减少的同时,还有很多人甚至希望通过吸烟、酗酒来‘一醉解千愁’,而这些因素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方面,长期受焦虑、抑郁、失眠困扰,日积月累的应激可能在某一瞬间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另一方面,心血管病人迁延难愈,往往会转化为心理负担,使患者出现情绪差等抑郁征兆。”

孙宝贵提醒,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时候,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生活有规律等,还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