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确立课时目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正确的章法教学反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正确的章法教学反思(教法解曙昱阅读教学如何确立课时目标)

正确的章法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如何确立课时目标

解曙昱

目标就是方向,没有目标就如一场没有方向的旅行。一节课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教师的教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才能学有所获。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反过来说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把阅读能真正运用到他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为这个目标,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考虑“教阅读”,即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最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策略有哪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提到: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台湾学者提到有10种“读者常用的理解策略”值得我们关注:找连接、提问、预测、推论、运用已知、 图像化、统整、监控理解、修正理解。

一句话,我们把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当然,阅读教学还承载着更多的任务,这里不再赘述。

三怎样确立课时目标1把课后题作为课时目标

仔细研读每课的课后题,编者都给出了明确的教学建议,这些课后题既是目的,又是方法,注重了三维的整合,完全可以作为课时目标,而且作为最基础的课时目标、学生的达标目标。

赵志祥老师上《长征》一课,整节课以读为主,孩子们从读通到读顺,从读懂到读出磅礴之气,直到熟读成诵。再由《长征》展开去,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学生读得热情高涨。课后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题是“说说诗句的意思,联系加点词体会诗人情感”。选做题是“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结合三个题可以确定的课时目标是:读懂意思、读出感情、熟读成诵、拓展阅读。整节课以读为本,梯度渐进。

2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课时目标

我们的教材是以主题编排的,不是以语文能力编排的。但我们的语文老师心里一定要清楚,每个学段的孩子应当具备怎样的语文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我是这样培养学生“找连接”这种阅读能力的。本文课后题有四个:1.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作者是用哪些材料说明观点的;3.理解句子;4.摘抄。整合之后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如何把道理用具体事例讲清楚?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找连接的方法达成这一目标,进而初步认识议论文。首先是题目与第1、2段的连接,看作者怎样把一个点说成一条线;其次是把第二段与三个具体事例的连接,看每一个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现象、发问、真理”的过程;最后是把第6段与三个事例连接起来,深入理解“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一头一尾与中间的材料联系,学生的感悟很深,同时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找连接。

前文叙述的阅读理解能力,都可以确立为我们教学的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不再是“教教材”,而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

3把问题作为课时目标

把问题作为课时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好的问题能真正变成学习的内驱力。

于永正老师教学《惊弓之鸟》,定下的教学目标为:从哪里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在这个牵一问而动全文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认真研读,甚至说出:“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这一句也能看出他是射箭能手,不是能手,能跟着国王去打猎吗?

于永正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林冲的为人,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反复读课文,读林冲,读来读去读出一个字,我把它写在手心里,你能猜得出这个字是什么吗?学生就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投入了阅读。当学生兴奋地发现自己写在手中的字和于老师写在手心的都是一个“让”字时,激动得小脸通红。接下来,于老师又带着同学们顺着文章的叙述顺序,进一步体会“让”的内涵:从林冲的动作“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体会他的“谦让”;从林冲的语言“不敢不敢”体会他的“忍让”;从动作“抡起棒一扫”体会他的“宽让”。整节课,于老师“牵一字而动全文”,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蕴意,注重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好的问题需要我们的老师深入钻研文本,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细读文本,精心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带着学生“重走阅读的路”。

4把学生的阅读需求当成课时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哪里来?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来,目标从单元导读中来,目标从课后题中来,目标从老师的文本细读中来。但这些都是一厢情愿,目标最终要在活生生的学生身上实现。所以,最好的目标是从学生身上来。

只有学生在阅读中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先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放在一边,完全把阅读材料放给孩子。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教材,没有课后题,我们随手拿一篇文章来让学生读,你会怎么教?那就是先让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真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

教学《草船借箭》时,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与周瑜两位主要人物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时一位同学悄悄地说:“诸葛亮跟周瑜玩阴的”。我让这位同学把他的意见大声说出来,并表扬他能有不同的见解。接下来我说:“到底是谁在玩阴的呢?”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通过阅读,我总结说: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却明知故问水上交战什么兵器最好,谁在玩阴的?明明是拿公事相逼,拿时间相逼,最后逼得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却又跟鲁肃说“我可没逼他”,谁在玩阴的?再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周瑜的小肚鸡肠,妒忌心强,也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怀大局、神机妙算。

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自于学生的阅读需求,最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把读写结合确立为课时目标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要把“写”作为目标之一,作为阅读的拓展,迁移运用作者的写法。

教学《山中访友》,让学生模仿“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写一组排比句;教学《匆匆》,让学生模仿“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写一写。

教学《再见了亲人》,我让学生把“大娘、小金花、大嫂”三段对比阅读,发现在构段上的特点:告别——回忆——抒情,进而让学生回想和老家亲人、朋友告别的画面,写下来。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我让学生模仿阅读材料写自己的老师,写自己的同学,写难忘的一节课,给同学、老师甚至家长写留言,给校长写建议书。写好的习作要编入自己的电子成长记录册,最后汇总成班级成长记录册;给同学的话直接写在留言簿上;给老师的话统一张贴在教室一张大红心上;给家长的话被老师做成了PPT,家长会上展示,家长都感动得哭了……连续的写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因为目标要兑现,目标中带着分别时的懂事与伤感,真正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我们的老师要善于找到文章中那些易于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点”,这是关键的地方。

总之,确立课时目标是保证我们阅读教学有效甚至高效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课后题作为课时目标,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课时目标,把问题作为课时目标,把学生的阅读需求当成课时目标,把读写结合确立为课时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阅读的流程,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最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