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通过Ryzen锐龙挑战了英特尔Core酷睿家族处理器,接下来AMD还将用EYPC霄龙挑战英特尔服务器端的Xeon志强系列。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1)

同锐龙的策略一样,AMD用较低的价格提供更高的硬件规格——更多的核心与线程数量,令人感觉AMD不再是日常翻身,而是真要让英特尔颤抖了。EPYC霄龙最高拥有32核心64线程,提供多达128条PCIE 3.0通道,8通道内存最大容量可达4TB。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2)

在AMD的介绍中单颗EYPC霄龙处理器即可获得比双路E5 2640 v4更强的计算效能,而要知道的是EYPC也是支持双路的,这无疑会让英特尔压力山大。

对于这样的正面挑战,英特尔的策略当然是基于自身情况,稳扎稳打,譬如上一次设计i3 7350K大战Ryzen 7……这次英特尔是用PPT作为武器,直击AMD的模块化设计是“胶水融合”,而自家的Xeon志强才是真正多核。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3)

英特尔指出AMD的32核霄龙处理器是4颗8核桌面级核心胶水融合而来,模块间通信延迟更大。英特尔在PPT中还比较了2.2Ghz频率下Xeon 6134与Ryzen 7 1800X八核心对八核心的超线程效能,无论是浮点、整数理论性能,还是脚本、WEB服务器性能,英特尔都拥有领先优势,而AMD的SMT超线程在运行Java时性能甚至是负增长的。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4)

如此撕逼也是空前绝后了,英特尔选择自家2200美元的产品去对比AMD 499美元的桌面产品,虽然性能指标上是胜了,但会不会显得自己性价比更低了?而且将两个型号都降频到2.2Ghz来对比似乎显得别有玄机。

在列举自己在服务器平台软硬件生态系统优势的时候,英特尔不忘挖苦AMD的软件优化不佳,举出的例子是桌面平台锐龙的游戏性能数据……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5)

而英特尔没有提到的是,AMD在新处理器架构中更加优秀的功耗控制表现,在服务器平台上,功耗表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下图中对比的是桌面级Ryzen 7 1800X与Core i7 7700K的数据,在运行游戏时8核心16线程的Ryzen 7拥有比4核8线程i7更低的功耗。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6)

在外媒对双路EPYC 7601与双路Xeon的NAMD测试当中,AMD也占据了优势,当然这跟软件对AVX的优化程度以及核心、主频都有关系。AMD的架构与工艺在低频时候功耗控制理想,可以利用核心数量优势在跑分中取胜,不过实际影响服务器应用性能的因素还有很多。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7)

虽然英特尔在PPT上还嘴硬,但实际面临的压力也不小,用软硬件生态系统可以留住老用户,而要开拓新用户,白金卡志强上面会再出黑卡吗?

amd终于打败英特尔(从桌面打到服务器)(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