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数字经济浪潮下,一些新业态和新工种陆续出现,KOL、内容博主、“互联网营销员”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要保障和服务新就业形态下的从业者。

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多位新业态从业者,在他们转型故事的背后,是互联网与人才、产业的深度融合。随着灵活就业渐成一种新潮流,“人口红利”正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

柜员直播带货成网红

“互联网营销员”受追捧

“转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尝到了做直播的甜头。”天虹商场常兴店欧莱雅专柜柜员陈冉这样谈自己的转型经历。

高端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互联网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1)

天虹商场常兴店欧莱雅专柜柜员陈冉。

27岁的陈冉已有多年销售经验,转型做直播后,她的销售业绩更是扶摇直上。陈冉告诉记者,去年2月,因为疫情原因,天虹和品牌线下实体店的销售面临严峻考验,公司开始动员实体柜员转型做直播,力争通过线上直播将线下损失补回来。

经过一个月的试水后,去年3月,天虹全国欧莱雅专柜举办了一场大型直播,当天便斩获208万销售额;今年3月5日,天虹全国欧莱雅专柜通过直播,当日斩获248万销售额。

“仅常兴天虹欧莱雅专柜就有5个企业微信群,300多个粉丝。今年3月,有了直播的加持,再加上线下回暖,单月同比增长接近40%,相比前几年,今年是业绩最好的一年。”陈冉坦言,以后会继续通过直播教网友化妆、分享护肤知识。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大批服饰美妆品牌导购、社区拼团团长都在利用微信小程序、社群、直播等工具带动销售,形成全新的行业趋势,“互联网营销员”正悄然普及。

短视频“小白”成功“破圈”

知识网红和内容博主兴起

因为疫情而转变职业的还有卢爱芳。有着15年财经媒体经验的她,从企业公关辞职后开始尝试科技财经类内容短视频创作,并于2020年7月正式开创了自己的视频号——科技资本论。

高端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互联网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2)

科技资本论创始人卢爱芳。

然而,做好短视频并非易事。从如何在一分钟内将核心观点表达清楚,再到短视频的拍摄、剪辑,一系列流程都要自己完成。卢爱芳说做就做,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快马加鞭地拍起来。“一开始产量不高,三个月一共发了47条,播放量在3000-10000不等,我非常满足。”现在,她的视频号已积累几千粉丝,单条的最高播放量突破23万,点赞数超过2000人。

记者注意到,像卢爱芳这样做内容短视频的博主开始正不断涌现。他们分布在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用通俗易懂、讲故事和精良段子等方式普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汇聚了大批粉丝。他们不是明星和大V,多是媒体从业者或公司高管,变现方式主要有售卖直播课程,或者倚赖MCN机构和品牌广告等。

数字工具拉动新就业

龙华“厂哥”做起程序员

深圳龙华讯网只有6个工位,其中,有3人是从工人转型做程序员的。“现在做程序员每个月一万元,比我在工厂当学徒高多了。”深圳龙华牛栏前村的一个写字楼里,刘浩低着头,羞涩地说起自己的薪水。00后的刘浩曾经是一名木工厂的学徒,当时的薪水只有5000元不到。如今,刘浩已经能开发各类小程序。他告诉记者,之前在木工厂做了半年后,他开始想要改变自己。

高端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互联网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3)

“现在正处信息时代,我本身也有一些兴趣,决定去培训学校学习计算机。”刘浩说,2020年10月,全国程序员平均工资为14459元,而中国一线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万元左右,程序员前途无限。

当前,在各类数字工具的带动下,低门槛进入程序员行业成为当下热门。记者在58同城深圳本地服务搜索“小程序开发”,显示的相关信息可多达15352条;另据统计,2019年,小程序共带动就业536万个,同比增长195%。

互联网技术催生新工种

灵活就业飞速发展

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产业互联网成为新风口,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输出内容,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新就业、提升了就业质量。

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且贡献不断增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社交平台是灵活就业的主阵地。以社交电商为例,除了在头部的KOL和大V网红,位于腰部区域的大批普通消费者正成市场主流,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短视频及电商直播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是电商的蓬勃发展期,从短视频电商到直播电商,仅抖音平台电商直播就超2000万场,其中短视频已经从纯内容生态,向更加完善的“内容 社交 电商”发展,成为新媒体人和商家、品牌的必争之地。

(原标题《互联网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灵活就业成深圳市新潮流》)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