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个青春痘,福州话叫“肉柱”。“豆子”成“柱子”,危言耸听,太夸张了。

福州话又讲又唱(福州话里的那些病你听过吗)(1)

2.雀斑,把脸上的褐斑比作带斑点的麻雀蛋,说得过去,况且脸也叫脸蛋;而福州话却说“蜅蝇屎”,好像苍蝇拉在脸上的屎,太难听了。

福州话又讲又唱(福州话里的那些病你听过吗)(2)

3.小学时,同班同学有得腮腺炎,腮帮肿胀得厉害,不知用什么药,涂得腮帮蓝蓝的,福州话叫“猪头瘴”。这有点取笑人的病,不厚道。

4.眼睛长个“麦粒肿”,怕光,像针刺一样,俗称“针眼”。福州话叫“抛奶”。“抛奶”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像芒果一样,青青的皮,挤出的奶,很黏,可以粘知了。

5.“鸡眼”福州话叫“骹奶”。以前汤池店有修脚的,沰的全身发红,脚底的硬皮变软,躺在竹椅上,把鸡眼就给修了。

6.“疣”,也叫“瘊子”,福州话叫“老鼠奶”。好像听说是老鼠的尿撒在那儿,就长了这赘肉。

7.中学时玩双杆,没撑住,手腕扭了,福州话叫“疭”,方言读qùn。用捣烂的草药涂敷,不久就好了。还有脱臼,福州话叫“脱轮”。那时,武术大师万籁声在东街医院,一伸一屈,那胳膊就对上了,分文不收。不像现在医院进去先拍片,花钱不说,先痛你个半死。

8.我还长过“风瘼”。“瘼”是隆起的疙瘩,红红的一块,痒得很,医学上叫“风疹”。有的风瘼是过敏,比如有人吃了“花鳢姆”(一种鱼)就会长风瘼。

9.“缠腰龙”是带状疱疹,刺激神经的痛,故很痛苦。

10.冬天有人会生冻疮,严重的会溃烂,福州话叫“冻子”。民间有个单方,用晒干的橘壳熬汤洗。

11.福州人说哮喘是“猫吼”。哮喘的病因很复杂,扯上猫,没有什么说服力。

12.夏天中暑,福州话叫“着痧”。有了“痧”就可以“刮痧”,或用手指,或用瓷碗片,沿后背刮和捏,皮肤泛红有紫黑色血斑显出。

13.妻子得过甲沟炎,指头红肿发亮,老人说,这很危险,叫“蛇头”。这种无名肿毒,非得找福州名医萧治安看。

14.打架,一拳打在眼眶上,打成了熊猫脸,就是乌青一片,福州话叫“青垢”

15.吃完饭不擦嘴巴,大人说会得“羊须溜”,就是羊胡子。医学上认为长在口周的丘疹是真菌病。

16.上山下乡时得的疟疾,福州话叫“拍腹寒”。先是寒,寒得发抖;后大热,热得发烫。

17.麻疹叫“出猛”。那时孩子好像人人都要过这一险关。自有疫苗接种,“出猛”才少了。

(作者:朱天骐老师)

-------------------------------------

另外:这两天如果手戳烂了都没抢到几元红包的各位亲们,可以加小编qq64339959(长按可复制),让我拉你进土豪红包群,带你装B带你飞!

-------------------------------------

▍综合编辑:微信公众号--大福州

更多精彩请关注大福州bigfuzhou

订阅与

❶更多精彩详见福州(←长按可复制)

❷点击下面的“订阅”即可订阅大福州今日头条(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