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襄公放虎归山

崤山之战实际上是晋国为了维护其中原霸权的战争,但它意外造成了晋国四面楚歌的国际环境。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1)

秦国大将孟明视

崤山之战后,秦国远征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主帅孟明视等人三人被押回晋国,晋国君臣携凯旋之师返回旧都曲沃拜祭。当时晋国母夫人怀嬴正在曲沃为夫君晋文公治丧,见秦国大将被俘于此,心中难免五味杂陈。

夫人怀嬴是秦国的公主,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失去三员大将,便劝晋襄公放走三人,她的理由是:“战争全是由孟明视等人挑起,如今战败了,秦穆公自然怨恨三人,之前城濮之战后,楚国不就是逼杀了统兵的成得臣吗?不如放了三人,让秦国处死他们,这样两国邦交还有余地。”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2)

怀嬴夫人(文嬴)

晋襄公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按照母夫人怀嬴的意思放走了孟明视三人。三员秦国虎将当即逃出曲沃,直奔秦晋边境而去。襄公此举完全没有与朝中九卿商议,消息传到首辅大臣先轸耳中,他来不及穿戴整齐就冲入宫中询问秦将的下落。

得知襄公确实把人放走后,先轸大怒,吐了晋襄公一脸的口水,大骂道:“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

晋国急忙派军队去追赶秦国三将,双方你追我赶,但还是被孟明视等人渡过了河,船行到河中时,孟明视等人对着追赶他们的晋军大喊道:“三年之后,当亲至上国,拜君之赐耳!”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3)

孟明视逃归图

晋、翟箕城之战

秦穆公听说三人已经脱离险境后大喜,他没有像楚王一样赐死三将,反而亲自穿着白色丧服出迎三人而归。秦穆公之所以这么做,得益于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品质,崤山之战完全是穆公抵不住诱惑而冒然发动的远征,现在的失败也是百里奚等人早就料到的,穆公自惭形秽,深以为耻,不但不处罚战败之将,反而鼓励他们整备军队报仇雪恨。

晋国与秦国的战争,起因其实源于晋文公伐郑,但对于晋国来说,此时与秦国开战的风险非常大,因为秦国是晋国西面的大国,对方曾多次扶立晋国国君,如果西线处于战争状态,晋国四面的诸侯国难保不出现挑战霸权的野心。

果然,几乎就在秦国三将逃回秦国的同时,翟国出兵讨伐晋国了。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4)

翟国出兵示意图

翟国是赤狄人的国家,曾与晋国有联姻之好,然而晋文公登基以后,并未感谢翟国当年的帮助,再加上晋国公然出兵歼灭了同样有姻亲之好的秦军,翟国新君白部胡遂认为晋国尽是忘恩负义之徒,与其等他们像攻打秦国一样攻打自己,不如与秦国联合,秦国攻其西面,翟国攻其北面。

公元前627年,翟国国君白部胡亲率大军讨伐晋国。晋襄公仍以首辅大臣先轸为三军统帅,出战车400乘,约3万人马迎战,双方战于箕城。

为什么是3万人?笔者之前已经论述过,一乘战车后面往往跟随有30-75人不等的步兵甲士,楚国的配置好像是最高的,可以达到120多人,晋国比较平均,估计有75人的规模,所以400乘战车的军队大致等于3万人马。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5)

晋国战车

翟国军队与晋国不同,他们不喜欢使用笨重的战车,而多以骑兵为主,所以翟国军队的机动性远远超过晋国。作为三军统帅的先轸自然明白与翟国军队硬拼的风险,故而此战先轸放弃了决战的传统,改派军中大将栾盾、郤缺埋伏到一处叫做“大谷”的地方,准备再来一次“崤山之战”。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6)

翟国骑兵

两军交战时,先轸命先锋官先且居立刻投入战斗,不多时便诈败而走,翟国国君以为晋军战力虚弱,便亲率百余骑追杀,当他追到大谷后,晋国伏兵四面而起,围住白部胡的骑兵射杀,大将郤缺对着翟国国君白部胡就是一箭,此箭不偏不倚正中其面门,白部胡当场阵亡。

另一方面,晋军最高统帅先轸因为得知翟国国君已经阵亡,知道此战晋国已经胜利,便脱下了铠甲,只带少数亲随冲杀入阵,翟军如同晋军射杀白部胡一样,当场射死了先轸。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7)

射杀翟国国君

先轸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当初他得知晋襄公故意放走孟明视三将后,由于过于愤怒而吐了国君一脸口水,此举可谓大不敬,事后先轸深感羞愧,但更多的是感到害怕。

先轸明白,作为国君的晋襄公因为刚刚继位根基不稳,而先轸又是晋文公托孤的大臣,此时襄公必须倚重先轸才能统治晋国,可将来晋襄公羽翼丰满时,想起今日“唾骂之耻”时,恐怕会上演一出“兔死狗烹”的好戏,于是先轸决定以死报国,将来晋襄公想起他今日的功劳,也会善待先氏一族。

果然,晋军凯旋后,晋襄公在先轸棺木前任命先且居为新的中军元帅,等同于三军最高指挥官和首辅大臣,但是先氏一族的势力已然今非昔比,晋襄公此举明着是抚慰先轸的功劳,实则也有不得已的因素在里面。

荒唐的泜水之战

晋秦崤山之战、晋翟箕城之战后,晋国的霸权开始动摇,南方小诸侯国许国和蔡国马上就脱离晋国,投奔到楚国的阵营里。

为了捍卫霸权,晋襄公决定讨伐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派大将阳处父领兵出征,楚成王当然不会任由晋国肆意欺凌自己的附庸,也派斗勃和成大心领军前去救援。

公元前627年冬,两军战于泜水。

此战,晋军下寨于河北,而楚军驻军于河南,两军大营遥相呼应,彼此还能听见对方的夜敲木梆之声。可不知是因为双方都过于顾忌对方实力,还是领兵的大将都没有破敌之策,双方就这样隔着河对峙着,谁也不肯抢先进攻。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8)

两国交兵

二个月时间,一晃而逝。

眼看晋国粮草就要用尽,阳处父战意全无,为了尽快退兵,他想到了一条计策,他派人对楚军统帅斗勃说道:“将军若欲与吾战,吾当退去一舍之地,让将军济水而阵,决一死敌;如将军不肯济,将军可退一舍之地,让我渡河南岸,以请战期。若不进不退,劳师费财,何益于事?处父今驾马于车,以候将军之命,惟速裁决!”

阳处父此举可谓高明,如果楚国同意渡河列阵,那晋国完全可以等到楚军半渡的时候发动决战,如此必定大败楚军。如果楚军不肯半渡,晋军就可以等到楚军退后一舍之地时逃离战场,等他们发现时,晋军已经回国了。

果然,楚军诸将商议认为,晋国人素来无信,先是背叛秦国,后又击杀翟国,现在他们故意让楚军过河,明显是想半渡而击,与其自己慌忙渡河不如让晋国渡河而来。

等到楚军退后一舍之地,晋国大军立刻拔营撤退,当楚将斗勃发现时,阳处父的军队已经撤离了很远了,战争已经无法继续,楚军只好就此撤退回国。

泜水之战,虽然双方并没有交战,但得胜的明显是楚国,因为晋国并没有成功惩罚许国和蔡国,实际上,楚国不战而胜,既让天下诸侯看到了楚国的实力,也证明了晋国无法战胜楚国。

不久之后,新继位的楚穆王四处用兵,先灭江国,后吞六、蓼,还不断施压于陈、郑,晋国在南方的霸权已经很难维系了。

秦穆公复仇崤山,另一场泜水之战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的复仇之战开始了。

继翟国和楚国之后,秦国终于也上场挑战霸主的宝座了。

秦穆公继续任用孟明视为三军主将,出动战车四百乘,约兵3万余人讨伐晋国。晋襄公得到消息后派中军主将先且居为统帅,领兵抵御。

晋军为避免将战火烧到了晋国,主动挺进至秦国的彭衙,双方在此遭遇,彭衙之战爆发。

彭衙之战之战再次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

此战中,晋国校尉狼瞫曾因先轸排挤而失去了将职,他为了证明自己勇武,率领一队人马发动了对秦军的决死冲锋,结果狼瞫与他的勇士们全部死于战阵,但这一不顾后果的冲锋令秦军阵型大乱,先且居顺势掩杀,大败秦军,孟明视再次败逃回国。

战后,晋国乘胜追击,联合宋、陈、郑三国,结为四国联军攻城略地,夺取了秦国的江邑和彭衙。虽然秦国再次战败,但秦穆公依然没有处罚孟明视,他依旧鼓励败军之将,命他振奋士气,以求他日雪耻。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9)

彭衙之战

既然复仇之战开始,就没有轻易收手的可能。

公元前624年夏,秦穆公祭拜太庙,下定了与晋国死战的决心。

穆公继续委任孟明视为大将,自己亲任三军统帅,纠集了全国精锐,共五百辆战车,约兵将4万人马,从蒲津关出阵讨伐晋国。

秦军上下士气高昂,百姓争相随军入伍,整个秦国都为报仇而团结一致,秦军规模之盛,前所未有。穆公大军渡过黄河后,孟明视下令焚烧掉所有的渡河船只,他对秦穆公说:“兵以气胜,吾屡挫之后,气已衰矣。幸而胜,何患不济?吾之焚舟,示三军之必死,有进无退,所以作其气也。”

此战在《孙子兵法》问世之前,是春秋第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例,其效果不亚于破釜沉舟。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10)

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实,即便孟明视不焚烧船只,秦军的士气也高昂无比,他们全都为报仇而来,绝对不是晋国守御国门所能比拟的。然而,秦军的焚烧船只之举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吓怕了晋襄公。

消息传到晋国绛都后,晋国君臣普遍认为秦军有决一死战的勇气,如果出兵与其野战,实难取胜。便传命各地只能坚守,不能主动出战。

秦军于是在晋国境内大肆攻伐,先是攻占了王官城,又收复了江邑、彭衙,晋国无一兵一卒前来迎战。秦穆公遂一路南下返回崤山旧战场,掩埋了战死于此的秦军将士,三军无不痛哭流涕。

此后,秦军一路掠劫凯旋归国,所获的钱财、粮秣不计其数,这期间,晋国始终无人敢于迎战。

击败了晋国后,秦穆公痛定思痛,认为之所以屡次败于晋国是因为国力不足,于是他将战略重心转移到西面的戎狄。此后,秦穆公大举讨伐西戎,灭敌无数,西戎各国均被并入秦国,秦国由此拓地千里,国力大增,穆公遂霸西戎。

消息传到周王畿,周襄王也震惊不已,遂派人前往秦国祝贺并赏赐穆公,秦国至此崛起。

春秋争霸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春秋霸主守擂赛(11)

穆公雪耻示意图

总结

虽然后世多认为晋襄公是延续了晋文公霸业的雄主,但笔者却有不同看法,襄公此人缺乏远虑,从他听信怀嬴之言释放孟明视就可以看出,他的政见容易被他人主导,缺乏足够的战略高度。表面上,襄公在崤山击败了秦国,但晋国却因此与秦国彻底绝交,使得晋国的西面多了一个随时都想报仇雪恨的敌人,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世仇,这间接增加了晋国维护霸权的成本。

在南面,晋襄公所用非人,以阳处父为大将抵御楚军,结果双方未战一场,晋国就自己撤退了,虽然双方没有伤亡,但全天下都看到了一个不敢与楚国交战的晋国,这等于是在向天下人宣示晋国的衰落与懦弱,楚国遂在南方东征西讨,不但扩大了地盘,还让晋国及其盟友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更重要的是,秦穆公起倾国之兵复仇而来后,晋国君臣竟然无一人敢于迎战,这与当初的泜水之战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宣示了晋国也不敢与秦国死战,这等于告诉天下人,晋国已经不能维持自己的霸业了。

晋国在襄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霸权不稳的迹象,在一顿霸主挑战的车轮战后,西面的秦国统一了西戎,南面的楚国再次将势力拓展过江,试问晋国还能维持霸权到多久呢?

(文:威言晓史,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