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一聊胖次。你大概想不到,18世纪前,只有男人才穿内裤,据说直到1727年,一位女性芭蕾舞者表演时不慎走光,当地出台规定“女演员或舞女,不穿内裤不得登台表演”,才结束了女性不穿内裤的历史。

不过说是内裤,那时被称为drawers的东西看起来更像长一点的短裤。直到19世纪,它才普及到每个人身上;又到20世纪,才出现如今女生们最常穿的三角内裤。

从遮羞到性感到舒适,胖次对我们很重要,值得好好了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期关于内裤的知识清单,希望你喜欢。

1、适当宽松的内裤更健康

内裤的款式不断变化,大家的挑选标准也经历了一个轮回,从最初追求方便、舒适,到后来想要性感、好看,现在又讲究舒服、健康了。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1)

英国《Glamour》杂志曾做过一期女性内裤发展史的科普文章,里面提到,紧身内裤、丁字裤短暂地火了一段时间后,销量就不断下降,普通三角裤重得人心。

确实啊,这种勒到不行的裤子,除了迎合男性审美的性感外,一无是处;特殊场合偶尔穿穿还行,日常穿它,难受程度像给私处上刑。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2)

不仅关乎舒适度,出于健康考虑,更得赶紧把紧身内裤和丁字裤扔掉,因为它们容易和我们身体私密而柔弱的部分发生频繁摩擦,会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几率。

而且太紧的内裤通风不好,会导致私处环境温暖潮湿,给细菌提供绝佳的生长、繁殖场所,引发炎症。

很多女生买不到舒服的宽松内裤,甚至会直接抢男朋友的穿,时尚公司Style Compare做过一项统计:18至24岁间的女性,有近50%喜欢“借用”伴侣的内裤。

2、白色是最适合女生的颜色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曾经的我一样,喜欢买各种颜色、花式的裤子,觉得一定要每天不同款式换着穿,才有仪式感……

某次生病穿着黑色内裤去看妇科,医生建议我回去最好换成浅色的,以便观察分泌物的变化,我就彻底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老老实实、忠贞不二地穿起了白色内裤。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3)

大家都知道,白带是判断阴道健康的重要标准,颜色发生变化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最好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而其他颜色,尤其是深色内裤,会影响你的判断,所以最好穿白色;图案太花也会影响判断,尽量避开。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4)

3、最舒服卫生的材质是棉和莫代尔

市面上常见的内裤材质有棉、莫代尔、竹纤维、锦纶、冰丝等,其中历史最为悠久,受欢迎度最高的是棉质内裤。

棉质内裤柔软度、吸湿性、透气性都不错,散热也好,不仅穿得舒服,还不容易滋生细菌,确实是最适合日常穿着的。

锦纶、涤纶这些合成纤维吸湿、透气性差,贴身会特别闷热,还容易滋生细菌,尽量少穿。

最好也不要给家属买这些材质的内裤,曾有研究发现,穿化纤内裤和半棉半化纤的内裤14个月后,男性的精子数量会减少……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5)

莫代尔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舒适性、吸水性、柔软性不比棉质差,美中不足的是,皮肤敏感的人可能会过敏,安全性略输一筹。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6)

4、内裤要一天一换

内裤一词源于拉丁语“da cambiare”,意思是“每天更换的”

它虽然体积不大,作用却很大,它不仅能防走光,能减少私处和裙子裤子的摩擦,还能阻挡各种脏东西的侵犯,是保护我们的英勇小卫兵。

不过这个小卫兵必须要及时轮岗,才能给你更好的保护。如果穿了一天还不换的话,它本身就会成为一个细菌大本营,吸引妇科疾病来找你。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7)

我们的身体在日常中会不断进行排泄活动,汗液、皮脂、生殖道分泌物,甚至是尿液、便便都会沾染到内裤上,一到晚上,各种细菌、代谢物在内裤里开party,想想都恶心。

理论上是换得越勤越好,但一天多次并不现实,只能建议大家坚守住一天一换的底线。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8)

最近虽然降温了,出汗更少,但身体里的排泄活动和其他季节并无差异,还是要每天换洗。

内裤不仅要勤换,清洗方式也很有讲究,首先最好要当天洗,堆积的话细菌会爆炸式增长;然后最好是单独手洗,跟其他衣物分开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手洗又能增加摩擦密度,将内裤洗得更干净。

洗完后最好晾在通风好、能晒到太阳的地方,通风好不容易滋生霉菌,阳光又能杀死部分残留的细菌。

关于内裤的健康小知识(内裤健康指南请查收)(9)

朵朵暖官方公众号,关注免费领取新款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有惊喜!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